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之前,奈雪“扭虧為盈”,它為什麼急著成“新式茶飲第一股”

編輯|楊潔

奈雪的茶透過港交所聆訊的傳聞,被外界幾度傳出後,終於在日前得到確認。千呼萬喚下,資本市場即將等來“新式茶飲第一股”。

奈雪已經等待“第一股”的頭銜很久了。作為新茶飲品牌中最早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的奈雪,一心堅持“高階化”戰略,卻一直被“為什麼奈雪均價30元一杯仍然不賺錢”的問題所困擾。

在透過聆訊的同時,奈雪也同步更新了招股書,在其中強調,奈雪的茶在2020年經調整後的淨利潤成功“扭虧為盈”,實現盈利1664萬元。

自2016年喜茶拿到首筆融資開始算起,新式茶飲的發展已歷時五年,其中的頭部品牌如喜茶、奈雪等即將上市的訊息也在近年來屢被傳出。但瑞幸財務造假事件、疫情的影響接踵而至,讓整個行業都陷入了低迷狀態。

上市之前,奈雪“扭虧為盈”,它為什麼急著成“新式茶飲第一股”

茶飲市場也需要一個IPO的訊息,來提振士氣。但對於奈雪們而言,如何不重蹈瑞幸的覆轍,講好新的資本故事,仍然是個挑戰。

是不是“流血上市”?

“並非此前所傳的‘流血上市’。”在上市前夕,奈雪方面特意對外表示。

自從奈雪在今年2月遞交招股書以來,其面臨的最大質疑之一便是“盈利”問題。畢竟在茶飲行業,已經有瑞幸上市“刀口舔血”的前車之鑑。而奈雪在2020年連續完成了B輪和C輪共13億元的融資之後,投後估值達到130億元,但卻在今年2月提交招股書之際,交出了一份三年虧損超過1億元的成績單,難免令人擔憂。

也因此,在透過港交所聆訊之際,奈雪特意更新了“扭虧為盈”的財務資料。但這也不免讓外界猜測,奈雪在IPO程序中,也遭受到了來自於對其盈利能力方面的質疑和壓力。

根據奈雪招股書更新資料,在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奈雪在2018-2019年淨虧損分別為5658萬元、1174萬元,但2020年經調整實現盈利1664萬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主要是公司依據自身情況在通用會計準則標準的基礎上,自行剔除一些與非經營相關、以及偶然發生的損益,以展示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

根據更新的招股書,在2020年奈雪年內淨虧損為2.03億元。奈雪表示,過去的虧損主要是由於公司擴大業務規模和擴充茶飲店網路。而在2020年,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1.33億元。這部分涉及到與B-2輪投資有關的認購權證、境內貸款以及附有換股權之可換購股票權的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虧損。在調整後,奈雪實現了扭虧。

對於奈雪這次更新招股書,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IPO並沒有盈利要求,但是要想取得更好的IPO結果,至少要在賬面上更好看。但所謂的調整後盈利,並不能在實質上改變其財務結構。”

根據招股書提供的奈雪的運營狀況,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奈雪的收入增速大幅放緩,2020年實現營收30.57億元,同比增長22%,而在2019年其營收同比增長超過了130%。但在此之前,奈雪的同店利潤率及門店經營利潤都出現了下滑。從2018年到2019年,奈雪的同店利潤率由21%下降至13.5%;門店經營利潤則從16.3%下滑至12%。

但在成本方面,奈雪的成本壓力並沒有減輕。原材料、員工以及店面擴張是奈雪的三大主要的成本支出。其中原材料成本佔營收比例居高不下,由2018年的35%已經上升至2020年的38%;員工成本則基本維持在30%左右。奈雪躋身新茶飲頭部品牌行列之後,在租金、點位方面已具有一定議價能力,2020年合計擴張成本相對2019年來說略有縮窄,成本佔比大概為15%。

作為一家線下消費企業,原材料成本與員工成本高企本無可厚非。如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其人員成本也在30%左右,但海底撈卻有著強大的供應鏈以及在行業內具有話語權的議價能力,控制租金成本。根據天風證券報告,海底撈在2021第一季度租金成本佔比僅為4.87%。

奈雪在供應鏈打造方面近幾年也投入巨大。為保證預料供應的穩定性,奈雪在多地投建了專屬茶園、果園和花園,如在雲南就打造了專屬草莓園。而如何進一步在供應鏈方面強化成本控制,降低採購成本等,也將成為奈雪未來發展的重點。

“奈雪走向上市,在資本逐利的推動下,其成本控制問題也將受到更多考驗。”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

但儘管擴張帶來的成本壓力增加、運營效率也有待提高,但奈雪仍然需要儘快衝刺IPO,拿下“新茶飲第一股”的頭銜。

“第一股”對奈雪有多重要?

