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見南
近一週機構調研個股數量有80多隻,中科創達成為調研機構數量最多的股票。資料統計顯示,近一週機構調研個股數量有80多隻。從調研機構型別來看,近一週證券公司調研相對最廣泛,調研67家公司,即近8成上市公司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
中科創達獲超百家外資機構調研
中科創達成為近一週調研機構數量最多的股票。資料顯示,合計有175家機構調研了該公司,包括27家基金公司、36家證券公司、22傢俬募、5家保險公司、1家海外機構等。
在調研紀要中公司表示,從2017年華為麒麟970晶片開始,公司與華為在晶片、T-BOX、LiteOS、鴻蒙OS以及智慧座艙領域,一直保持非常緊密的合作。公司是華為全球七家專業技術供應商之一,同時也是HarmonyOS 2.0的首批生態合作伙伴,與華為共建產業生態。華為“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在座艙領域,公司運用多年積累的產品與技術與華為共同面向車廠,讓車廠能夠更快、更好、更經濟地推出智慧汽車產品。
在問答環節,有機構問到,創達與華為汽車業務合作過程中,收費模式是怎樣的?
公司表示,華為是公司的生態合作伙伴,與公司一起賦能車廠。雙方合作賦能產業的價值在於以“人”為中心,面向多種智慧化場景,在打通場景的同時,為使用者帶來更好的體驗。華為與公司的客戶均為車廠,華為聚焦在ICT技術,公司聚焦在智慧汽車行業通用的作業系統技術,雙方共同向車廠提供智慧駕駛艙產品。公司面向車廠的收費模式為:技術開發服務費、軟體許可費、軟體授權使用費。
還有機構問到,華為目前合作的車廠都是傳統車企,與新勢力車廠競合關係如何?
公司表示,新一代智慧駕駛需要創新型技術和產品,因而面臨巨大的資金投入。對於車企來說,無論是ICT技術還是智慧汽車行業通用作業系統技術,作為行業基礎設施,重複性投入只會造成巨大的浪費,並給車廠帶來技術、資源、資金等各個方面的負擔,繼而阻礙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因此,公司與華為共同賦能產業,“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
作為無人駕駛概念龍頭股之一,中科創達本週股價表現不佳,累計跌幅超過10%。全年來看,該股股價表現出色,累計漲幅超過93%,7月份股價一度頻頻創出歷史新高。
其他較多機構調研的個股還有匯川技術、虹軟科技、海鷗住工等,均獲得了40家以上機構調研。匯川技術獲得115家機構調研。在調研紀要中,有機構問到公司今年經營情況較好,主要的驅動因素是什麼?
公司表示,今年經營業績增長較快速,是外因和內因雙重疊加的結果。從外部行業情況來看,2018、2019年以來的積壓需求得以釋放,同時在行業週期以及政策需求影響下,3C、鋰電、矽晶、印包等先進裝置製造業領域的需求較旺盛,從而拉動了公司通用自動化業務領域核心產品的快速增長。
從內因來看,公司透過多年管理經驗積累,其品牌認可度以及多產品解決方案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同時,公司2018年開始提出內部管理變革舉措,2019年引入外部管理諮詢顧問,公司整體氛圍在持續向好。
還有機構問到,公司新能源乘用車業務進展如何?
公司表示,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面向國內乘用車客戶,公司以電控、電機、電源或動力總成產品為切入點,聚焦資源投入到核心客戶和價值專案中,已經取得了一線主機廠多個車型的定點,且部分車型已實現批次供貨;面向國際乘用車客戶,公司一方面完成體系化平臺建設且獲得了體系准入資格,另一方面以電源產品為突破口,利用中國供應鏈與快速響應優勢,在海外專案定點方面也突破了門檻限制。總體來看,由於部分定點車型已實現批次銷售,公司新能源乘用車業務今年實現了快速增長,正處於減虧狀態。
作為A股科技龍頭之一,匯川技術今年以來股價頻頻創出歷史新高。從長線角度看,該股也是知名大牛股,2010年以來十年間期間最高漲幅超過21倍。
這些被調研股三季報高增長且低估值
資料寶統計顯示,近一週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中,根據三季報業績,凌霄泵業、雙星新材、拓邦股份、塔牌集團、三泰控股等多隻個股前三季度淨利同比增長超過30%且動態市盈率低於20倍。淨利增速方面,三泰控股三季報淨利同比增長超過7倍,雙星新材三季報淨利增速超過兩倍。市盈率角度看,塔牌集團、三泰控股等個股市盈率均低於10倍。
上週A股市場走勢分化,上證指數上漲0.91%,深證成指下跌1.17%,中小板指下跌1.17%,創業板指下跌1.8%。
梳理發現,本週機構調研股本週平均下跌1.31%,表現弱於大盤。漲幅最大的是澳洋順昌,本週累計漲幅超19%。其他漲幅較大的個股還有長鴻高科、華陽集團、杭可科技、ST加加(維權)等,累計漲幅均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