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牛年已至,《紅週刊》的春節寄語邀約也如期而至。作為《紅週刊》的老朋友,今年的春節寄語我就直接談談投資人當下關心的幾個焦點話題。
一是投資人都關心的遊戲驛站鬧劇、海外資金對中國市場的態度等。就2021年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而言,拜登的1.9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大機率將大打折扣,隨著海外資金預期美股2021年動盪機率大增,資金將轉移到新興市場,中國無疑是外資投資首選,港股因為外資進出方便或直接受益。
遊戲驛站鬧劇背後是網際網路+對金融業的顛覆
2021年以來,Reddit分論壇WallStreetBets(WSB)投資者“抱團”美國老牌線下游戲公司GME(GameStop,遊戲驛站)與做空對沖基金的博弈持續佔據著市場的焦點。相較於歷史上以往的多空博弈,此次背後有點不一樣,即其凸顯的是網際網路對各種傳統行業的顛覆。例如,作為一場技術革命,網際網路對零售領域、傳統大眾傳播媒介等領域的顛覆比較明顯,電商、新媒體的發展讓線下實體零售和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受到衝擊,日子不太好過。
各大互聯網龍頭公司對金融領域也同樣躍躍欲試,替代傳統金融公司為客戶提供線上投資服務的discount broker(折扣經紀)、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出現,以及這次遊戲驛站事件,實際上都是網際網路對傳統金融領域顛覆的一種嘗試。但網際網路進軍投資領域的一大問題是監管,相較於線下投資機構會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做嚴格評估,線上很難做到核查每位參與投資的網友是否都是合格投資者。例如,網友透過每人集資100美元達到100萬美元的合格投資者身份,從而進行復雜投資產品的操作;再比如,隨著Robinhood等網路平臺積蓄的力量越來越大,會聚了很多個人投資者,其中有很多草莽英雄,雖然沒有任何金融牌照,但每天都在網路推薦股票,而只要跟進的人多,就容易產生“抱團”效應。儘管從專業人員角度來看,他們抱團的小股票股價根本不值那麼多錢,但架不住某些有人氣的“專家”一忽悠,很多網友就跟風操作。這種現象在中國市場也比較常見。
但很多個人投資者透過這種群眾運動式進入專業性非常強的金融領域,對很多問題的考慮並不精準,例如,遊戲驛站後人們號召投資者將下一場博弈選在全球最大的白銀ETF基金iShares Silver Trust,並聲稱銀行一直在操控銀價,人為將其壓制在低位,掩蓋了實物供應的短缺,預測其將從25美元漲到1000美元。我研究貴金屬投資幾十年,我一聽這就是外行在瞎分析,但第二天白銀卻出現瘋漲。對專業投資者而言,此時就是賣出的好機會,而很多參與此次投資的散戶將因此淪為“韭菜”。
也有投資者將此次遊戲驛站事件政治化,認為是在向華爾街宣戰。但從理論上說,資本市場的作用是有效分配市場的資本。資本市場和經濟行為緊密聯絡,短時間可以發生背離,但長期發生背離,那就起不到有效利用資源的作用了。遊戲驛站股價被炒到這麼高,明顯背離了基本面。通常一個行業或者一家企業因為有很好的經濟前景吸引大量資本流入,進而股價高漲,這會推動其迅速發展,甚至能夠帶動同行業類似的其他企業發展,這是有基本面支撐的投資。當然,如果資金過於擁擠到某個賽道,也會造成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
不過,我並不認為近期的市場博弈是投資中的“噪音”,這背後的趨勢性的東西未來如何發展值得我們關注。因為除了個人投資者,很多機構投資者除了在彭博、CNBC等傳統嚴肅財經媒體發聲,也在探索如何透過推特、YouTube、Reddit等網路平臺發聲,從而擴大公司品牌影響力,將產品推銷出去或者實現公司觀點的有效對外傳播擴散等。另外,隨著小的網路金融平臺的崛起,一些大的機構也會殺入該市場進行份額掠奪,因為其背後有大量機構做支撐,其交易體量相較於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服務的小平臺會更為可觀。另一個角度看,大機構的入局也反映了人們對網際網路+金融這個新領域未來發展潛力的看好。發展過程中肯定有不確定性,最終監管政策如何制定,投資者可以留意美國國會近期可能就遊戲驛站事件召開的聽證會,屆時或許會發現一些線索。
比特幣更像電子藝術品而非流通的貨幣
在遊戲驛站之前,人們提起網路對金融領域的衝擊重點會放在價格暴漲暴跌的比特幣上。在我看來,比特幣的核心問題其實是對貨幣理論的探討,很多人認為比特幣日後將取代其他貨幣,我覺得這種觀點過於樂觀了。比特幣和藝術品異曲同工,都有惟一性,不可複製,例如,比特幣總計2000萬個,是限量供給,它是有價值的,但是很難成為貨幣,所以我給它的定義是電子藝術品。
判斷它很難成為流通貨幣主要有幾個理由:首先,貨幣需要國家當局來背書。雖然人們預期未來利用無限分割法,比特幣可以透過0.1個或者0.11個等形式開始流通,但實際上,任何國家當局都不願意將貨幣的發行權或貨幣的政策授權輕而易舉地放棄。
