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企混改中該如何應用輕重資產模式?

由 宿秀榮 釋出於 財經

文丨西良老師

如果說2019年是國企改革的“春播之年”的話,那麼2020年特別是二季度以來國企改革乃至國企混改已經逐步進入“快車道”。中央層面可以說是:專項改革行動成為國企改革的主要抓手;地方層面則是:持續推動“國企混改”與“兩類公司”改革

從試點企業混改具體做法來看,國企混改實施主要有開放式改制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引入基金、員工持股、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等一些重要手段。

從戰略導向而言,輕重資產(分離)模式也可以作為國企混改的內容之一進行實施,筆者結合理論和實踐案例就輕重資產模式在國企混改中的應用淺談一二:

一、理清輕重資產模式的基本要義

簡單地說,資產負債表上的數字大就是重資產;這個數字小就是輕資產。另外判斷資產的輕重,要看資產是在表內還是表外。如果資產進入了資產負債表,就是重資產,反之就是輕資產。只要物化並進入報表裡,只要量化入表了,那就都是重資產。傳統的不量化入表的資產,比如管理、品牌、經驗、技術、資源與市場組織能力等,沒有作價、沒有進入資產負債表,存在於表外,這些自然就算是輕資產了。

二、輕資產模式在國企中應用的利與弊

一是國企應用輕資產模式能夠以較少的投入來推動和管理更多的資產,單位淨資產收益率高,報表業績更加好看,比較容易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推高企業估值。

二是國企用同樣單位的投入作投資,可以去做更多的事,自身發展速度會更快,由此可以獲得增長溢價,這也是資本市場所喜歡的。

三是國企應用輕資產模式的較少投入,由重轉輕公司流動性的改善能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更好的資金和融資支援條件,從而更易於拓展市場發展。

輕資產模式也有明顯的弊處。在輕資產模式下,因為持有“硬”資產相對較少,企業可持續經營能力可能相對較差,企業運營可能缺乏穩定性、抗風險和行業週期的能力可能相對較差。

三、沒有重資產何來輕資產

正常情況下,國企一般的輕資產做法是先屬於重資產模式,持有大量的資產,然後為了提升公司的流動性和加快發展、迎合資本市場的偏好而進行適度的輕資產化。

要做好輕資產模式的前提,是必須擁有足夠強的行業經驗、運營管理能力以及資源整合能力。而如果把知識、經驗、管理、品牌等支援資源整合能力的要素也估值並計入資產負債表的話,那也就沒有輕資產模式之說了。

四、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的雙輪驅動

國企混改與發展,要堅持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雙輪驅動。一方面,發揮專業優勢,加強戰略性產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為業績成長提供堅實的支撐,為開展資本運營奠定紮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圍繞轉型發展目標,著力提升資本運作水平,既透過資本運營最佳化企業財務結構,又透過收購稀缺資源、優質資產和產業載體為企業轉型發展提供支撐,使資本運營真正成為撬動企業規模擴張、結構調整和模式升級的重要途徑。

就國企發展趨勢特點而言,輕資產與快成長有機結合是國企混改轉型發展的可選方向之一。不論是存量業務的創新,還是增量業務的開拓,可以堅持輕資產、快成長的原則。特別是在拓展新的產業板塊、建立新的商業模式時,國企需要著力聚焦有核心競爭優勢、盈利能力強、成長性較好的領域和環節,始終確保企業資產結構合理、現金流狀況良好。

五、輕重並舉、雙重驅動才是出路

事實證明沒有完全的輕資產模式,輕重並舉、雙重驅動才是出路。實際上,輕資產模式在國企混改具體運作中存在很多因素的制約,輕資產輸出的模式對輸出方的品牌與管理有較強的要求。

從重資產角度來看,雖然運作經驗更加成熟,但是前期高昂投資成本會給國企帶來較重的現金流壓力,輕資產專案運營所需要的人力缺口也是國企所必須面對的問題。重資產是輕資產得以發展的基礎,重資產所具備的資源優勢難以取代。

所謂輕資產的專案,在不參與專案前期投資的前提下,僅憑藉品牌、管理和技術輸出等一攬子服務來獲取一定比例的運營收入。輕資產之路的探索會給國企帶來不少收益,給予品牌及管理價值變現的重要渠道,擴大其影響力和競爭力。

六、相關案例

XX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入選 2018-2020 年實施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是ZJ省7 家“雙百行動”企業之一。為了貫徹落實“雙百行動”精神,達到促進環保水務行業轉型升級,激發內生動力與發展活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最佳化公司治理結構的目的,針對環保水務行業的特點與 “輕重分離”模式的發展趨勢,綜合考量XX環保在集團環保產業整合最佳化管控的背景,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此次“雙百行動”綜合改革分步、分階段實施推進策略:

第一步:專案跟投,並透過重構資產與運營相分離的運營架構,在運營平臺實施員工持股及靶向激勵,激勵與約束並舉,激發企業內生動力。第二步:擇機引進戰投,獲取外部優質的關鍵資源,提高資本運作效率。

透過建立並保障正向激勵分配機制在不同層級、不同維度的重點突破與推進,有效落實集團授放權,實施方案達到具有可操作性、符合自身特點,滿足改革的要求,打造員工與企業為命運共同體,推動綜合改革程序,從而真正實現“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綜合改革目標。

來源 | 國企混改研究(ID:guoqihungai)

編輯丨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