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線投資者對光伏退避三舍?

分析師不斷唱多光伏“中長期看好”,然而實際行動上,機構已在不斷出逃。背後的原因除了短期因為炒作估值偏高,龍頭公司或許存在著“擴產不增利”的隱憂。

為什麼長線投資者對光伏退避三舍?

此前無限風光的光伏板塊在近日呈現大幅震盪。

10月19日,隆基股份暴跌6.32%,市值較最高點已蒸發超480億元。同日,光伏玻璃龍頭福萊特跌停,10月20日繼續低開,收跌2.53%,8個交易日內振幅高達31.45%。

值得注意的是,震盪背後似乎是主力資金的大筆淨流出與散戶的抄底接盤。雖然市場熱情不減,但長線投資者正希望從光伏股中脫身。

估值偏高了嗎?

二季度以來,光伏行業持續受到市場熱捧,個股集體高歌猛進。

以龍頭公司隆基股份為例。去年8月,公司股價約為27元,市值剛剛突破千億大關,而隨著今年一頓爆炒,7月市值破2000億元,10月初市值突破破3000億元。截止10月20日收盤,隆基股份市值2757億元,在A股四千餘隻股票中,排到第39名。而一舉成為新能源行業巨無霸龍頭,衝到全市場市值排行前1%,也不過就3個月的時間。

對於光伏行業與龍頭公司的未來走向,市場觀點也存在分歧。

市場看多者認為,隆基屬於短期業績可預期,中期空間可展望,長期故事可想像的公司,這樣的標的在A股並不算多。在滿足以上條件的前提下,公司當下估值在30-40倍的區間,並不算貴。甚至有人以“螞蟻估值超過銀行”來類比,看好光伏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將會帶來一場能源革命,認為不能以既有能源企業的估值邏輯進行判斷。

而市場看空者則認為,雖然光伏產業具有巨大成長空間,中長期產業景氣度沒問題,但中短期估值打得太滿,沒有介入的價格,國內部分龍頭股的定價或已有一定風險。

仁橋資產指出,對比資本市場上的各類能源及相關的公司,隆基股份作為一家光伏上游元件的龍頭公司,市值已經遠超國內五大發電集團市值總和。光伏行業的“前途價值”是否能壓過“替代風險”還需謹慎考量。

機構已現唱空之聲

光伏行情得以持續的背後,自然少不了機構抱團的支撐,外有巴菲特、馬斯克等大佬重磅加碼,內有公募私募不斷做多,進一步加強了市場“抄作業”的熱情。

沉寂多年的光伏行業,一度被掛上“今年市場主線之一”、“科技類必選”等標籤,似乎是撥雲見日來到舞臺中央,然而由於前期漲勢過於兇猛,市場也逐漸出現了唱空之聲。

知名私募仁橋資產表示,雖然光伏產業具有巨大成長空間,但國內部分龍頭股的定價或存在風險。其分析稱,大家都在憧憬十四五規劃中對光伏產業的宏偉計劃,按照業內樂觀的預期,,2019年數字是多少?光伏佔比只有2%,火電佔比72%。火電佔比竟然有72%!

從行為上看,也確實有機構正在“出逃”。

10月20日資料顯示,隆基股價收漲2.22%,但其中主力淨流出高達2.66億元,前一個交易日主力資金賣出10.63億元。時間維度再拉長一些,隆基股份3日淨流出18.7億元,20日淨流出36.3億元,可以看出主力資金似乎正在快速抽身。

反觀光伏玻璃龍頭福萊特,10天內兩次登上了龍虎榜。10月9日,福萊特三日賣出共計1.81億元,其中滬股通賣出7618萬元,一家機構席位賣出4260萬元。10月19日,福萊特再現龍虎榜,前五賣出共計1.47億元,其中一家機構席位賣出1561萬元。

有基金業人士表示,如今許多“白馬股”,由於市場一致性預期較高,機構持股過於集中,估值已經處於歷史高位。一旦邏輯鬆動,或者有負面訊息出現,容易因為機構的出逃出現“多米諾骨牌”的閃崩現象。

閃崩背後的核心原因還是業績基本面不夠硬,或者行業護城河不夠深。近期光伏股普遍遭機構賣出,除了公司質感的原因,或許也與行業邏輯有關。

行業缺乏長期投資邏輯?

對於長期價值投資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好的賽道中尋找優秀的公司,而所謂“好賽道”往往是處於早期成長階段或者上升週期的行業,由此才能支援“量價齊升”的邏輯,給龍頭公司的業績增長提供確定性。

在“光伏平價”與十四五規劃政策支援等利好訊息疊加下,光伏“增量”預期已經是市場的共識,也是支撐光伏行業景氣度的核心邏輯。

從需求端來看,國內外一片欣欣向榮。根據十四五規劃中的要求,2050年光伏的發電量佔比要達到50%。根據發電量增量估計,今年全年國內裝機有望達40GW,同比增長33%。另外,歐洲光伏+風電在未來十年年均新增裝機有望在117-130GW。

從供給端來看,下半年裝機節奏有望加速。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光伏裝機受阻,國內今年的競價指標專案預計於Q3正式啟動,下半年國內光伏裝機節奏將加速,預計將佔到全年比例的75%。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光伏行業是週期性行業,大機率還將看到下行。目前雖然光伏電池轉換率可以實現與煤電成本相當,但已臨近天花板,未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在電網壟斷、光伏電能質量缺陷限制不能作為主電源情況下,光伏發電的價格波動也可能會比較大。

另一方面,由於光伏行業技術含量不高,龍頭公司難建立護城河,有“增量不增利”的風險。

如今熱門龍頭股的核心業務:如矽料、光伏玻璃、逆變器等環節,技術門檻都不高,本質上還是低端製造業。此前,光伏行業就因為門檻不高,一度陷入巨量湧入“騙補”,行業產能過剩的亂向。

而從公司層面上看,低端製造業的成本主要是能源和材料,業績增長則主要靠擴產。在行業技術密度低,品牌或規模效應不大,行業護城河普遍不高的情況下,往往只能打價格戰,這也意味著將對公司盈利持續形成壓力。

另外,由於行業技術變革較快,未來難以預料,資產較重的龍頭公司存在“增產不賺錢”的風險。

目前的技術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這也意味著龍頭公司們如今大規模的投產計劃,可能在折舊完之前就被顛覆,既有產能和未來擴產的部分,都有技術落後變成廢舊產能的風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93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長線投資者對光伏退避三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