新式茶飲市場上,奈雪有一個擺脫不了的對手,那就是喜茶。

2016年8月,喜茶在拿到IDG的首筆1億元融資後迅速開啟門店擴張,讓新式茶飲真正興起。一改過去街邊小奶茶店給消費者們留下的門頭簡陋、店面狹小、成本低廉,以及產品採用果汁、奶精勾兌和用不健康的珍珠為原料的原始印象,新式茶飲乘著消費升級的快車,開啟了高階化與品牌化的競爭。

緊接著的2017年,奈雪在2月和7月合計拿下天圖投資的超億元融資。但相比喜茶拿到融資後便開始圈地擴張和高調營銷不同,奈雪在早期一直信奉的是“品質”主義,走得不緊不慢。截至2017年底,喜茶在全國合計已約有門店80家,而奈雪則僅有44家門店。

因為營銷,喜茶也曾一度陷入“僱人排隊造勢”、“飢餓營銷”、“營銷文案病毒式傳播”等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喜茶也成功將自己的品牌作為文化標籤植入了消費者心中。“在新茶飲品牌賽道,使用者一旦形成品牌認知就很難改變。”一位業內人士向AI財經社表示。

2019年,喜茶創始人聶雲宸就曾在公開採訪時表示:“很多人總是想要分析新茶飲的壁壘是什麼,並無形將其神秘化、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是靠護城河或壁壘就打贏的,最終還是要有策略,而喜茶品牌就是核心。”

率先用品牌力搶佔了使用者心智的喜茶,在行業之後的發展中始終壓了奈雪一頭。特別是在經歷過2018-2019年資本熱捧、明星入局以及品牌強勢跨界的野蠻競爭後,行業基本形成了“龍頭喜茶,奈雪老二”的穩定格局。

因此,在2019年底這兩家新茶飲龍頭雙雙傳出上市傳聞之時,業內當時很多人認為,喜茶率先上市的可能性更大。但奈雪即便早期發展“佛系”,卻也絕非是“甘作老二”的。近幾年來,奈雪也在努力“定義行業”,試圖牽頭推動新式茶飲行業建立新標準。

從這一方面看來,能否搶先拿下“新式茶飲第一股”,在某種意義上對奈雪而言,更加重要。

沈萌向AI財經社表示,“所謂定義行業,其實也是透過營銷來增加品牌吸引力和價值的一種手段。如搶先上市,奈雪能夠獲得一定融資,並縮小(和喜茶的)競爭差距。”但他也認為,“從本質上來說,消費者其實並不關心企業上市的情況,且爭奪‘第一股’對企業實際經營和資金方面能形成的優勢有限。”

但是,面對近年來崛起的又一新茶飲品牌“茶顏悅色”,以及靠加盟模式迅速擴張的蜜雪冰城等諸多實力選手的挑戰,奈雪的壓力巨大,尋求上市也就更加迫在眉睫。“奈雪在此前幾乎連續三年業績虧損的情況下,如果不搶先上市的話,不排除已經等不及的資本會選擇撤離,所以上市是必然選擇。”朱丹蓬表示。

奈雪PRO,講星巴克的故事還是瑞幸?