其次,安全性方面,比特幣一旦離開電子媒介,將難以成交。另外,比特幣具體放在哪兒很難核查,沒有第三方平臺做背書。當然認可比特幣的人也許會認為這正是比特幣的優勢所在,比特幣透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安全保障,本身就是在為比特幣背書。但就機構投資者而言,投資理財資金必須要有第三方託管機構,但目前據我瞭解,似乎還沒有一家專門為機構投資比特幣做託管的第三方機構。當前惟一可提供機構可參與投資的平臺是芝加哥交易所的比特幣期貨,以期貨形式將比特幣交給芝交所作為第三方去託管,理論上繞過了第三方託管的問題,但後續該領域如何演繹還需要觀察。
再次,比特幣難估值。通常給貨幣估值會透過相對價值來體現,例如美元兌人民幣。比特幣目前掛靠的也是美元,但相較於普通貨幣,其又有特殊性。參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託賓(James Tobin)於1969年提出託賓的Q比率(Tobins Q Ratio),如果對一個物件實在沒法估值就透過測算重構會花費多少錢來測試其價值。從市場層面看,目前與比特幣採取相同區塊鏈技術且有大宗交易的電子貨幣至少有10個,比特幣是其中交易量最大的電子貨幣,後續可能仍有新的電子幣種繼續出現。因此,給比特幣估值背後其實就是供給和需求的問題,供給多了,價格就會暴跌,供給少了,價格又暴漲。未來比特幣到底是值10萬美元還是2000美元,目前並沒有一個可觀衡量標準。此外,巨大的波動性,會也使得其今天的價值和明天的價值差距巨大,從而誘發投機。
拜登1.9萬億經濟救助計劃或打折扣
受疫情影響,全球範圍內有著超額流動性,美國新任總統拜登表態擬推出1.9萬億的經濟救助計劃,引發市場的探討。我的看法是,這比較符合民主黨一貫主張的比較寬鬆的貨幣政策,主要目的還是控制疫情,防止美國經濟出現大的問題。但最終該主張能否落地,還需要看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國會的博弈,我個人並不認為當前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美國國會力量對比懸殊,所以最終拜登的採集計劃落地會比預期的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該刺激政策落地本身也存在較大困難,截至去年9月份,2020年美國預算赤字為3.1萬億美元,而如果拜登新的經濟刺激計劃落地,預計2021年預算赤字將達到4萬億美元。但4萬億美元的赤字如何消化?目前主要靠發債。假設美聯儲自身可以消化掉1萬億美元,這意味著其平均每月在市場透過公開操作買入政府債券的量級將達到800億美元,換句話說,每月向市場撒錢規模將達到800億美元,體量非常大。其他3萬億美元債券,過去最大的買家是中國和日本,但如今低利率條件下,中日兩國能否消化這麼大體量的債券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而一旦債券賣不出去,將間接迫使利率提高,因為債務是有息的,這無疑將增加美聯儲身上的擔子。迴圈往復的話,未來可能就會誘發金融危機,或惡性膨脹。
而一旦出現惡性通貨膨脹的時候,經濟幾乎不可能健康發展。但目前也有種觀點是“通貨膨脹已死”,過去15年世界各國貨幣都大量超發,但也似乎都沒出現通貨膨脹。這背後有中國的貢獻,因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為全球各地供應大量廉價的產品。中國的供給側改革,以及“雙迴圈”以內迴圈為主,在中國過剩產能逐步消失的情況下,中國輸出通縮的條件已經不復存在。未來全球經濟結構是否將重演此類情形,目前還難下定論。用國內常用的詞來說叫作“新常態”,但“新常態”下經濟如何發展目前仍是經濟學家在探討的話題。
因此,按照目前的狀況,全世界發展不平衡加上疫情過後,經濟預期反彈力道會非常大,這可能就會造成供需的緊張,是否會誘發通貨膨脹需要觀察。而現在疫情的控制比此前很多專家預期的持續時間要長,疫情何時能控制住也存在不確定,所以現在還是謹慎點為好。
拜登健康問題或成美股潛在風險點
海外資金增配中國市場港股直接受益
拜登上臺一個潛在風險點是其健康狀況問題。目前看,其順利度過任期問題不大,但一旦其身體出現健康問題,繼任者可能就是副總統賀錦麗,但其歷練相較於拜登明顯不足,因而可能會導致美國出現弱勢領導。所以,如果一旦美國市場聽到拜登身體出現問題,肯定會認為是非常負面的影響,導致股市殺跌。
今年開年以來港股市場表現似乎好於A股。首先是美股強勢多年,市場預期2021年可能是調整幅度比較大的年份,很多資金投向新興市場,中國毫無疑問會是外資投資的首選。而從海外資金進出交易來看,港股比A股更有優勢,一方面港股交易法規更健全,在港股也可以買到內地的公司,且港幣和美元掛鉤,可以剔除貨幣兌換的風險。另一方面,海外資金即使透過滬港通買入A股標的,也需要先在港股配置市值額度,資金驅動角度港股也直接受益。其次,港股投資人構成以國際投資人為主,而A股投資人主要仍是國內機構資金主導,兩個投資群體的投資行為和投資理念差別明顯,對市場的穩定和估值定價都有直接影響。但具體投資機會的話,還需具體分析上市公司,不能籠統就市場一概而論。
在寄語最後,再給《紅週刊》讀者送上新春祝福:二十多年來,《紅週刊》對中國的股票市場和投資貢獻巨大。在新春佳節之際,首先對《紅週刊》表示感謝。是你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平臺,讓投資人和機構投資人能夠從中獲取大量的資訊,這本身對於市場的有效性是有很大幫助的。同時也希望國內的投資人,在牛年裡,抓住牛市機遇,在新的一年裡能夠賺到錢!
(文章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