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王丹丹
上市即受追捧,意味著國產醫療影像裝置已被市場認可?
2022年8月22日,聯影醫療(688271.SH)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109.88元/股,發行股票1億股,總募資109.88億元,超越了2018年邁瑞醫療的IPO募資紀錄(59.34億元),成為目前規模最大的醫療器械類IPO。
上市當日收盤,聯影醫療報收181.22元/股,較發行價漲64.93%,成交額約52.46億元,市值近1500億元。截至23日收盤,聯影醫療報收182.00元/股,與前日收盤價相比微漲0.43%。
之所以在上市首日就有如此表現,聯影醫療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29.79億元、57.61億元及72.54億元,收入複合增長率達56.03%;淨利潤分別為-4804.76萬元、9.37億元、和14.04億元,連續三年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與此同時,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金額為16.59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20.04%。
對於營收的快速增長,招股書表示,公司過去的收入增長驅動因素主要包括醫學影像裝置行業發展及政策紅利、新冠疫情帶來相關醫療裝置需求的增加等多種有利因素疊加。
作為國內醫療影像的“獨角獸”企業,聯影醫療成立於2011年,以高階醫學影像診斷產品、放射治療產品及高階生命科學儀器的設計、研發、生產等為主。
MRI磁共振成像機臨床體檢(來源:圖蟲創意)
招股書顯示,聯影醫療已經建立了高階醫療裝置產品系列。截至報告期末,聯影醫療累計向市場推出80餘款產品,包括MR(磁共振成像系統)、CT(X攝像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XR(X射線成像系統)、PET/CT/、PET/MR(分子影像系統)、RT(醫用直線加速器系統)以及生命科學儀器。
事實上,聯影醫療在誕生之初就有其特殊的使命。
由於技術壁壘強大,醫學影像領域有“水潑不進”的說法,大部分公立醫院的醫療影像裝置都由GPS(GE、飛利浦、西門子,簡稱GPS)三大跨國巨頭壟斷,佔據著中國市場份額的90%,而國產裝置佔比卻不足10%。
為了打破跨國企業的壟斷,打造國產醫學影像裝置品牌,薛敏和張強創辦了聯影醫療。
但聯影醫療與生俱來有著GPS的影子。
薛敏於1998年創辦了深圳邁迪特儀器有限公司,後被西門子收購,薛敏就此成為了西門子的一名經理。公司的另一位創始人張強為薛敏博士期間的同學,此前同樣就職於西門子,擔任西門子在中國的磁共振事業部總經理。此外,公司的多位監事和核心技術人員均有西門子、飛利浦、GE的任職經歷。
高管們帶著這樣的從業經歷,令聯影醫療在醫學影像領域更具備與跨國巨頭一較高下的能力。有業內投資人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聯影醫療承載著本土高階醫療器械品牌崛起的責任。
但該投資人也表示:“要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因為醫療器械行業壁壘高,很多核心零部件此前一直在跨國巨頭的手中,這也是過去我國醫學影像裝置公司難以發展壯大的原因。入局的公司必須要沉住氣,重視研發投入,做出效能傑出的產品,才能實現真正的騰飛。”
德邦證券在其研報中也表示,醫學影像集中度超高,GPS多年壟斷全球市場。此外,高技術壁壘構築了“護城河”,核心部件由外資壟斷,而核心部件的自主創新才是醫學影像彎道超車的關鍵路徑。
時代週報記者翻閱聯影醫療招股書發現,目前該公司生產CT產品用的球管和高壓發生器,生產XR產品用的X射線管、高壓發生器和平板探測器以及生產RT產品用的磁控管等核心部件仍以外購為主。
上述核心部件的供應商既包括上海奕瑞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博思得電氣有限公司等境內供應商,也包括萬睿視、飛利浦、佳能、斯派曼電子技術(蘇州工業園區)有限公司等境外供應商及其境內子公司。公司生產用的外購核心部件存在無法穩定供應的風險。
為了解決面臨的上述問題,聯影醫療一直十分重視研發投入。從招股書看,2019-2021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6.9億元、8.5億元及10.48億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23.17%、14.76%、14.45%,遠高於同類可比公司2019-2021年的8%、8.26%、8.74%的平均研發費用率。
作為目前少有的能與GPS比肩的醫學影像公司,聯影醫療目前的市佔率已經有了大幅提高。招股書顯示,按2020年度國內新增臺數口徑計算,聯影醫療的CT產品、MR產品、PET/CT產品及PET/MR產品均在國內新增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其中,64排及以上CT產品在國內新增市場佔有率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