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國人壽副總裁、總精算師、董事會秘書利明光在業績釋出會上坦言,目前股價沒有反映公司的價值。“我們會繼續努力做好相關資訊的披露工作,與資本市場、媒體交流,讓更多人瞭解壽險公司,瞭解中國人壽,我相信假以時日,股價最終會反映公司的價值。”
除股價外,中國人壽管理層在今日的業績釋出會上還回應了房地產投資、行業轉型、隊伍規模下滑等諸多熱點問題。
就在昨晚,中國人壽剛剛釋出2021年年報,去年,該公司實現保費收入6183.27億元,同比增長1%,歸母淨利潤為509.21億元,同比增長1.3%。
回應人力規模下降:繼續堅持有效隊伍驅動發展戰略
受國內外嚴峻形勢、新冠肺炎疫情、行業進入轉型期等多重因素影響,2021年保險業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4.49萬億元,同比微降0.79%。
行業不景氣,保險營銷員也在流失,中國人壽2021年年報資料顯示,截至去年末,個險銷售人力為82.0萬人,相較2020年末下降了55.8萬人。
針對隊伍變動,中國人壽副總裁詹忠表示,去年整個行業隊伍都在下滑,我們的整體規模也有所下降,但在下降過程中,績優人群比較穩定,隊伍基礎比較牢固。今年,公司會繼續堅持有效隊伍驅動的發展戰略,持續聚焦隊伍發展質態,不斷最佳化整個隊伍的結構,促進隊伍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繼續轉型。
具體舉措包括聚焦制度最佳化,基本法制度是整個隊伍發展的長效的內驅力,公司會最佳化資源投入結構,提升隊伍的競爭力和驅動力;第二,公司會具體聚焦專業經營。2020年底釋出了隊伍建設的4.0體系,這是推進隊伍專業化、職業化非常有效的手段;第三,公司將聚焦優增優育,現在增員入口變小了,因此增員方面要著力招募和培養優秀人才。
回應行業轉型:新舊動能轉換需要過程
其實,保險行業的轉型早已啟動,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未看到拐點。
中國人壽總裁蘇恆軒在業績釋出會上也回應了這一問題,他表示,今年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整個保險業,尤其是以傳統銷售模式為主的壽險業在發展中面臨一些困難與挑戰。
蘇恆軒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行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需要一個過程,新動能尚在培育,所以新舊動能轉換也需要一個過程。“如何統籌好線上與線下的有機結合,統籌好老客戶的留存與新客戶的開拓,統籌好新單業務的開拓與續期業務的鞏固,如何在努力最佳化升級老經營模式的同時,積極培育新的經營模式,對於中國人壽乃至整個行業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蘇恆軒進一步表示,我理解高質量發展的拐點不僅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公司的一些經營行為上,比如公司管理是否由過去的粗放型管理逐步轉化為集約型管理等。
回應權益投資:估值角度已經達到左側加倉的條件
在今天的業績釋出會上,中國人壽的投資情況也備受關注。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年末,中國人壽的投資資產約4.72萬億元,同比提升15.1%,其中,債券配置比例從2020年底的41.95%提升至48.20%,股票和基金(不包含貨幣市場基金)配置比例由2020年底的11.31%降至8.75%。
2022年,我國權益市場持續波動,Wind資料顯示,截至3月25日收盤,年內上證指數已跌去11.75%。那麼,針對今年的權益市場,中國人壽怎麼看?又將如何佈局?公司總裁助理、首席投資官張滌表示,今年到目前為止,權益市場波動較大,有國內基本面預期偏弱,上市企業盈利增速週期下行,全球貨幣政策收緊,地緣衝突以及前期A股部分板塊估值偏高等因素影響,帶來了對權益投資風險偏好的下行,所以A股出現一波比較明顯的下跌,這是一個客觀的市場現狀。當然,我們也注意到近期金融穩定委、國常會,包括銀保監會都出臺了一系列的穩增長、穩預期、促協同的政策。
在此背景下,張滌表示,保險公司是具有長久期負債、長期限資產,並且有持續穩定現金流的機構,所以需要構建一個符合保險資金運用規律的,以資產負債為核心的配置框架,在這方面公司已打造比較成熟的方法論和框架,這是在戰略層面。戰術層面便是在框架內根據市場情況靈活進行戰術性偏離。“具體到今年的權益配置,我們對於長期資金權益市場長期向好及長期配置價值的判斷沒有發生變化,原因包括政策層面呵護;經過前期調整,權益估值已落到了長期中樞之下,配置價值逐漸顯現等。因此,對於長期投資而言,估值角度已經達到左側加倉的條件。
回應房地產投資:佔比不足4% 風險可控
此外,今年我國對房地產行業仍維持“房住不炒”的調控基調,而截至2021年末,中國人壽投資性房地產佔比為0.28%,較2020年下降0.7個百分點。在今日的業績釋出會上,中國人壽後續的房地產佈局思路也被提及。
張滌表示,房地產投資對於保險資金來說,是一個介於股票、債券之間具有長久期、抗通脹特徵的一類資產,也是房地產公司大類資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所投的房地產基本都是商業地產,不涉及住宅類投資。從資料來看,按照銀保監會口徑,我們的不動產投資佔比不到3%,比較集中的是商業地產,如商業寫字樓、綜合體、物流等,都是在一二線核心城市,目前租金、出租率比較正常,風險可控;另一部分就是投資的不動產金融產品,這些金融產品的底層資產基本上都是符合國家政策的,如棚改、區域性民生工程等,總體規模也不大。
“如果再擴大一下範圍,把投資的房地產股票、債券都算上,佔總資產的比例也不到4%,因此,我們在房地產上的投資風險可控。未來,我們仍會採取比較穩健、審慎的策略,重點關注國家政策比較鼓勵和支援的新基建、IDC、物流產業園等等、Pre-REITs的專案來滿足長期配置需要。”張滌進一步表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