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北京的朋友,一定會對北京當地的飲料北冰洋有深刻的印象,這種橙味汽水是許許多多北京人從小的記憶。其實北冰洋曾經風靡一時,不過後來因為跟百事可樂合作,最終導致一度停產十幾年。因為當時百事可樂看中的是北冰洋生產線而已,雙方合作之後,百事可樂直接停掉了北冰洋的生產。
直到2007年中方才重新拿回了北冰洋的生產權,並且開始重整這個失落多年的民族民牌。這個事情也最終間接影響了2008年可口可樂對於匯源果汁的收購。
當年可口可樂提出179億收購匯源果汁的想法。2007年匯源果汁剛剛在香港上市,當時融資高達24億,創下了當年香港的IPO紀錄。匯源果汁市值最高的時候一度高達230億。當時匯源果汁也被看成是中國最大的飲料公司。
因為受到北冰洋等事情的影響,加上這筆收購被商務部叫停了,原因是反壟斷。不過如今看來,當年匯源果汁沒有賣給美國,真的是非常錯誤的一個決定。2017年匯源果汁爆出百億負債,隨後公司因為違規借款的問題被停牌。
過去兩年匯源果汁沒有公佈財報,不過目前他們已經正是啟動退市的程式。2年的等待,不是等來匯源果汁東山再起,而是等來了匯源果汁的退市通知,讓不少人感到失望。不過匯源果汁的失敗,或許從2008年那次拒絕收購就開始了。在停牌之前,匯源果汁已經連續6年虧損。
匯源果汁的創始人朱新禮出生於1952年,他曾經是山東人的驕傲,作為一個農民家庭出身的孩子,他曾經一度真的實現了白手起家。
上個世紀70年代,朱新禮離開家鄉,獨自一個人外出闖蕩。1980年朱新禮承包下沂源縣第一輛“解放”牌汽車,然後開始在縣城裡面跑起了運輸。靠著這個生意,朱新禮成功賺到了5萬元。在那個萬元戶還少有的時代,朱新禮絕對是當地的有錢人。
家鄉的人也被朱新禮當成偶像,許多村民都希望朱新禮可以當村裡的領導,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於是1983年朱新禮成為了東里村的村主任。在朱新禮的努力下,東里村很快就成為了縣裡最富有的一個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裝上了電話。當時一個電話就要幾千元。因為成功帶領村裡脫貧致富,所以朱新禮被縣城定位重點培養物件,於是他被送到了山東經濟管理學院學習,畢業之後朱新禮成為了縣裡的外經委副主任。
鄧公“南巡講話”之後,朱新禮也選擇下海了。於是朱新禮後來也被看成是92派的代表人物。當年市場經濟開始爆發,一大批公職人員辭職下海。朱新禮接手了當地一個縣辦罐頭企業。
當時這個工廠已經負債1千多萬了,而且連續3年開不出工資了。不過朱新禮認為這卻是一個機會。1993年朱新禮利用“補償貿易”的方式,成功從德國跟瑞典引入了一批濃縮果汁生產線和無菌冷灌裝生產線,當時這些裝置都是全球領先的。
朱新禮很快就研發了一種濃縮果汁。很快朱新禮帶著自己的產品去德國參加展會,在展會上面獲得了成功,從一家瑞士公司手上成功拿到了500萬的訂單。這成為了朱新禮人生的第一桶金。
隨後匯源果汁開始出現在中國各個城市。當時朱新禮走的也是史玉柱的路子,利用營銷來為自己開啟銷路的。朱新禮設計了一個廣告語“喝匯源果汁,走健康之路”。隨後1996年朱新禮冒險花了7千萬拿下央視新聞聯播5秒標版廣告權。當年靠此冒險走紅的品牌非常多,比如說廣東的愛多VCD、湖南的太子奶等等。
朱新禮砸下7千萬,最終幫助匯源果汁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品牌。品牌跟銷路開啟之後,為了進一步發展,朱新禮就必須解決資金的問題。其實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是缺錢的。黃光裕曾經說了,如果是生活享受的話,其實很少錢就夠了,但是如果是做生意的話100億都不夠。
