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4年虧損超百億,裁員2000人!“中國生鮮第一股”,撐不住了
文 | 華商韜略 木木
28日,“每日優鮮關閉30分鐘極速達”新聞登上各大社交媒體熱搜榜,緊接著該公司又傳出“裁員500人”,“原地解散”的訊息。
儘管晚間每日優鮮官方回應稱僅對極速達業務及部分人員進行調整,沒有解散。但種種跡象表明,這家曾經的“生鮮第一股”正在進入“至暗時刻”。
圖片來源:每日優鮮官網
毫無疑問,“30分鐘極速達業務”是每日優鮮的“王牌模式”。當年就是憑著生鮮極速到家,每日優鮮突破京東淘寶的圍剿,在一線城市繁忙的白領階層中大受歡迎。
而該模式徹底畫上句號,也就意味著每日優鮮最具競爭力的底牌被清。其實這不是每日優鮮第一次裁減業務線,在此次訊息曝出前,每日優鮮杭州、青島、深圳等地的業務就已被關閉。
王牌模式終止的背後,是早已顯露端倪的重重危機。
去年夏天,每日優鮮曾曝出拖欠供應商款項的訊息,當時不少供應商暫停了合作,更有內部人員爆料稱“每日優鮮與很多供應商簽訂合同所用的公司是空殼公司。”
欠款導致每日優鮮供應鏈斷裂,不少使用者發現頁面上很多貨品長期空缺而轉投叮咚、美團等競爭對手,使用者的流失又讓每日優鮮的運營雪上加霜。
如此惡性迴圈至今年春天,每日優鮮2000多名員工被裁減到現在的300多名,留下來的員工績效、工資和社保未按時到賬,其在上海的分公司幾次搬遷,辦公規模也日益縮減。
圖片來源:每日優鮮官網
伴隨接連傳出的負面訊息,每日優鮮的股價也是一路下滑。在今年6月,每日優鮮就已收到納斯達克發出的退市通知函,要求在半年內實現股價回升。
目前每日優鮮總市值跌去98%,僅5545萬美元。解散傳聞出現後,美股盤前跳水,一度跌超40%。
財報資料更是不容樂觀。
從2018年至2020年,每日優鮮虧損分別為22.98億元、30.96億元、16.56億元。2021財年預計虧損高達37.37億元,創下成立以來新紀錄。
市場遲遲未等來2021年年報,卻等來了管理層變動的訊息。
資料顯示,7月每日優鮮聯合創始人曾斌卸任法定代表、退出公司董事長、經理、監事;原CEO徐正、CFO王珺等管理層也退出“主要人員”。
為什麼當年的生鮮第一股會落得如此結局?
將每日優鮮捧上神壇的“極速達模式”,恰恰是其跌落神壇的重要原因。
每日優鮮的前置倉一直未能給公司帶來盈利,人力、物流配送、倉庫租金等多方面成本居高不下,每日優鮮近幾年的履約費用佔總收入比例最高甚至超過了30%。
為解決這一難題,每日優鮮計劃透過規模化運作降低成本。可近年來市場下沉、門店數量增長的後果是,不但沒能實現成本降低,反而加速了燒錢程度。
因此有業內人士分析,二線城市對“上網買菜”的接受度難與一線城市匹敵,如果每日優鮮沒有急於下沉市場,或許今天會是另一番局面。
圖片來源:每日優鮮官網
但從每日優鮮的內部管理狀況來看,顯然難以做到如此精細的考量。
曾有前員工向媒體爆料每日優鮮內部管理混亂,決策“朝令夕改”,缺乏規劃。而完全前置倉模式恰恰最需要精細化的管理。
一場疫情給“生鮮到家”業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讓這個賽道的玩家越來越多,京東、阿里、拼多多、美團等巨頭紛紛下場廝殺。內憂外患,每日優鮮落得如此結局也是早已註定。
曾經的“生鮮第一股”,第一個被曝出“解散”傳聞。或許這正是一個訊號,整個行業的大洗牌可能就在不遠的將來。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