“投資者在意的是公司未來能不能掙大錢,而不是在今天就那麼看重利潤。奈雪2018-2019年淨利潤看起來虧損,是因為我們在後臺、供應鏈、中央工廠、品牌、團隊、IT等等做了大量投入,都是為了未來發展作準備。”5月份,奈雪創始人彭心針對公司虧損以及淨利潤過低的問題如此對媒體表示。

但實際上,對於盈利壓力,奈雪也或許並不像外界表現的那麼不在意。奈雪上市融資後的目標,仍是繼續加強擴張。

奈雪自從成立以來,一直講的是“中國星巴克”的故事。相較於喜茶自2018年就開設瞄準商務人群、透過小程式即點即走的“喜茶GO”店,減少使用者排隊、降低擴張成本的打法而言,奈雪對外一直是堅持“高階”原則的。

奈雪一直開“大店”,門店面積在180-350平米之間,且裝修精緻,打造餐飲休閒社交的“第三空間”。但是,囿於高階化,堅持對標星巴克、Costa的“場景化”打造,也使得奈雪一度被業內詬病“定位不準確、高估了自己”。

在盈利的壓力下,奈雪也做出了改變。

2020年11月,奈雪推出了PRO店,主打“休閒+商務”場景,但相較於奈雪原本的標準店,其無論在店鋪面積(80-200平米)和產品上,都做到了精簡。最典型的表現是,奈雪PRO店移除了烘焙廚房,改由“中央廚房”集中配送的方式,以降低房租及人工成本,將平均開店成本由原先的185萬元縮減至了125萬元。

這一新型門店將成為奈雪未來的門店主力軍之一。據招股書資料顯示,奈雪計劃於2021-2022年主要在一線、新一線城市分別開設300-350間奈雪茶飲店,其中奈雪PRO店規劃佔比70%。這意味著,未來兩年奈雪新開門店的投資總額將達到9億元。

奈雪推出PRO店無疑也是出於業績的考慮。但在體驗了其新一線城市門店後,一位使用者告訴AI財經社,奈雪PRO店比想象中小了很多,在其看來,“還不如叫奈雪mini店更合適。且移除了烘焙廚房後,門店還增加了像冷藏蛋糕及其他小食產品。”PRO店包含的品類,除了茶飲外,還有精品咖啡、輕烘焙,以及零食零售等。在PRO店,也提供了使用者透過線上、線下渠道進行外賣、快取等形式。

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以更輕的店型進駐寫字樓,可以外賣、快取,覆蓋的品類也更加豐富。想做“星巴克”的奈雪,其PRO店在模式上,卻和瑞幸有了更多的相似之處。

但上述的使用者對此卻略感有些失望,“像個雜貨鋪。”

與提供“平價”商品的瑞幸不同,奈雪PRO店仍然是面向中高階消費的。例如烘焙食品,儘管PRO店裡大多提供的是代工產品,但因為貼上了奈雪的標籤,價格依然成為消費者們討論的重點。奈雪的品牌力,還不足以撐起使用者對其定價的廣泛認可。如PRO店特有的單價16元的mini草莓魔法棒,一位消費者向AI財經社表示:“這個價格還是勸退了我。奈雪售賣的蛋糕,如果是有買一送一的活動等,價格相對便宜,我還可以考慮;如果是原價購買,我就覺得還是貴了。”

奈雪和喜茶等新茶飲的頭部品牌們,仍在進行“開店”競賽。在一線城市茶飲市場競爭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它們正紛紛將陣地瞄準新一線及二線城市。

2020-2021年,奈雪仍在持續推進店面擴張,且主要集中在新一線與二線城市。相比奈雪在2020年新增164家門店而言,喜茶的攻勢更加兇猛。前不久,喜茶也公佈了2020年度資料報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喜茶已在全球61個城市開出695家門店,其中2020年新開了304家,包括喜茶主力店202家、GO店102家;喜茶門店數量增長最快的前5大城市分別為昆明、寧波、東莞、成都、武漢。

但這也是一片紅海市場。相比一線城市,新一線及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對於價格的敏感度更高。據奈雪的招股書資料顯示,其二線城市的單筆訂單銷售額已經從2018年的48.7元降到了2020年的41.5元。

未來上市之後,奈雪將帶著何等“故事”在資本市場上亮相,仍然是個未知數,但奈雪的擴張之路仍然需要更加謹慎。畢竟,沒有人想成為另外一個“瑞幸”。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437 字。

轉載請註明: 上市之前,奈雪“扭虧為盈”,它為什麼急著成“新式茶飲第一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