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潘婷)訊,7月15日晚間,浦發銀行釋出公告顯示,該行管理層以自有資金增持本行股票,耗資約428萬元。這是自2018年以來,該行管理層連續第四年增持本行股票。
根據公告,此次增持,包括行長潘衛東、副行長劉以研、王新浩、崔炳文、謝偉在內的高管均有參與,合計共買入43.55萬股,成交價格區間為每股9.84元至9.95元,耗資至少428萬元人民幣。
其中,潘衛東買入20萬股股票,加上此前多次增持,累計持股數已達到40萬股;劉以研、王新浩、崔炳文、謝偉此次分別買入5.85萬股、6萬股、5.8萬股、5.9萬股,累計持股數均超過20萬股。公告表示,上述高管人員承諾,本次所購股票自買入之日起鎖定兩年。
類似於浦發銀行高管購入自家股票的情況並不少見。事實上,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的高管層都增持了自家股票。據財聯社記者此前統計,僅今年上半年,來自銀行管理層的“護盤”資金已超過2500萬元,尚未完成的管理層“增持資金”還有約2億元。
包括張家港行、民生銀行在內的多家高管均自願增持了本行股票。而出於穩定股價的目的,浙商銀行、民生銀行、蘇農銀行、渝農商行、長沙銀行、蘇州銀行等行高管也對自家股票進行了增持。
在業內人士看來,高管增持自家股票有利於對外傳遞積極訊號,顯示其對自己公司發展前景的信心和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也有助於提升投資者信心。
一位銀行業分析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一般而言,一旦公司股價低迷或被低估,高管會選擇增持自家股票。股價走低時買入可能是抄底,走高時買入可能是看好,歸根結底是認為自己公司股票會漲,所以一般被認為是利好。
另一位銀行分析師亦表示,高管增持肯定是出於穩定股價的考慮。尤其是在整個銀行板塊比較低迷的時候,這種管理層的增持行為更多的是向市場傳遞出一種訊號。
7月15日,浦發銀行報收9.94元。總體看,該股年內有小幅正增長,但較3月15日11.24元的盤中高點,近3個月的跌幅已超10%。
從基本面看,浦發銀行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95.22億元,同比下降10.6%;實現歸母淨利潤186.97 億元,同比增長7.7%;不良率1.66%,較年初下降7bps。券商銀行業研報認為,該行不良消化較快,利潤增速修復,但營收有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