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從研究所所長到公募掌門人,德邦基金總經理張騄正推動他的破局之道
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近年來,國內公募基金迎來大發展,資管行業突飛猛進。與此同時,如何從頭部效應集中的趨勢下突圍,也成為行業當下的“熱搜”話題。當這道題擺在剛剛換屆的德邦基金面前時,他們的回答是:以風格穩定的投研能力和領先市場的線上客戶體驗為破局之道。
近日,德邦基金總經理張騄在接受財聯社的專訪時表示,對於一家基金公司而言,追求的應該是“在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投資結果的前提下,實現客戶與公司的共贏,實現公司價值的提升”。
在談及從券商到公募,從研究所所長到公募掌門人的身份變化時,張騄坦言會有壓力,在行業格局變化之際,重塑投研體系和把握電商機遇是當下的重點挑戰。
“董事會選擇我,說明他們認為一家基金公司的核心能力在於投研”,張騄在接受財聯社專訪時表態: “我們希望把投研能力建設成為我們的核心能力。”
在張騄的設想下,德邦基金將以鍛造投研體系為抓手,以客戶為中心精耕產品序列,取道線上服務提升客戶認同,達到實現德邦基金快速躍變的短中期目標。對於管理規模,張騄則這樣認為:“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只要能讓客戶認可購買他的產品能帶來良好的持有體驗,規模將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緊扣核心能力,投研建設先行
先抓規模還是先抓業績,每家立志突圍的公募都會面臨這樣一道選擇題。
德邦基金給出的答案則顯而易見。按照張騄的提法,德邦基金的高管團隊半數以上出身投研;在組織架構中德邦基金的投研團隊已逾50人,佔比超過公司總僱員的三分之一,高於行業同量級基金公司的投研配比。
就張騄自己來說,卸任德邦證券研究所所長的他,曾任申萬、華泰兩大研究所的行業首席。投研是張騄生涯的極大概括,也是刻在他骨子裡的信條。
所以,當談起投研體系,談起投研文化,張騄於言語間不經意中便透露出他在投研領域的經年積澱和對一個優秀研究團隊的深刻認知。
“一個好的研究體系,要有一批人相對穩定長時間的在一起,形成一個穩定的共識,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研究員各司其職又可互相補位的行業分工,透過投研體系內部高效溝通,穩定的向投資端輸送α。”張騄在介紹公司投研體系時如是表示。
一些投研管理過程中的關鍵與樞要,在張騄的娓娓道來之中,也顯得格外凝練。
“這個時代,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的界限已經有一定的模糊化,但就分工而言,研究員負責找alpha,基金經理負責決定bate……好的投研體系,每個人都應當形成自己相對穩定的風格與特徵,甚至是標籤……先看明白一個產業、其次看明白一個公司、第三步才是看明白一個股票。”
“有產業深度,領先市場,這是我們的目標”,採訪中張騄多次強調“我們希望把投研能力建設成為我們的核心能力。”
提升人才能力,風格化與年輕化
在談起投研團隊的素養時,“風格”兩字是不斷湧現在採訪過程中的字眼。
“對基金經理而言,我唯一的要求就是風格穩定不漂移,這也是當前監管最看重的一點。”張騄強調到。
作為新任總經理,張騄也向記者透露了他將“風格管理”納入考核指標的初步籌劃:“業內評估基金經理的工作主要看業績排名。我們則將把風格穩定作為考核機制的重要組成,特別是管理行業基金的基金經理,業績排名則會重點對標相關指數或以同類產品排名為參照,避免因考核引導基金經理發生投資動作的變形。”
心中已有理想團隊的構思,對於如何打造這隻團隊,他說首先需要適宜的人才。對於適宜的標準,張騄提了三項,好奇心,自驅力與邏輯力。
“一是對世界的好奇心,好的研究,更多地來自於對世界的探索,好奇心是這個工作的原動力,不是簡單的為了研究而研究;二是自驅力,工作意願和態度明確,能夠知道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三是邏輯力,投資是反人性的,這就意味著邏輯能力不強的人,很難對情緒做引導,進而產生錯誤的判斷。”張騄拆解道。
此外,張騄還重點提到了團隊建設的“年輕化”目標,認為年輕化的團隊更有行業嗅覺與敏銳度。
