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5月11日電題:金價創下8年多來新高 是否還有投資機會?
新華社記者陳雲富、桑彤
前期漲勢“落後”後,人民幣金價正逐漸趕上國際市場。“五一”小長假後的首個交易周,上海黃金期貨價格創下8年多來的新高。
作為全球市場公認的避險投資品,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內外擴散,黃金的避險“光芒”再現,今年以來國內國際金價漲幅均在10%以上。隨著越來越多海外經濟體解除限制開始重啟經濟活動,黃金是否還值得投資?
國內金價創新高 年內漲幅超10%
“五一”小長假後首個交易周,國內黃金價格再次走高。資料顯示,到8日收盤,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收報每克383.38元,創下2011年9月以來的新高,但海外市場相對穩定,紐約市場金價繼續徘徊在每盎司1700美元上方。
今年以來的黃金市場,雖然不像石油市場那樣讓人大跌眼鏡,但其走勢的曲折和地區間差異也令人印象深刻。
“在疫情的環境下,市場普遍認為金價應該上漲,但到目前金價整體還是呈現出‘N'形的走勢。”黃金市場專家王超表示,今年以來支撐黃金價格的因素很多,在疫情暴發前,國際國內的黃金價格就已上漲;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擴散後,避險需求繼續推升金價,但其間市場恐慌帶來的美國股市熔斷等金融市場的動盪,讓金市一度大幅回撥。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國際市場紐約、倫敦兩地金價漲幅都在12%左右,而國內市場期貨、現貨黃金價格漲幅均超10%,在主要資產中表現搶眼。
作為重要黃金消費國,今年國內投資者也罕見獲得比國際市場便宜購金的機會。“4月份國內金價相對倫敦市場一度每克低近20元,比紐約市場則低更多,而以往國內市場價格常常每克要高於國際市場2元到3元。”山東黃金首席分析師姬明表示。
世界黃金協會的資料顯示,“五一”節後國內市場的“補漲”,國內金價較國際金價的折價幅度已有所收窄,但每克仍低於國際市場4元左右。
疫情影響金價但不確定性仍存
隨著復工復產推動消費的復甦,國內實物黃金的消費也逐漸改善。中國黃金一位售貨員告訴記者,“五一”小長假前後,購買金條金飾的消費者明顯增加,但前期一些投資者趁高價進行贖回的現象也在持續。
“雖然很多分析都看好黃金,金價也在上漲,對於每年都要購買的人來說,當前的價格處於高位,也是不爭的事實。”“80後”上海白領韓小姐的觀望代表不少投資者的心態。
但在證券化投資市場,投資者的熱情並未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中國期貨業協會的資料顯示,今年1-4月,黃金期貨的成交量同比增長45%,成交額則同比增長82%。同期,上海黃金交易所成交量也增長近30%。
另外,黃金ETF的投資也不示弱。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研究經理賈舒暢提供的資料顯示,一季度國內黃金ETF的持倉增長了約7.6噸,4月份持倉進一步上升約1噸。到一季度末,國內黃金ETF基金的管理規模已達19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在專家看來,後期金市的表現仍取決於疫情的進展。“不排除後期經濟資料惡化引發新一輪市場恐慌,但金價上漲後,投資者也要防止流動性緊張引發金價的下跌。”金陽礦業首席分析師蔣舒說。
萬洲金業的分析則認為,事實上,疫情給黃金市場帶來的風險和機會是對等的,疫情環境下的寬鬆貨幣政策預期推升金價,但全球經濟出現復甦後,黃金的避險功能也將逐漸消散。“在黃金市場,價格一般是更加受益於不確定性。”賀利氏貴金屬業務總裁安德列·克里斯托表示。
實物、紙黃金、ETF、期貨 黃金投資哪家強
國內市場投資者參與黃金投資的渠道包括購買實物金條、紙黃金、ETF以及參與期貨的交易。在專家看來,面對大幅跑贏其他資產的黃金投資,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式才是制勝關鍵。
“買入實物黃金是最為常見的方式,購買較為便捷,但存放和贖回並不容易。”王超表示,實物金條需要投資者自己保管,後期一旦需變現,贖回也面臨較高的手續費。
相對而言,證券化的投資更為便利,越來越成為年輕一代投資者的選擇。“紙黃金、ETF基金都不需要自己持有黃金,同樣能獲得黃金市場上漲帶來的收益。”韓小姐表示,相比父母一代的投資觀念,年輕一代投資者大多對持有實物金不感冒,紙黃金、ETF乃至期貨是更合適的參與方式。
“選對投資方式,關鍵還是明確投資目的。”蔣舒指出,對短線投資而言,購買實物金未必是合適的方式,波動更大的期貨等渠道或許更適合選擇,但風險也更大。
投資黃金,黃金的作用要進一步明確。“僅從短期走勢來分析和判斷黃金的作用是片面的,黃金是更適合長期持有的一種資產。”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王立新說。
來源:新華社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