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完成新一輪混改、正處於市場化改革關鍵節點的哈藥股份前不久釋出了2019年業績報告,結果卻叫投資者大失所望。公司2019年實現淨利0.56億元,同比下降83.88%。
幾日後,哈藥股份也披露了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再次出現營收、淨利雙降。營業收入為25.11億元,同比下滑6.11%;歸屬於上市公股東的淨利潤約為-1.87億元,同比下滑28.58%。
昔日輝煌的東北老牌藥企業績怎得落得這般田地?哈藥的衰退,又是怎麼樣一部啟示錄?
現狀:淨利大幅下滑,業績疲態漸顯
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打亂了諸多行業的節奏,卻給部分醫藥企業帶來短期利好。在A股各大主題行業中,醫藥板塊一枝獨秀,逆市飄紅。
但對於哈藥股份來說,僅僅經歷了一首插曲,還沒來得及回味,就被打回現實。
2020年年初,雙黃連口服液一夜間被推上抗疫“神壇”。雖然質疑聲很快傳出,卻不影響投資者對於著名雙黃連品牌“三精”擁有者哈藥的追逐,連封四天漲停,市值瞬間破百億,甚至引起上交所的股價異動問詢。
插曲之後,哈藥股價又回到跌勢。畢竟,資本市場看的不是短時的“狂歡”,而是真實的業績。
然而事實是,在過去幾年哈藥業績盡顯疲態。
資料顯示,2014-2018年,哈藥股份營收連續五年下滑,分別為165.09億元、158.56億元、141.27億元、120.18億元、108.14億元。淨利潤方面,在2016年之後也出現連續性大幅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業績下滑背後,哈藥還享受著政府每年高額的補助,這在哈藥當年利潤中的佔比相當高。
根據公司財報,2016年至2018年,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分別為7357.22萬元、7286.89萬元、5896.12萬元,佔當期扣非後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的比重分別為10.32%、25.13%、24.15%。2019年政府補助金額略有縮減,為5183.29萬元,但哈藥的扣非淨利潤出現-1214.82萬元的情況。
4月27日哈藥公佈的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哈藥股份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高達2081.40萬元,同比增長102.38%,接近去年全年補助金額的40%。
遺憾的是,哈藥並沒有依靠政府紅利建立起核心競爭力,相反,卻日漸難挽虧損之勢。
作為老牌的藥企,哈藥被大眾所熟知,離不開大手筆的營銷。
早年哈藥採用與電視劇捆綁的方式進行地毯式營銷,透過鉅額廣告費用打造了“三精”、“蓋中蓋”、“護彤”等知名品牌,還曾創造了11億元廣告費砸出80億元銷售業績的“哈藥神話”。
不過近年來電視劇營銷模式效果早已大不如前,哈藥股份開始逐漸進行營銷改革,銷售費用不斷縮減。
2014年至2018年,哈藥股份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3.03億元、11.32億元、7.62億元、7.61億元和6.20億元,同比下滑26.58%、50.88%、32.65%、0.14%和18.60%。
失去營銷支撐的業績也在營收上面相應體現。2014至2018年同比減少8.75%、3.95%、10.91%、14.93%和10.02%。
可以肯定,2019年,哈藥的淨利潤同比下降了80%以上,這與營銷成本提升脫不了干係。2019年上半年,其廣告宣傳費劇增266%,當期銷售費用3.89億元,同比增長29.31%。
營銷費用再度抬頭,哈藥股份的用意不難揣測——試圖再次依賴廣告轟炸的“哈藥模式”使業績回溫。
只是,事與願違。哈藥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2.09%,歸母淨利潤虧損4235萬元,同比下降111.67%。全年來看,營收僅僅增長了9.35%,淨利下滑幅度卻高達83.88%。
短板:研發滯後,缺乏拳頭產品
除了增長的營銷費用外,哈藥股份在此前的業績預減公告中對淨利大幅下滑原因做出如下解釋:
1)醫藥工業板塊因國家2019版醫保目錄調整、國家重點監控目錄的公佈等行業政策影響,公司前列地爾注射液等產品的銷量下降;
2)因公司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工作推進較慢,公司未獲得帶量採購政策紅利,部分市場受到其他公司已過評產品的衝擊;
3)公司原有醫藥零售終端以單體藥店或小型連鎖為主,與醫藥零售行業不斷向頭部連鎖聚集的發展態勢不符,使得公司部分OTC及保健品的銷量下降。
誠然,在過去的2019年,是醫藥行業變化力度最大且政策最為密集的一年,在藥品集採和鼓勵創新的大背景下,缺乏創新的醫藥企業必然被夾在青黃不接的尷尬境地。
歸根結底,造成哈藥今日局勢的核心關鍵在於其研發滯後,缺少推陳出新。資料顯示,哈藥股份涵蓋化學原料藥、化學制劑、生物製劑、中藥、保健品等產業領域。面面開花,卻難手握拳頭。
根據2019年年報,哈藥旗下的產品銷量多數都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抗感染、感冒藥、心腦血管、消化系統以及抗腫瘤類產品分別實現營收10.04億元、4.18億元、3.55億元、1.72億元和0.88億元,下滑幅度分別為19.14%、16.38%、27.9%、13.17%以及0.94%。
上表可以看出,2019年,哈藥股份僅營養補充劑和其他類產品營收實現小幅增長,分別營收12.73億元和0.46億元。但從毛利率來看,所有品類全線下滑。
哈藥的主要產品複方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阿西莫林膠囊、葡萄糖酸鋅口服溶液、雙黃連口服溶液的銷量也同比下滑了11.05%、16.1%、12.21%以及18.3%。
遺憾的是,面對如此頹勢,哈藥的研發費用卻不增反降。2017年至2019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1.42億、1.37億和1.25億元。對比研發見長的恆瑞醫藥,同時間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7.59億、26.70億和38.96億元。相比之下,哈藥的研發態度一目瞭然。
而且具體研究專案也多少顯得“寒酸”。其主要7個研發專案中,阿莫西林膠囊、蒙脫石散和布洛芬顆粒均為一致性評價專案。
在2019年財報披露當日,哈藥也同步了其布洛芬顆粒透過一致性評價的訊息。
哈藥表示,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透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品種在醫保支付及醫療機構採購等領域將獲得更大的支援力度。布洛芬顆粒透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有利於擴大該藥品的市場份額,提升市場競爭力,對公司經營業績將產生積極影響。
誠然,短期之內哈藥仍可依靠仿製藥度過這段青黃不接期。
但靠仿製藥壟斷市場幾乎沒有勝算。4 7帶量採購下,單一藥物品種的生命週期和紅利都被大大縮短,競爭尤為激烈。
以哈藥剛剛透過一致性評價的布洛芬為例,目前,國內共有5個廠家2個規格的布洛芬顆粒透過一致性評價審批。哈藥的勁敵包括石藥集團、揚子江和康恩貝等,實力都不容小覷。
因此,政策倒逼藥企加強研發投入。業績承壓,哈藥不得不轉型升級。
面對疫情黑天鵝,第一季度業績下滑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哈藥股份總經理徐海瑛談到業績問題時表示:“作為上市公司,我們必須要回答投資者,怎麼樣在後三個季度將業績追回來。這是一個特別現實、也是特別急迫的問題。”
恐怕研發是擺在哈藥面前的唯一出路。但這條路,急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