為了解決資金的問題,朱新禮在2001年冒險跟德隆系合作。朱新禮跟唐萬新一起合資成立了北京匯源公司。當時德隆系出資5.1億元,佔股51%。朱新禮則是靠著品牌、技術入股,佔股49%。
在德隆系暴雷之前,朱新禮靠著德隆系大把的鈔票,成功把生產基地擴大到20家。單單是在重慶,朱新禮一口氣就砸下了6.6億,興建了當時亞洲最大的果汁生產基地。除了在生產上面大手筆花錢外,2002年朱新禮又一次花了7千多萬拿下了央視果汁標王。
朱新禮的銷售網點也不斷增加,短短2年就完成了10個省份的佈局,營收從15.4億也暴漲了到了22.3億。當時匯源果汁不僅僅有規模,而且還有利潤,2001年的利潤是2.5億,2002年是2.7億。
在這兩年之內,朱新禮花在各方各面的資金總計高達20億。只是這個時候德隆系已經債務纏身了,德隆系還從匯源果汁借走了3.8億的資金,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匯源果汁。
德隆系出事之後,朱新禮又開始重新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因為朱新禮還在不斷擴張,他的野心非常大。當時朱新禮找到了臺灣的統一集團。臺灣的統一跟康師傅至今在內地都有非常好的發展,算是亞洲的巨頭公司。
朱新禮找到統一合作,也是看中了統一的實力。不過最終雙方卻在9000萬美元的投資尾款上面沒有談好。最終經過了多輪的談判,雙方還是沒有談妥。朱新禮只能轉而跟法國達能談判。當時達能已經把娃哈哈、光明、蒙牛等品牌都先後收編了,他們也希望把這個合作模式複製到匯源果汁的身上。
2006年雙方達成了協議,匯源果汁拿到了達能1.3億美元的資金,同時出讓了22.2%的股權。達能也成為了當時匯源果汁的第二大股東。達能也成為了最後一個從匯源果汁身上賺錢的大股東了。4年之後,他們在可口可樂收購失敗之後,把股份賣給了軟銀賽富,獲利7個億。
在拿到了達能的投資之後,朱新禮更是馬上就啟動了IPO,並且在2007年2月就完成了在香港上市的目標,成功融資24億,這成為了當年香港最大規模的IPO了。
這個時候的匯源果汁可是奔著全球第一大果汁公司去的。這一年朱新禮也被評為了央視年度經濟人物。不過這也是朱新禮最後的輝煌了。
上市之後,朱新禮就開始對上游的水果種植加工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這導致匯源果汁資金的吃緊。同時匯源果汁在銷量上的下滑,也引發了股東的擔憂。2008年上半年,匯源果汁銷量下跌5%。當時整個市場是突飛猛進,匯源果汁這個龍頭卻反而下跌了。
當時達能在市場上放出風聲,計劃賣掉匯源果汁的股份,最終吸引來了美國的可口可樂。可口可樂是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歷史也非常悠遠,在中國的知名度也非常高。可口可樂最終給出的價格是179億全資收購,朱新禮當然也是喜出望外。
不過可惜的是經過了商務部198天的調查之後,這筆收購被叫停了。當時在網上一個50萬網友參加的調查中,有8成的網友反對這筆交易。
賣身失敗的朱新禮,之後開始了自己一系列的神奇操作。2008年之後,中國消費市場開始蓬勃發展,單單是果汁這個領域就增長了9.5%,而匯源果汁卻僅僅增長0.9%。
本來朱新禮的想法是把匯源果汁這個品牌賣給可口可樂,自己拿錢之後,迅速靠著自己多年的積累,利用上下游的資源,馬上重新發展一個果汁品牌。不過因為收購失敗,朱新禮這個想法也嘎然而止。
