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其影響力也在不斷髮酵。設立北交所,既是資本市場不斷深化改革的結果,也是新三板改革取得的又一成果。
在此之際,中國財富網獨家專訪了興業證券投資銀行管理總部副總裁、董事總經理胡乾坤。
胡乾坤錶示,如今北交所的交易所地位正式確立,精選層在整體平移北交所後光榮完成歷史使命,原精選層掛牌公司和未來產生的北交所公司定性為上市公司,有助於形成創新創業熱情高漲、合格投資者踴躍參與的良性市場生態。北交所官宣短短几天之內,全國範圍內掀起北交所熱潮,“專精特新”企業躍躍欲試,全國股轉市場的基礎層和創新層也有望煥然一新。
在胡乾坤看來,未來兩三年內,可能看到券商在北交所業務競爭力的重新排位,傳統IPO保薦能力較強的頭部券商仍然存在快速趕超機會。原因在於,一是頭部券商督導專案少而精,可申報專案數量並不少;二是頭部券商保薦能力強,目前已紛紛表態高度重視北交所業務機會,有機會爭取到一部分企業更換督導及保薦券商的機會;三是掛牌增量市場有望急劇擴大,原本不考慮新三板市場的優質中小企業,可能選擇掛牌新三板並在一年後進入北交所,頭部券商有機會在優質掛牌企業的增量市場裡快速確立優勢。
此外,胡乾坤提醒,目前新三板基礎層的入層標準對於創新型中小企業來說並不算高,創新層則要求一定的營收規模,建議企業充分評估自身資源稟賦、發展階段和營收水平等,在營收及規範性達到相應水平時選擇進入基礎層掛牌或者掛牌直入創新層,“特別建議利潤規模二三千萬、準備若干年後直接IPO的企業考慮北交所的上市機會,透過掛牌直入創新層方式登陸新三板,在掛牌期滿一年後申請北交所上市。”
針對三家交易所的差異化定位,胡乾坤認為,北交所的層級結構和發展路徑均與納斯達克市場相仿,但新三板市場從場外市場發展到場內市場,從證券交易場所孕育出證券交易所,僅用八年時間就走過了納斯達克30餘年(1971年納斯達克市場設立到2006年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設立)的發展道路,這個“中國速度”得益於宏觀經濟背景下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體現了國際成熟交易所最佳實踐和中國智慧、中國實踐的高效融合。
“人們在面對新事物時不免要做比較,有比較方知差距,但同時蘊藏著希望。”胡乾坤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