“(德邦基金)會很重視年輕人的培養,未來在佈局一些公司看好的熱門賽道的發起式基金時,會給年輕的基金經理甚至優秀的研究員更多的機會。相比一般的基金公司,我們的培養週期會更快。”張騄談到。
豐富產品佈局,追求以風控為前提的收益
把主動管理能力打造成德邦基金的標籤,是張騄的目標。
他表示,這些年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取得超越行業的快速發展,都是基於主動投研能力,“主動投研能力可以支撐一家公司抓住機會持續快速壯大,我們也堅定不移的走這條路。”
“市場發展到現在,每個客戶的需求都是多元化的。客戶的認知也在慢慢理性化,所以我們要不斷豐富產品線,服務客戶不同的理財需求。”張騄強調。
權益和固收是產品力的底層基礎。權益產品對公司品牌力的塑造非常重要,而固收產品則是“壓艙石”。不過張騄也坦言,在這兩類產品線上,雖然德邦已有不少業績不錯的產品,但客戶的風險收益特徵需求是多層次的,德邦基金還有很大的空間有待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在張騄看來,現在的投資者越來越喜歡特徵鮮明的產品,比如看好醫藥,就會選擇一隻醫藥主題基金,而不是一隻以醫藥配置為主的寬基產品。
“在產品線上,我們將優先補齊我們還不具備的風格和行業,對於近階段比較熱門的量化指數、ETF、FOF等我們也會關注。”張騄說。
張騄強調,從目前掌握的客戶需求來看,零售端客戶關注的主要還是風險收益特徵,對於構建組合的底層資產則不十分在意,所以最終要為客戶提供的是在他可接受風險範圍內能達到目標收益的產品。
在整個金融行業市場化和規範化的大趨勢下,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和落地,債券市場打破剛兌,財富管理再無保本,公募基金管理人在代客理財的過程中對於風險與收益關係的權衡把握越發重要,尤其要避免為了追求業績而採取諸如“過渡信用下沉”或“放任風格漂移”等放鬆風險控制的“下策。
加強電商投入,提升客戶陪伴
基於對公募行業網際網路業務發展趨勢的洞見,德邦基金今年在電商渠道加大布局和投入力度,持續引進電商領域優秀人才,建設行業極具特色的線上運營團隊,不斷升級對線上客戶的服務和陪伴。
對此,張騄從兩個方面進行了解釋。從對客群的認知而言,年輕客群的主力購買渠道正在逐漸向線上遷移,這一遷移表現不僅體現在螞蟻財富、天天基金這樣的頭部網際網路渠道,也體現在傳統銀行的自有APP上,而德邦基金非常關注年輕客群的需求。
張騄坦言:“就我們的品牌力和資源稟賦而言,要改變成熟基金客群的心智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我們希望透過線上業務率先抓取年輕客群,進而影響成熟客群。”
從渠道角度,網際網路平臺更為開放友好,能直接觸達客戶。網際網路運營的成效可由公司主觀重視程度和投入資源力度轉化出較為直觀的效果。透過在線上更好的陪伴客戶,可以加深客戶和公司的雙向認知,也讓公司提升持有人體驗有了更多的抓手,“做好客戶的陪伴和投教工作,避免客戶過於頻繁的買賣,能夠讓客戶真正透過持有我們的產品來賺錢。”張騄如是說。
追求務實發展,規模水到渠成
雖然在德邦基金任職將滿半年,但談及此次角色轉變,張騄表示,壓力肯定會有,每次晉升對於個人來說都是要走出舒適圈的一次挑戰。
這半年來,他不斷最佳化投研銷售、考核激勵、合規風控等公司基本制度,也著手推動公司中臺能力建設,在保證大家有充分空間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和自驅力的前提下,透過完善內控治理機制,強化公司合規經營的護城河,降低風險事件出現的機率。“對於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合規是底線、風控是前提”,在張騄看來,好的制度機制是公司腳踏實地發展的基礎保障。
站在當下,張騄也給自己立下3個“flag”:第一個關於“客群”,目標是成熟客群和年輕客群的資產規模實現均衡發展。第二是關於“產品”,要給德邦基金打上具有良好主動管理能力的標籤。三是關於“服務”,客戶陪伴跟投教工作要得到客戶的持續好評。
他說:“以我們現在的體量,提出的規劃必須是當前短期能夠落地的工作。長遠的目標我們也會規劃,但需要時間去累積。”
在談及對於管理規模的終極目標時,張騄表示“當然是多多益善,但規模的增長來自持有人的認可,所以歸根到底,公司的終極目標還是為客戶提供好的服務和持有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