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可心
編輯 / 田晏林
7月25日,股價狂瀉6個點後,上市豬企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正邦科技”)的資金短缺問題還在持續發酵。截至25日收盤,公司股價跌幅6.66%,收於5.89元,市值僅剩187.4億元。
從董事長被限制高消費,到代養農戶於社交平臺自曝因正邦科技“斷糧”,致使豬圈發生“豬吃豬”的驚人現象,正邦科技的現金流已是捉襟見肘。
針對上述問題,正邦科技雖有公開回應,但仍沒能打消投資者的顧慮。一位曾調研過正邦科技的證券公司人士向《財經天下》週刊透露,“大概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就有許多代養農戶反映公司拖欠代養費、斷飼料等情況。那時正邦科技的資金問題已經非常緊張,只剩下江西省政府苦苦找人為公司融資。”
《財經天下》週刊就公司當前的財務狀況分別致電正邦科技董秘辦及董事長林峰,但截至發稿,均未得到回應。
圖源/視覺中國
董事長因勞動糾紛被限高
7月25日盤前,正邦科技釋出一則說明,試圖撫平市場連日來因“公司董事長林峰被限制高消費”傳言所引發的不安情緒。
正邦科技承認林峰曾被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採取限制消費措施,緣起“正邦科技與公司按照規章制度開除的員工之間發生的勞動糾紛”。判決下達後,公司認為判決不符合實際情況,提請案件再審,但依舊被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從而導致林峰被限高。
不過很快,公司致電法院並說明理由,後者已於7月20日解除對公司的失信執行人名單及對林峰個人的限制高消費措施。
然而,市場的低迷情緒並未因這則公告得到緩解。7月25日,正邦科技開盤大跌8%,隨後股價跌幅才慢慢縮窄,當日市值蒸發13億元。
《財經天下》週刊多次致電正邦科技,試圖瞭解上述勞動糾紛具體涉案金額等事項,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不過,據一位曾在正邦科技投資發展部任職的人士透露,在2021年6月他離開正邦科技前,公司已經開始大面積裁員,“從一線員工開始,上至公司管理層。我們對外聲稱是主動離職,但其實都是被迫的。”
據該人士介紹,其所在的百餘人投資發展團隊幾乎被“一鍋端”,“公司總計裁員近三萬人。”該資料與正邦科技2021年財報中公佈的全年員工減少人數基本吻合。財報顯示,去年正邦科技整體裁員比例在58%,遍及生產、銷售、技術、財務和行政崗位,其中生產人員波及最甚,人員總數從2020年的35889人減少至2021年的11925人,裁員比例高達67%。
大面積裁員引發了勞動糾紛,“能夠引發上市公司董事長限高的金額不限,只要不履行判決書,一塊錢也可以被限高。”有律師向《財經天下》週刊表示,如果因為勞動糾紛使得總經理被限制高消費,只能說明這家公司,確實沒什麼錢了。
無錢供糧,豬圈驚現“豬吃豬”
在江西省贛州市下轄某縣的一豬圈中,十幾頭小豬因捱餓數日,正圍擁著一頭死去的“同伴”瘋狂啃食,而一旁的農戶無力阻攔,只能心酸地錄下這一幕。
“小豬們已經斷糧8天了,極度飢餓的情況下,最終出現了‘豬吃豬’。”在影片中,該農戶公開表示,自己是正邦科技的代養農戶。不過很快,該農戶刪除了全部“豬吃豬”的影片,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地政府正在和正邦談判,幫忙解決問題,就先刪了影片。”
但7月9日,該農戶更換社交賬號名,再度釋出多條“豬吃豬”影片,配文“豬寶寶不是我不心疼你們,而是我無能為力,希望你們理解理解”。
隨著“豬吃豬”的影片在社交平臺持續發酵,正邦科技於25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受6月份豬價低迷及疫情因素影響,公司資金相對緊張,因物流配送與飼料廠的協調問題導致少部分割槽域出現偶發性斷料現象,該小範圍的斷料情況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目前已透過資源協調得到解決。
但據媒體報道,除江西贛州外,廣西南寧、四川江油、湖南湘潭等多地正邦科技的代養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斷料問題。
圖源/視覺中國
農戶代養是正邦科技生豬養殖模式的一種。
在生豬養殖頭部企業中,除牧原股份採用“自育自繁自養”模式(即種豬育苗、育仔,再到仔豬育肥至出欄整個環節均由公司全包)外,正邦科技、溫氏股份、新希望等生豬養殖企業大部分採用的都是“公司+農戶”模式。
該模式是公司與當地農戶合作,部分由公司提供土地,部分直接由農戶解決土地、人力、管理等問題,公司只提供仔豬、飼料、技術等服務,待合作農戶代養至生豬出欄時,公司再按協議價格收回。
大概在今年上半年,就有農戶反映正邦科技出現“斷料”問題,“供幾天料就斷個兩三天已成為常態。”有媒體援引農戶表示。但有些農戶即使眼睜睜地看著豬餓死、病死,也堅決表示不墊錢買料,“一旦墊款,公司把豬拉走,我們的墊款找誰結算?”農戶們知道正邦科技資金鍊緊張,不僅“斷糧”,不少地方還出現代養費拖欠等情況。
還有部分被逼急的農戶,選擇鋌而走險,“偷賣”公司的豬。據部分“偷賣”的農戶表示,出於對正邦科技資金問題的擔憂,他們計劃終止代養合作,但正邦科技不僅不給結代養費,連最初的押金也不給退,最終他們不得不“偷賣豬”,才能挽回一些損失。
但“偷賣豬”是需要承擔法律風險的,因為最初農戶與正邦科技合作時雙方已簽訂合同,生豬屬於正邦科技的財產,如果農戶私自販賣,屬於“非法侵佔他人財產”,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眼看著生豬餓的餓,死的死,代養農戶們進退兩難,叫苦不迭。
正邦科技忙找錢
正邦科技的資金缺口到底有多大?
