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0月17日電 題:對話企業家:綠地控股集團董事長張玉良:打造對外開放新視窗 邀全球商客深度參與中國市場
作者 周卓傲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在即,從短短6天展會到365天永不落幕的開放平臺,進博會已成為海外企業瞭解並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途徑。
綠地控股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對中國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復甦以及在疫情中湧現出的一批新經濟、新業態,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經濟強勁韌性以及光明前景,也進一步堅定外商投資中國的決心,未來外商投資將成為新常態。
事實上,已經有一批海外企業用實際行動表達了他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第三屆進博會在疫情影響下,展覽面積卻超過上屆規模,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也踴躍參展,更有一批企業簽約參展未來三屆進博會。張玉良認為,進博會已經成為全球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新跳板。
作為上海市商務委認定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已經成為進博會時間與空間上的拓展延伸、企業服務對接全球資源的重要載體和上海擴大開放與對外展示的嶄新視窗。截至目前,綠地貿易港已有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家客商入駐,設立39個國家館,引進進口商品8萬餘件。
進入第三屆“進博時間”,綠地的“身份”將更加多元,除做優做強採購商、平臺服務商外,還將首次成為進博會的組展商。在與海外企業接觸過程中,張玉良發現,很多海外客商不僅只是把貨賣到中國,還願意紮根下來,從原來單一的供應商、生產商轉變為貿易商、投資商,成為中國消費市場深度參與者。
“這是非常有象徵意義的,如果不是看好中國市場,他不可能會願意花時間、精力以及資本在這裡投資經營。”張玉良指出,對於很多海外企業而言,中國市場消費潛力還遠未完全釋放,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消費者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需求增加都在推動中國消費持續增長升級,使中國對海外企業吸引力與日俱增。
此外,中國巨大消費市場形成的規模效應也讓海外客商看到非比尋常的機遇。張玉良表示,很多海外企業可能生產非常小眾的產品,但是一旦進入中國,可能就能變成一個非常巨大的產業。
這些看好中國市場的海外客商,也與中國市場產生了不一般的化學反應。“十一”長假期間,瑞士冰激凌研究所、比利時啤酒工坊、西班牙火腿工廠店等一批創新店已在上海開始試營業。
“中國市場實在太大了,很多海外企業沒精力佈局覆蓋全中國銷售。”張玉良表示,綠地貿易港為此引入“保姆式服務”,打造展品變商品的“超短鏈路”。依託綠地在貿易、零售、物流等商貿流通領域的產業資源,貿易港為入駐平臺的客商提供清關、物流倉儲、渠道分銷、品牌推廣等供應鏈全流程服務,幫助海外中小企業、新品牌快速開啟中國市場。
據瞭解,開業至今,綠地貿易港平臺累計交易規模已超過500億元人民幣,成功促成50餘個大類近5000款進博會同款商品進入中國22個主要省市流通市場。展望未來,張玉良表示,綠地希望將貿易港模式複製到全中國,讓貿易港成為海外客商可以搭乘、駛向全中國市場的船,真正讓海外的貿易商透過進博會,實現一進中國便進全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