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起資金池 華信信託被曝業務暫停

“禍”起資金池 華信信託被曝業務暫停

圖蟲創意 圖

“現階段,本身話語權和淨資本補充難度更大的民營信託首先是考慮生存問題,然後才是發展,引入戰投大多可能的選擇也是國有性質,尋求在我國長期市場環境下的共贏為主。

9月22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確認,華信信託已在幾個月前被監管叫停業務,主要原因是對資金池業務進行清理。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華信信託資金池業務已持續多年,期間大量滾動發行。

而華信信託的業績情況也不樂觀,2019年營收與淨利雙雙下跌。

記者當日也多次撥打華信信託年報披露的電話,欲詢問目前業務清理的進展,但始終沒有接通。

滾動發行資金池產品

某三方財富公司產品統計與監測人士告訴記者,“華信信託產品一直都很少,我們收集到的其產品最後發行的時間是3月底,可能四月份就被叫停了。”

華信信託官網顯示,其最近一隻集合信託產品成立於2020年3月31日,產品名稱為華信·華冠368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此後再無新產品發行。

據記者梳理,2020年開年以來,華信信託華冠系列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已成立了18只。第一隻是1月2日成立的華冠351號。

記者瞭解到,“華冠”系列集合信託產品投向不明,具有資金池特徵。

根據華冠70號相關資訊,其資金運用包括三個方面,分別為:受託人將信託資金以股權投資、權益投資、貸款、權益融資或其他債權等單一或組合方式運用於經營管理規範、具有較好成長性、收益穩定的企業或專案;受託人將信託資金投資於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商業銀行理財計劃、資金信託及銀行存款等金融產品;按照《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受託人將信託資金金額的1%用於認購信託業保障基金,認購保障基金作為本信託項下信託財產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可以看出,上述信託計劃是沒有具體投向的。而保障措施方面,受託人亦具有較強的主動性,比如:受託人透過信託持股方式實現對被投資人的監督;受託人選取優質、易於變現且具備增值潛力的專案進行權益投資等。

某資深信託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華信信託資金池業務已經持續多年,期間大量滾動發行,而其他常規產品在市面上並不多見。

業績連年下滑

9月24日晚間,華信信託在官網和官方微信公眾號接連推出三則信託計劃延期公告。公告稱,由於融資企業無法按期償還融資本息,導致信託產品按信託合同約定進入延期期間。

三則公告總計涉及6個信託專案,給出的兌付方案均為“延長30個工作日兌付本金及收益,延期期間按原合同約定預期收益率計付收益”。

該6個專案包括:華信·華冠323號集合資金信託、華信·華冠324號集合資金信託、華信·華冠325號集合資金信託、華信·華悅17號集合資金信託、華信·華悅42號集合資金信託、華信·華悅18號集合資金信託。記者查詢發現,上述6個信託專案均無明確對應的資產。

華信信託稱,在各方的支援下,華信信託正在加快推進底層信託資產處置變現;積極推進增資擴股,引入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推動自有資產的處置變現。上述資金均用於信託計劃的兌付。

與此同時,華信信託及其全資子公司不久前的一筆股權質押也引發市場關注。華信信託及其全資子公司分別作為出質人,向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質押了一筆股權,質押股權數額合計超過6億股。而這或許已從側面反映出其資金層面的緊張。

有北方地區信託公司人士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向信保基金借錢利息並不低,可以達到6%-7%。“如果不是特別缺錢,很難理解信託公司向信保基金借錢的行為”。

從近五年的業績表現上看,華信信託的淨利潤逐年下滑。天眼查資訊顯示,在2015年實現利潤高峰19.7億元后,華信信託淨利潤逐年走低,2016年至2018年分別為16.06億元、10億元和8.07億元,2019年更是大幅下降至-1.52億元,成為當年行業內為數不多的負利潤信託公司。

2019年當年,華信信託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達到了7.24億元,這或許是導致淨利潤為負的重要因素。

行業步入瓶頸期

今年以來,在行業整體處於瓶頸期的情況下,民營信託的“波動”相比往年更較為引人注目。前有安信信託收到1400萬元罰單,後有四川信託資金池專案大規模“爆雷”,震驚業內。

此外,今年亦有多家信託加入到引戰的佇列,其中也包括雲南信託、華澳信託、華信信託等民營信託。

那麼,整體來看,信託行業目前風險狀況如何?民營信託又是否能走出困境呢?

中國信託業協會資料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信託業資產風險率為3.02%,較2019年末有所提升。從風險專案數量和風險資產規模環比變動來看,2020年一季度末,信託業風險專案數量為1626個,環比增加79個,增幅為5.11%;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6431.03億元,環比增加660.56億元,增幅為11.45%。

不過,今年二季度,中國信託業協會並未公佈風險資料的具體數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相關猜測。

金樂函式信託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協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相關披露事項做部分調整,以適應新時期的需要,本次暫停也是一樣。風險資料披露口徑和可參考性本身就是監管需要把握的尺度,後續幾個季度風險資料料會達到歷史極值後逐步下降,出清風險後,整個信託行業進入更加穩定的發展狀態。

廖鶴凱進一步指出,傳統非標業務的不良已在頂部區間,後續也還會有一段困難時期,不過可以預見隨著投資類業務的提升,後續不良率會逐漸回落。

而對於民營信託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廖鶴凱告訴記者,混合所有制會是信託行業未來較長時間的主流模式,不論是現在的民營引入國資,還是之前的國有引入民資,都是階段性發展的需要,是為了行業健康發展的選擇。

但廖鶴凱也坦言,現階段,本身話語權和淨資本補充難度更大的民營信託首先是考慮生存問題,然後才是發展,引入戰投大多可能的選擇也是國有性質,尋求在我國長期市場環境下的共贏為主。

“從長期來看,民營資本的參與,有利於行業活力的激發,更快更好地推動行業進步,是我國信託業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廖鶴凱補充道。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07 字。

轉載請註明: “禍”起資金池 華信信託被曝業務暫停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