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勺粉下去,快死的魚變活了:你還在給娃買這種魚嗎?

由 終廷花 釋出於 財經

最近日本倒核廢水的新聞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我相信很多家長和我一樣,把目光投向了淡水養殖的水產品。
但淡水產品就真的安全嗎?
前兩天刷到了物美老闆談
活魚內幕
的影片,三觀盡毀。
在節目中,俞敏洪問物美集團的創始人
為什麼現在物美集團下的超市不賣活魚?
創始人張文中稱:“
在運輸過程中,為避免魚剮蹭死亡,就有人給魚吃消炎藥。
看完這個影片一時很難接受。
要知道,我家娃最愛吃的就是魚,家裡阿姨買到新鮮的活魚還會和我炫耀一番。
百感交集的我試著在網上搜索相關的報道和資訊,基本檢索不到什麼有效的資訊,但還是能從知乎的相關回答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順著答主提到的“
違禁藥品
”、“
抗生素
”為線索進行搜尋,我又挖出了一大串更讓人難以接受的“
行業潛規則
”....
一勺粉下去,快死的魚變活了
養過觀賞魚的都知道,魚對水質溫度環境的要求都很高,有時候難免會“
下點藥
”去降低魚的病死率。
因為觀賞魚不會被人食用,所以基本不用考慮藥物對人體的傷害,但對可食用魚來說就完全不同了。
這些藥粉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孔雀石綠。
有媒體曾經做了一個實驗:
把一缸經過強烈震盪、奄奄一息的鯽魚,分別放入兩個水盆裡。
一個水盆裡面加了一點孔雀石綠殺菌劑。
另外一個水盆什麼都沒加。
一天之後,加了藥的魚依舊生龍活虎
清水裡的魚卻已經底朝天了。
泡過孔雀石綠的魚肉眼很難和普通魚分辨出來。
就算把魚放回清水的水缸裡餓養兩天,魚的體內依舊有殺菌劑的殘留物。
透過吐出來的泡泡,能把魚缸裡的清水染色。
魚肉裡也能檢測出孔雀石綠。
據檢測師說,
如果魚體內累積到一定濃度的孔雀石綠是很難排除的,即使是養6個月都很難排乾淨,把魚燒熟也還是會有殘留。
魚活了,但人的危險就來了
孔雀石綠究竟是何方神聖?
其實它即是染料也是殺菌劑,是一種三苯甲烷類致癌物。
據科研結果表明,孔雀石綠具有高毒性、高殘留、致癌、致畸形、致突變等副作用。
因此,臭名昭彰的它早在02年就進入了我國的食品監督黑名單,在食藥監局對水產品進行檢查時,是決不允許出現的。
然鵝...
每年從食用魚裡檢測出孔雀石綠的新聞還是層出不窮。
不僅魚,小龍蝦、蟹等水產品也都檢測出這種殺菌劑
...新聞真的多到我截不過來。
16年的時候,僅僅是傳說國家食藥監將對水產品進行檢查,就導致北京大量超市下架了活魚。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就在於很多超市根本無法保證在售的活魚一定沒有被孔雀石綠等違禁品汙染過,乾脆選擇下架不賣,來規避“萬一被查到的風險”
同年,央視新聞還發布了一篇新聞稿,揭露了天津塘沽區一個魚塘亂投放獸藥的亂象。
裡面涉及到的違禁獸藥不僅有
孔雀石綠
,還有
恩諾沙星、硝基呋喃等...
水產從業人員果真是人均化學專家啊...
讓人細思極恐。
如何放心吃到魚?
理論上來說,活魚並不意味著含有孔雀石綠或者其他違禁品。
如果把賣活魚的一杆子打死,對那些花大成本合法經營的商家確實不公平。
但客觀的現實卻是,法規上的禁用,並不能阻止不法商家屢屢以身試法。
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可靠的方法來判斷活魚到底有沒有新增違禁物。
所以文章寫到這,“
活魚到底能不能吃
”,給不到大家一個確切的答案。
但透過這篇文章想讓大家轉變一下買魚的觀念:
不要盲目追求活魚
如果是沿海地區或者距養殖場不遠的,水產品運輸時間短,加違禁藥品的機率也小,所以還是推薦挑選活魚,口感更佳、肉質鮮美。
但如果是內陸城市,還是更建議家長們給孩子選擇
冰鮮魚
冰鮮魚都是新鮮活魚在前期規範處理後急速冷凍的條件下,有效地保留了魚的鮮活度、營養及口感,無須新增劑的保鮮方式,首先食材健康就得以保證。
而且正規超市出售的冰鮮魚,都有執法部門定期抽檢,食物標籤上資訊也較規範詳細,可以很大程度避免我們吃到質量不佳的魚。
那麼,如何挑到處於新鮮階段的冰鮮魚呢?
1、看魚眼。
處於新鮮的冰鮮魚,魚眼一般呈飽滿凸出,清澈透明狀。不新鮮的魚眼凹陷、充血、眼角膜渾濁,不知道掛了多久,所攜帶的細菌非常高。
2、輕按魚身。
新鮮的冰鮮魚肉質手感硬中帶軟,富有彈性。反之按下去呈凹狀,無法回彈。尤其是魚肚,輕按感覺都要裂開的,千萬別買。
3、聞氣味。
剛掛沒多久的魚,氣味是淡淡的魚腥、海腥味,不會呈現腥臭、噁心的異味。
如果核廢水汙染屬於不可抗力的話
像這種人為製造的危害
更令人痛心疾首
作為一個普通人
面對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
除了痛心之外
只能寄希望於法律的監管與人性的自我約束
在這個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之前
動動手指轉發出去
提醒更多的人看到這些“行業潛規則”
不要再盲目迷信活魚了
相信人心向善
我們總會將這些陰暗的角落一一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