由於濃縮果汁的市場太小,朱新禮不能不進入其他的飲料行業,他先是做了檸檬ME”對標“水溶C100,隨後更是推出了果汁可樂跟可口可樂對標,後來他還做了純淨水。不過這些專案最終都失敗了。實業的路子都不成,朱新禮就想到了資本運作。
2011年朱新禮收購了旭日升涼茶,當時花了1200萬,發展了3年之後,專案還是半死不活,朱新禮只能無奈把專案給賣掉了。最瘋狂的一次是在2014年,當年朱新禮想要掏出50億去收購中石化的銷售公司。
一個做果汁的去投資石油行業,這樣的邏輯根本是走不通的。隨後中石化不肯批,朱新禮就把投資額降到了30億。當時即使投資成功,朱新禮佔股也只有0.84%,根本對公司起不到什麼幫助。雙方也沒有什麼資源可以互補合作。朱新禮就是認為如果公司跟中石化拉上關係,特別厲害而已。
朱新禮的女兒朱聖琴也是一個不省油的燈。朱聖琴出生於1976年,20歲就進入了匯源果汁工作。在公司的歷史上,朱聖琴也曾經做了一些貢獻,比如說在1996年到1998年她成功引入了亞洲第一條德國康美無菌冷灌裝生產線。
2007年朱聖琴可能認為匯源果汁上市了,於是她自己也是自信心暴崩就跑去長江商業學院讀書。其實這樣的學校就是花錢認識一些有錢人,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可能是因為朱聖琴認識太多的有錢人,讓朱聖琴也產生了錯覺,自己也成為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投資高手。
後來在一次高階的酒會上面,朱聖琴邂逅了歌手林依輪。這個過氣多年的歌手,當時正準備創業,並且創辦了一個叫做飯爺的辣醬品牌,準備對標老乾媽。朱聖琴很快就在飯爺的天使輪中投資了3千萬。隨後朱聖琴又增加了投資,前後投資了上億的資金。如今這個專案也是沒有做出什麼成績,這些錢估計也是打了水漂。
2017年匯源果汁終於出事,當年負債高達114億,單單是利息就高達5億多,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8成多。讓人更加看不懂的是在2018年3月,匯源果汁在沒有經過董事會批准的情況下,私自向子公司借款42.75億。因為這個事情匯源果汁也被港交所給停牌了。等了2年之後,匯源果汁沒有等來複牌,而是等來退市通知。
朱新禮自己也已經是先後四次被限制消費,41億的資產也完全被凍結了。去年天地一號的老闆陳生曾經企圖挽救匯源果汁。不過最終看來這次合作也不成功,因為匯源果汁這個坑太深了。
陳生很快發現匯源果汁的問題比自己想象要大很多。雙方敲定合作的3個月之後,選擇分手。今年2月,朱新禮跟女兒也雙雙辭掉了在匯源果汁的全部工作,其實這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如今再回過頭來看,當年如果匯源果汁賣給可口可樂,其實反而是最好的選擇,對於朱新禮來說,股東可以獲得一大筆錢。匯源果汁在可口可樂的發展下,說不定也可以起死回生,重新走入發展正軌,說不定如今已經成為千億規模的公司了。
看看比匯源果汁發展還慢的農夫山泉,如今市值已經高達數千億了,大家的差距真的是太大了。其實企業都是人做的,企業做得不好,一定是人方面出了問題。匯源果汁的問題就是朱新禮自己的問題。
朱新禮在經營思路上出現問題,多年來除了濃縮果汁之外,拿不出第二個像樣的產品,這是最終匯源果汁走向失敗的關鍵。如果是這樣看的話,朱新禮即使當年成功套現,他最終也會把資金給敗光了。因為一個人的格局就在那裡,不會突然發生大改變的。又一家中國巨頭倒下,曾拒美國179億收購,今負債百億後悔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