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有個青字號創業聯盟 年輕人為醴陵瓷業注入新動力
醴陵經開區中國陶瓷谷。視覺中國供圖
湖南醴陵市朝旭學社的青年創業者們定期組織學習交流。受訪者供圖
機械、瓷泥、顏料、包裝……湖南省醴陵市,一個年產值700億元的產業叢集悄然崛起。
比較特別的是,醴陵的年輕創業者組建了一個聯盟組織——朝旭學社。“瓷三代”“瓷四代”在這裡互相交流參觀學習,結合各自領域和專長,共同為企業、行業發展獻計獻策,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煎熬中,他們一起逆勢前行:“瓷四代”李航摒棄傳統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引入職業經理人,2021年公司銷售收入達到3億元;85後黃剛努力開拓海外市場,並開辦企業學院為企業培養人才;從事禮品陶瓷行業的張譯方拓展大企業市場,參與文化瓷品的設計產銷;李啟剛開始琢磨用生物質能源來燒製陶瓷,實現成本和環境汙染的雙重控制。
這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為醴陵瓷業提供了新動力。
摒棄傳統家族式管理
醴陵當地,大多數耕耘在陶瓷行業的家族都會在下一代中選拔佼佼者成為掌舵人。
李航家族的瓷器事業,傳到他手裡時,已是第四代了。
和當地大多數作坊一樣,李航家最早主要燒製陶罐和一些耐火材料,曾祖父李開田曾擔任當地陶業協會會長,家的後院一座窯爐依山而建。新中國成立後,企業公私合營,李航的祖父李文遠改任會計,改革開放之時,祖父帶著5個兒子貸款將原來企業承包下來。
20世紀末,他們開始轉型做陶瓷酒瓶,企業定名“湖南新世紀陶瓷有限公司”。最紅火時,每年銷售收入增長40%,企業員工達2000多人。
2013年後,酒業的殘酷競爭讓上游的“新世紀陶瓷”遭遇危機,2014年,年銷售額急劇下降。李航的父親、公司總經理李雪決定拋棄一些比較落後的生產線,調整業務結構,專注做中高階的酒瓶。2019年李航讀書歸來,公司年銷售收入已達1億多元。
李航本科為財務管理專業,在倫敦攻讀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入職公司5個月後,被安排分管銷售。視野開闊的李航認為傳統家族式管理在企業做大後弊端顯現,應該讓職業經理人員介入公司發展。在父親支援下,他引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之一的金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加盟。該集團負責人吳向東掌控10多家酒廠,為他們帶來眾多客戶資源。
新冠肺炎疫情煎熬的3年中,此舉給新世紀陶瓷的發展提供了保障。2020年,公司銷售收入達到兩億元,2021年達到3億元。
逐漸地,公司生產及財務負責人也換成了外部引進的職業經理人,企業的管理也更加規範。
“我們公司有1500人,產值只有3億元,人均勞動效能還是很低。”李航說。他計劃透過產線自動化提質,這樣一線員工可以減少4成左右。
團醴陵市委副書記鍾昊揚介紹,醴陵當地的一群青年創業者,組建了朝旭學社聯盟,他們之間多為同學或者父輩相熟,雖大多在陶瓷行業裡求發展卻不內卷。為了學習和互助,幾十個創業者經常聚會,分享自己的創業心得,去各個企業互相交流參觀。李航和其在公司負責研發工作的堂哥也在其中,彼此交流中,獲益匪淺。
培養人才、帶產品出海
湖南醴陵華鑫電瓷總經理黃剛是朝旭學社的創始人之一。他是85後,2009年大學畢業後選擇回鄉加入華鑫電瓷。
這家建立於1985年的電瓷廠幾經沉浮,在現任董事長石軍生的帶領下逐步走出困境,並改制成為股份制公司,主攻電力行業的空心陶瓷絕緣子。2009年,該企業的這一單品做到了3億元的銷售收入。也就是在這一年,黃剛開始進入企業實習。他搬過泥巴,修過坯,後來當了負責生產排程的總計劃員,經過一路摸爬滾打,他擅長營銷的優勢很快顯現。
彼時,中東地區一家互感器工廠的老總慕名打來電話購買產品,但公司大部分員工因外語不熟練都不敢接活,也擔心萬里之外的客戶靠不住。黃剛憑藉自己的優勢拿下了這個訂單,並將這家中東企業發展成為華鑫電瓷維繫了11年的大客戶。
2013年,黃剛抓住“一帶一路”倡議的機遇,與伊朗一家互感器公司多次溝通,先後組織6批伊朗相關企業團隊來中國考察,為國內相關企業牽線搭橋。過去11年間,黃剛多次拜訪伊朗、土耳其、俄羅斯和印度等“一帶一路”國家的客戶,成功叩開多個國際知名電器公司的大門。
