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新華製藥昨日暴漲50%,今日再漲30%,目前漲9.92%,最新報14.4港元。
據新華製藥官微12月11日訊息,目前,隨著國內多地調整最佳化新冠防疫政策,全國進入疫情居家防控新時期,新冠病毒防治藥物的市場需求急劇增加。1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釋出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新華製藥生產的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藥物均在目錄內。
有許多投資者認為這次生產感冒藥相關的藥企有望複製當年手套等防疫物資的大牛行情,本文將詳細解析感冒藥上下游產業鏈來分析該觀點是否屬實。
感冒藥短期需求增量確定,供給並不稀缺
秋冬季本來就是流感的高發期,疊加奧密克戎的傳染效應,患者數量峰度或比往年要高,布洛芬等感冒藥的需求也會擴大。
但是,並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使用這些藥品,因為類似布洛芬這類藥物只是緩解症狀的退燒止痛藥,服用完布洛芬並不意味著新冠肺炎轉陰。消滅病毒還應該依靠自身免疫系統來努力,大多數感染了奧美克隆的人5天左右出現了轉陰的情況,有一小部分人10天左右才轉陰。而且,如今有許多的購藥行為是因為囤貨造成的偽需求,這都是短期效應。
從供給上來看,布洛芬產業鏈最上游原料藥生產並不稀缺。生產布洛芬製劑的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布洛芬製劑的常見規格是0.3g,或者0.4g。以0.3g規格而言,1噸布洛芬原料藥可以生產333.33萬粒布洛芬製劑。
國內供應布洛芬原料藥的,主要是新華製藥和亨迪藥業這兩家企業。其中,新華製藥是全球布洛芬原料藥最大的生產廠家。
此次感冒藥概念股對比2020年英科醫療為代表的“手套行情”是完全不同的。2014-2019 年乳膠手套需求複合增速 8%左右,2019 年銷量約 2600 億隻,丁腈手套增速 10%左右,銷量約 1600 億隻。根據美國供應環節特別工作組報告,2020年 3-7 月丁腈手套平均單月需求量約 90 億隻,大約是疫情前的 3 倍(疫情前單月 30 億隻左右),其中醫院需求從單月 10 億隻左右,增加至 50 億隻左右,4 倍增量,長期護理和緊急救護均增加 1 倍以上。
單單資料上,布洛芬的需求爆發便沒有當初醫用手套那麼稀缺。因為2020年疫情爆發是全球的黑天鵝事件,而手套等防疫用品的真實需求是顯而易見地爆發,甚至至今都維持在高位。而布洛芬等感冒藥的需求,在全球新冠長期流行的背景下不會存在中期的大幅上升。
中長期確定需求仍在醫療新基建上
感冒藥終究只是緩解症狀的作用,而新冠重症患者是國家政策重點關注的中長期方向。
國務院聯防聯控強調後續將加強定點醫院、發熱門診、方艙醫院建設,尤其是要加強重症 ICU 建設,要求 ICU 床位要達到床位總數的 10%。以上措施是在精準防控最佳化二十條之後的進一步指示,是國內對於疫情防控進一步科學最佳化的體現,這也是新基建中疾病防治補短板的補充。
不論是定點醫院重症 ICU 的建設,還是方艙醫院和發熱門診的完善,無疑都會使得國內醫療水平進一步提升,在建設過程中也會帶來醫療專項工程、醫療檢測檢驗裝置(新冠診治裝置如呼吸機、DR、CT、核酸及抗原試劑等)、醫療資訊化等行業增量。
疫情終將過去,而全球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對於醫療新基建建設的需求是長期的。後疫情時代,全球加強公共衛生建設,順應醫療新基建浪潮,也為國內醫療器械產品出海提供發展機遇,醫療器械行業國產替代、國際化程序持續加速。
“十四五”期間醫療新基建將會是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主旋律,加快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提高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前期中央+地 方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專案建設如火如荼。從整個建設環節來看,國內土建環節的訂單已經初 步顯現,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後續將逐步帶動醫療專項工程、醫療裝置、醫療資訊化相關需求 增長,產業鏈空間將不斷開啟。
財信證券建議關注國產廠家邁瑞醫療、聯影醫療、健麾資訊、澳華內鏡、海泰新光、開立醫療、華康醫療、新華醫療等;隨著新冠影響逐漸減弱,未來診療活動將逐漸恢復,財信證券也看好受益於下游藥物研發高景氣、國產替代的生命科學上游廠家,如諾唯贊、百普賽斯、納微科技等,以及受益於消費升級、掌握核心研發技術的消費醫療企業愛博醫療、我武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