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虎嗅科技組
作者| 張雪
封面| 視覺中國
8月27日,據港交所披露,AI獨角獸商湯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至此,國內四大AI獨角獸全都啟動了IPO動作。
作為估值最高,營收體量最大的AI公司,商湯科技的首次IPO備受關注。
一方面,商湯此前曾多次傳出將IPO的訊息,從最早的2017年,其創始人湯曉鷗透露將啟動IPO,到今年3月和6月,分別傳出商湯科技IPO的時間點和保薦人等關鍵訊息。同樣,在幾天前,路透社曾報道,商湯科技最快於8月底在香港申請IPO,籌資額最高20億美元。
另一方面,從兩年前甚至更早開始的AI行業整體陷入了資本寒冬,為了度過難關,AI頭部創業公司紛紛推進了IPO程序,但遺憾的是,上市並沒有為它們帶來轉機,曠視,依圖更是被困在了原地。
如今,伴隨著商湯科技也向IPO發起衝擊,這似乎也折射著行業已經走到了新的拐點。
AI吞金獸的養成
公開資料記載,商湯科技成立於2014年,創始團隊源自2001年創立的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是一家典型的技術創業公司。其創始團隊成員,湯曉鷗、徐立和王曉剛等都具有深厚的學術背景,該管理層也被稱為頂尖AI科學家團隊。
得益於這樣的學術背景和光環,再加上資本對AI行業的追捧,商湯科技從成立至今,完成了多輪融資,累計金額高達52億美元,堪稱國內AI融資之最。
圖片來自:虎嗅製圖
而其最後一次融資在去年9月底完成,融資金額達7億美元。據悉,此輪融資中,商湯科技的投資者主要為中資機構,其中包括一些國資背景險資及地方政府平臺等。而完成Pre-IPO融資後,商湯科技估值達120億美元。
那麼商湯真的值這麼多錢嗎?
招股書顯示,其定位是一家賦能百業、行業領先的AI軟體公司,透過打造通用AI基礎設施來實現多功能超高精度AI模型的大規模量產及快速部署。
根據沙利文報告,商湯科技收入已在2020年位列行業亞洲第一,主要業務為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慧汽車四個方面。
其實,相比於曠視、雲從、依圖,商湯所選擇的路線是更為通用化和底層的技術,包括軟體平臺、資料中心和AI晶片等。
而對於軟體公司這一定位和屬性,我們可以從毛利率方面得到印證。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的毛利率2018年開始一直在增長,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56.5%、56.8%、70.6%和73.0% 。
但對於一家創業公司來講,業務鋪得大而廣,也容易埋下隱患,科技公司尤其如此。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高投入的研發必不可少。資料顯示,2018-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研發開支分別為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以及17.72億元,逐年走高,三年半合計研發支出達69.91億元。但在同期,商湯科技的三年半的總營收合計才只有99.78億,研發投入之高顯而易見。
而高研發的投入還將持續存在。
據招股書,商湯科技擬將募集資金的60%用於提升公司的研發及開發能力。其中,10%募集資金將用於擴大公司的AIDC算力;10%將用於加強人工智慧晶片的設計能力及開發自有人工智慧晶片解決方案;15%將用於提升人工智慧模型有關能力;25%將用於進一步開發產品並增強人工智慧研發能力。另外有30%將用於業務擴充套件及潛在戰略投資及收購,10%將用於運營及一般企業用途。
在備受關注的股東方面,IPO前,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持股21.73%,聯合創始人兼CEO徐立持股0.9%;此外,軟銀持股14.88%,淘寶中國持股7.59%,春華資本持股3.08%,銀湖資本持股3.05%,IDG資本持股1.42%。SenseTalent(徐立、王曉剛、徐冰所持B類股票)持股12.17%。
董事會方面,將由八位董事組成,其中徐立、湯曉鷗、王曉剛、徐冰任執行董事;範瑗瑗任非執行董事;薛瀾、林怡仲、厲偉任獨立非執行董事。
值得一提的是,商湯將在港交所採用AB股機制上市,同股不同權,A股有10票投票權,所以創始團隊依然擁有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政府補貼和對外投資,不可忽視
上述提到,商湯科技的業務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汽車。在報告期內,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業務交替增長,兩項業務佔總營收的70%-80%。
圖片來源:招股書
其中,智慧城市業務於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分別產生28.6%、41.9%、39.7%及47.6%的收入。招股書中的相關報告也指出,商湯科技在該市場的份額處於行業第一。
也正是由於商湯的大部分收入來自公關部門,所以付款週期一般比較長,這也導致了其現金流的減少,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由2019年的人民幣28.69億元減少57.2%至2020年的人民幣12.29億元。
此外,在客戶方面,商湯科技也存在大客戶較為集中的情況。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湯最大客戶佔收入的百分比分別為8.7%、7.7%、11.9%及22.9%,五大客戶佔收入的百分比分別為28.4%、 26.3%、31.4%及59.3%。
值得關注的是,商湯科技還在招股書中提到了一項其他收入,而該項收入特指政府補貼。招股書披露,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獲得的政府補貼分別為:2.07億人民幣、2.53億人民幣、3.53億人民幣和1.26億人民幣,三年半獲得政府補貼總計9.39億人民幣。
與此同時,商湯科技同期的虧損淨額分別為34.327億元、49.677億元、121.583億元及37.129億元。虧損淨額主要源於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虧損。
一邊是投資機構輸送的資金彈藥,一邊是政府每年上億元的補貼,商湯科技再燒錢,大概也不至於虧損到這種地步。
這就不得不提到商湯科技近幾年的投資動作,我們梳理發現,商湯科技在其他版塊也在透過投資併購,完善著產業佈局。
圖片來源:虎嗅製圖
商湯的新故事,個個燒錢
從四大主營業務中,不難看出智慧生活和智慧汽車兩項業務的佔比還比較少,增長情況也不穩定。
不過,在對業務描述和未來展望中,可以看到,商湯科技還是對這兩項業務給予了厚望。
招股書披露,智慧生活業務中,商湯科技已構建用於賦能IoT裝置及驅動元宇宙(Metaverse)的多層基礎設施,以提升終端使用者體驗。截至2021年6月30日,SenseME及SenseMARS累計賦能超過4.5億部手機及200多款手機應用程式。
智慧汽車業務中,商湯科技表示,截至2021年6 月30日,已與30餘家汽車公司合作,並已獲選為50多個車型的供應商,在未來數年內,向其2000多萬輛汽車供應絕影產品。
暫且不談,這兩項業務未來能帶來多大的增長,但單從元宇宙和智慧汽車這兩個當下比較火的關鍵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都是需要再持續投入和短期內見不到收穫的領域。畢竟元宇宙還處於概念階段,智慧汽車的商業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除此之外,招股書透露,商湯科技從 2018年開始自研晶片,2020年流片成功,目前一共量產了 1.1 萬個,主要用於智慧城市和智慧商業。無疑,自研晶片,同樣是需要長期大量資金投入的。
如此一來,可以預見的是,商湯科技的高投入、高虧損階段不會伴隨上市而消失,實現盈利或許還要繼續等待。
我是本文作者張雪,關注5G、雲計算、企業服務,微信:zhangxue-0929,歡迎行業人士聊天爆料(加微信備註身份)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