吸收異地存款將受到嚴控――監管倒逼中小銀行練好內功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釋出《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將於2021年第一季度起,將地方法人銀行吸收異地存款情況納入宏觀審慎評估(MPA),禁止其透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已發生的存量存款自然到期結清。

近年來,由於部分地方法人銀行透過吸收異地存款實現快速擴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存款市場非理性競爭。為加強存款市場管理,保持金融機構負債成本合理穩定,央行從制度上不斷紮緊異地存款監管的藩籬。監管政策出臺後,地方性中小銀行的存款業務會受到什麼影響?下一步,這些銀行如何轉型破局?

存款市場迎來強監管

央行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異地存款的定義,是指地方法人銀行透過在沒有設立實體網點的地市開立的賬戶吸收的存款,既包括透過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也包括透過自身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渠道吸收的存款。

專家表示,客戶到銀行的實體營業網點開設的賬戶,其存款就不作為異地存款;只有透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其他渠道遠端開立賬戶時,所在的地市沒有該銀行的實體營業網點,其賬戶的存款才是異地存款。

“未來,地方法人銀行的拓客只能侷限在實體網點和線上自營渠道,這就會大大壓縮其業務增長範圍,無疑對其發展速度和拓客產生很大影響。”蘇寧金融研究院高階研究員黃大智表示,中小銀行異地遠端攬儲行為將受到巨大沖擊,存款市場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在存款市場方面,強監管政策頻頻出臺。去年初人民銀行釋出《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後,各個銀行開始整改不規範的存款“創新”產品,比如立即叫停了靠檔計息產品等。近期,銀保監會研究制定《商業銀行負債質量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商業銀行不得采取違規返利吸存、透過第三方中介吸存等違規手段吸收和虛增存款。

今年2月份,人民銀行召開加強存款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研究部署加強存款管理工作,督促地方法人銀行迴歸服務當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種方式開辦異地存款。目前,隨著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紛紛被要求下架,監管層進一步淨化金融市場環境,對存款市場亂象的治理不斷加碼。

黃大智表示,與過去相比,此次新要求更加嚴格。比如,禁辦異地存款代表中小銀行基本無法在異地開戶獲客,同時靠檔計息、週期性付息的產品下架後,存款利率迴歸本源,中小銀行的產品優勢不再,同等條件下中小銀行與大行相比在獲客方面面臨更大壓力。

警惕流動性風險

一直以來,國家對於區域性的中小銀行業務,尤其是存貸款等業務有範圍要求,原則上不能突破網點經營地範圍。央行加大存款市場管理力度,提出禁止地方法人銀行透過各種渠道開辦異地存款。實際上,監管層的目的是要引導區域性的中小銀行迴歸定位初衷。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政策導向角度看,中小銀行的核心是支援本地經濟發展,如果資產端業務突破地域限制,不利於支援本地實體經濟,資金外流也會加大縣域地區發展不均衡。

中小銀行服務本地經濟有著天然優勢。由於其機構設定層級少、決策鏈條短,能夠靈活對接小微企業。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少地方中小銀行及時推出“復工貸”等惠企大禮包,以低息資金馳援口罩生產企業。正是對當地企業生產經營、訂單情況充分了解,銀行才有底氣、有信心為企業送上金融“及時雨”。

實踐中,一些中小銀行藉助網際網路吸儲雖然做大了自身規模,但是風險隱患被慢慢放大。“中小銀行開辦異地存款、突破區域經營的動力就是對於規模的嚮往,突破地域限制後,銀行的存貸款市場非常容易做大,但也存在著一定流動性風險。”曾剛表示,突破監管的地域限制,中小銀行先後透過兩種不同方式實現。

在2017年前,中小銀行更多的是透過同業業務突破地域限制。例如,同業理財的銷售物件是其他地區的銀行,實際上也相當於資金來源已經從外面獲得。同業投資,實際上很多資產都是外地資產,那麼也突破了區域這個限制。在2017年後,突破區域限制轉到了網際網路渠道上,尤其是和全國性的第三方平臺進行聯合貸款合作,客戶範圍已經遠遠超出地方法人銀行註冊地網點範圍。

曾剛表示,從短期看,部分中小銀行異地攬儲雖然賺了“快錢”,但其發展的思路沒有放在當地長遠目標上,金融根基不牢固,容易引發系統性流動風險。監管層嚴控中小銀行突破地域限制,主要就是出於防範風險的考慮。

網際網路貸款突破區域限制,意味著銀行的貸款端風險把控嚴重依賴合作的第三方平臺,即助貸方或者是聯合貸款方,一旦銀行規模做大後,銀行的風險也跟著變大,由於同一場景風險沒有得到很好的分散,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對銀行的異地貸質量造成嚴重衝擊。

同時,在網際網路平臺異地吸儲,競爭基本集中在價格上面,如果有其他銀行的利率比較高,很容易造成這些存款馬上轉存到利率高的銀行,意味著這些高成本獲得的存款穩定性差。如果出現大規模的集中取出資金,銀行的業務就會受到重創。

黃大智表示,這種依託網際網路的異地存款與整個存貸市場大背景是相違背的,從存款端無法降低融資成本,服務於實體經濟的貸款端成本也跟著無法降低,既不利於普惠金融的實現,也不利於實現國家倡導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

練好內功促轉型

網際網路存款被戴上“緊箍”後,一方面中小銀行少不了“叫苦”的聲音;另一方面也在倒逼中小銀行練好“內功”。

“其實,利用網際網路突破區域限制的中小銀行,在我國中小銀行中佔比還是比較低的,大部分銀行都在積極聚焦主業,支援當地實體經濟發展。”曾剛表示。

黃大智表示,中小銀行的風險主要源於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在無法異地展業的情況下,必須從內部管理和服務上練“內功”。比如,完善董事會和高階管理層,在大股東擔保、股權治理、關聯交易等方面細化治理,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才能進一步開展業務。

此外,練好“內功”要持續最佳化和創新拳頭產品。比如,南京銀行首創銀行內智慧財產權線上估值系統,助力科技型企業“知本”變“資本”,此舉既簡化質押手續,又降低融資門檻。截至2月末,已累計為超1000戶“輕資產、重智力”的科技型小微企業放款超70億元。

“中小銀行深耕本地經濟,要根據客戶需求設計個性化產品。”曾剛表示,中小銀行會面臨與大行競爭的業態,在規模和資金成本方面沒有大行的優勢,由於是本地品牌,在這種情況下要深化開展金融“下沉”服務,鍛造出有別於大行的差異化競爭能力。

在目前的監管政策下,中小銀行需重新思考規劃業務定位,走出具有特色化的發展道路。曾剛表示,未來,中小銀行對於這種自身規模擴張的“偏好”可能會逐漸減弱,只有儘快制定服務當地經濟發展的長期目標,練好管理和服務的“內功”,才能逐步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寶會)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51 字。

轉載請註明: 吸收異地存款將受到嚴控――監管倒逼中小銀行練好內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