2021年,華鑫電瓷空心陶瓷絕緣子被工信部遴選為中國製造業單項冠軍。但這位年輕的CEO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他們想走得更遠。為了彌補品種單一的結構缺憾,黃剛主導產品研發,從空心陶瓷絕緣子開始延伸,向特高壓、磁懸浮方向進軍。現在已經斬獲千萬元訂單,並打開了巴基斯坦電網市場。在“一帶一路”上的成績讓黃剛榮膺“湖湘最美絲路青年”稱號。
黃剛最看重的是人才的培養。之前,公司800多名員工大部分都是當地農民,黃剛認為提升員工的知識能力是當務之急,在出任公司總經理後,他開辦了當地第一家企業學院,公司與湖南工業大學合作,對員工進行為期兩年的培訓,員工經過相關考試後可獲得專科文憑。數年中,100多名員工畢業,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
黃剛還非常看重科技前沿的訊息,率隊前往華北電力、長沙理工、武漢理工等高校走訪學習。他招募了一波年輕人擬在美國中東等地開辦分公司讓產品出海,並設定檢測事業部,準備將此拓展為新渠道。
在帶領企業二次創業中他意識到,當地很多創業者,尤其“瓷三代”“瓷四代”,不論從海外歸來還是國內大學畢業後回到企業,都面臨一個與企業員工和外界環境溝通、融合的過程。“最初會很孤獨,沒有朋友,工廠的管理人員不敢帶你,父輩又沒時間領路,但你想學東西,想去做生意,想去管理企業,這是很多創業者經歷過的痛苦。”黃剛說。於是他們想到了抱團——成立一個能夠互相學習、推進事業的組織。2013年,黃剛和一撥青年創業者組建了朝旭學社,一起學習、交流,或是共讀一本書,或是就一個關於企業管理的話題進行探討,以交流和分享搭建起了一個共同進步、合作共贏的橋樑。
革新的推動者
幾次參加朝旭學社的交流後,從事禮品陶瓷行業的張譯方深感在企業管理方面理論基礎薄弱,她在考慮進修深造,加強內功,時代所需,轉型也迫在眉睫。
張家的陶瓷創業也是持續了4代。其父在國有瓷廠幹了10年後被委派到北京辦事處任銷售經理。2005年,由於種種原因企業停產,張譯方的父親帶領一幫下崗的同事創辦了振美陶瓷,繼續研發禮品陶瓷。數年後,他們的系列產品走進了人民大會堂,成為國宴專用。
2009年醴陵當地引進了一個知名的大酒店,振美陶瓷在一樓安排了一個100平方米的瓷器展示平臺,這是他們開始市場化的嘗試。2013年,逐步發展壯大的振美陶瓷搬遷到工業園區內。
從湖南師大工藝美術專業畢業的張譯方先在公司做了半年銷售,工廠搬遷後接管生產,“名義上是管,更多的是和很多老師去學習各工種的技術,熟悉工藝流程,找出產品缺憾再改變”。其間,他們設計的一套萬紫千紅禮品瓷,2015年被首都博物館永久珍藏。
疫情發生前,公司年產值在三四千萬元,高階禮品產量不大,基本都是高階工匠們手工精品製作,難以大規模自動化生產。面對疫情的影響,振美陶瓷開始主動轉型,拓寬企業市場,參與文化瓷品的設計產銷。
朝旭學社的成員之一李啟剛也一直在探索轉型之路。9月16日上午,他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他家幾代人一直在研究如何改造裝置、降本提效,他主張在降本的同時還要節能環保。
小時候李啟剛家的作坊是做藝術類瓷品的,1993年前後開始為國內外輸變電行業高壓開關廠家和電力、電網公司提供不同電壓等級和強度等級的瓷絕緣子。當時僅6歲多的李啟剛也時常幫忙背料碼貨,彼時的窯爐以燒煤為主,後轉為燒重油、燒液化氣,陶瓷的品質逐步提高。2010年李啟剛大學畢業時,當年的小作坊已成為年產值上億、近500名員工的陽東電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經過一年的下基層歷練後,李啟剛開始琢磨用生物質能源來燒製陶瓷。他認為,農林產業剩餘物的處理一直是一個難題,如果將其利用以替代天然氣,不僅節約成本也符合國家“雙碳”要求。現在公司三個廠區中已有一個在使用生物質能源。
此外,以瓷泥為原料的電陶瓷產生的廢品以往都是扔掉填埋,如今透過配方改造,將燒廢的電陶瓷重新打成粉料再利用,實現了節約成本和減少汙染的雙贏。2019年,陽東電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獲評湖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去年公司電瓷產品總營收1.6億元,外銷2000多萬元,今年的外貿出口預計能達到3000多萬元。
團醴陵市委書記胡小慶說,醴陵的青年創業群體學習互助氛圍濃厚,朝旭學社裡不僅僅是陶瓷行業的青年。近30個年輕企業家組建了當地頗有活力的圈子,解決在創業路上遇到的困惑,也為地方經濟,尤其是瓷業發展起到了“聚變”的作用。2021年,醴陵市地區生產總值達825.2億元,其中陶瓷產業產值增長18.1%。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洪克非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