2021年全年,正邦科技銷售生豬1492.67萬頭,依然高居中國第二大養豬企業。但因為豬行情過去一整年都處於下行週期,公司“賣的越多,虧的越多”,單頭生豬銷售均價從16.35元/斤同比下滑至8.3元/斤,毛利率也從2020年的27.4%下滑至-45.88%,全年虧損188億元,在頭部豬企中虧損額居首位。
要知道,這188億元相當於正邦科技自2007年上市以來,賺到的淨利潤總和的兩倍,也意味著,正邦科技的盈利在14年內“一朝清零”。
除此之外,2021年正邦科技資產負債率高達93%,較2020年大幅增長34%,而其他豬企如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等同期的資產負債率雖較上一年也有所增長,但均保持在65%以內。
今年一季度,正邦科技資產負債率繼續增長至97.03%,同期公司有息負債198.5億元,其中短債超過160億元。而公司手上的貨幣資金,僅剩30億元。
巨大資金壓力下,今年6月,正邦科技自曝因流動資金緊張導致5.42億元商票逾期。誰能想到,曾在生豬養殖最風光的2020年,年賺57億元的“養豬第二大戶”轉眼間卻被區區5億元難倒。
2020年,是上一輪上行豬週期最後的輝煌。由於生豬行業極度分散,以農民散養為主,過去多年在供需影響下,生豬養殖普遍按照週期性發展,每一輪豬週期中分為漲、平、跌三個階段,一般情況下,3-5年就會經歷一輪。
由於豬本身也存在養殖週期,從正常普通豬出生到出欄大概半年左右,因此養殖戶需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提前判斷新一輪豬週期開始的時間,提前半年於下行期便宜購入仔豬,待出欄時正好歷經“平”“漲”期,透過低買高賣實現盈利。
而對於上市企業而言,能夠調動資金的能力遠大於個別養殖戶,這便成了企業的一場“豪賭”。正邦科技恰恰是由於在2019年至2021年間,激進募資舉債擴張,最終導致現金流出現問題。
2021年,豬週期行至低谷,在各頭部生豬養殖企業紛紛止損之際,正邦科技產能卻繼續保持高增長,“由於對形勢的判斷失誤,多次高位入場,最終導致公司鉅額虧損。”前述正邦科技投資發展部任職人士表示。
而讓養豬企業略感欣慰的是,豬週期慢慢有回暖的趨勢。據發改委資料,自3月23日當週開始,豬價已經連續11週上漲,截至6月第一週,全國生豬價格已達8.2元/斤,增長40%有餘。至8月25日,全國生豬價格更是漲至11.2元/斤。
7月18日左右,多家生豬養殖企業釋出半年業績預告,牧原股份、新希望今年上半年雖然仍錄得持續虧損,但二季度虧損額較一季度環比大幅收窄。正邦科技二季度虧損雖然也有所收窄,但並不明顯,公司預計上半年虧損38億元至46億元,而公司一季度虧損額為24億元。
有雛鷹農牧因激進擴張,最終無奈退市的案例在前,債務問題成為目前壓在正邦科技頭上的一座大山。這家企業是否會倒在黎明前,也成為眾多投資者們最擔心的問題。
正邦科技顯然也意識到危機臨近,開始瘋狂找錢。
2022年3月,正邦科技欲向大北農出售西南8家飼料公司,回籠20億至25億元資金。但由於大北農同期資產收購事項頻繁,受深交所問詢,目前該收購專案還在推進中,正邦科技暫時僅收到5億元交易款。
今年6月17日,正邦科技繼續釋出公告稱,公司與浙江國電簽訂了《“碳中和”綜合智慧能源專案合作協議書》,力爭在三年時間內,建設生態光伏、風電、分散式及集中式綜合智慧能源約1000萬千瓦,預計投資總額達400億元左右。受此訊息影響,第二個交易日,正邦科技盤中漲停。
“表面跨界新能源,實際可能是政府幫助公司一起找錢度過資金危機,企圖熬到新一輪生豬上行週期。”有業內人士向《財經天下》週刊分析稱。據7月25日最新訊息,正邦科技相關人員表示,上述專案正邦科技已與國家電投浙江分公司簽署新能源合作框架,準備在山東東營,落地第一個試點專案。
然而做到這些還遠遠不夠,正邦科技表示,後續還將透過控股股東減持、出售閒置資產、多方式引入專項資金支援等,支援公司業務的未來持續發展。不過,這家頭部上市豬企能否等來黎明,還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