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1日,卡達首都多哈,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石廣生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簽字儀式上籤署檔案。 人民視覺供圖
中國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是從卡達開始的。
2001年11月10日當地時間18時34分,在這裡召開的多哈會議上,一記小小的木槌敲開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大門——15年的談判與等待之後,在世紀之初,WTO終於接納中國成為它的第143個成員。
敲槌的是會議主席,卡達財政、經濟和貿易大臣卡邁勒。他說,這個晚上很特殊,“中國作為世界的1/5加入WTO,未來許多貿易日程會包括中國在內,再次祝賀中國人民。”
歐盟貿易代表拉米在隨後的發言中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WTO歷史上的偉大飛躍。”
從1986年7月10日,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錢嘉東代表中國政府,向關貿總協定遞交申請,要求恢復中國的締約方地位,之後,中國復關、入世談判拉開序幕。15年漫長的復關入世談判,跨越了兩個世紀,中國談判代表團團長換了4任。
在多哈會議結束後,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接受了中外記者的採訪,在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時,他脫口而出:“爽!”經過那麼多年的談判,中國終於回到了世界經濟的大舞臺。
復關失敗
1978年是解決了很多問題的一年。“要迅速地堅決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鄧小平在這一年說出了他流傳最廣的名言之一。隨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改革開放被確定為我國的基本國策。
這次會議產生的一個直接效應就是要儘快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之中。
之後的幾年,我國與國際間的經濟交流迅速升溫。1980年,我國先後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取得合法席位。彼時,在世界3個主要經濟組織中,只有關貿總協定我們還沒有參加。
關貿總協定是WTO的前身,加入與否對我國來說意義重大。1982年,當時的外貿部給國務院寫報告建議參加關貿總協定時說:關貿總協定成員的貿易總量佔世界貿易總量的85%,中國與關貿總協定成員的貿易量佔中國整個進出口貿易量的85%,“這兩個85%說明關貿總協定是相當重要的”。
1982年12月31日,國務院批准了申請參加關貿總協定的報告。從1982年至1986年近4年的時間裡,相關部門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按照關貿總協定的規則,中國“復關”談判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中國的外貿體制進行審議,第二個階段是實質階段,進行雙邊市場準入談判並起草議定書。
可是談判一開始就不順利,第一個階段的談判進行了8年之久,僅僅審議中國外貿體制就進行了6年。
一位參加中國復關入世談判10年的代表回顧說,在審議中國外貿體制時各方代表一共提出了4萬多個問題,但歸結起來是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承諾不承諾搞市場經濟的問題。
處在改革十字路口的中國當時在計劃和市場之間搖擺不定,回覆代表們的問詢時給出的答案是中國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談判各方顯然對這個答案不滿意。美國代表說,世界上只有兩種經濟,一種叫計劃經濟,一種叫市場經濟,沒聽說過商品經濟。歐盟的代表說,他們翻了詞典,英文裡沒有商品經濟這個詞,請中國代表給予解釋。
由於“商品經濟”這幾個字,中國復關談判的外貿體制審議遲遲得不到透過,直至1994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貿總協定,中國復關談判的最後衝刺也未能取得結果。
破局
改革逐漸深入。1993年,“市場經濟”四個字第一次寫進我國的根本大法,這為我們加入WTO鋪平了制度基礎。但是,建立市場經濟的努力遇到了多年計劃經濟體制形成的既得利益的強大阻力——市場壁壘、行業壟斷、部門利益、觀念障礙等,1994年之後的市場化道路顯得異常艱難。
這一切都促使決策者尋找突破口,1998年之後,加入WTO被確認為是一條破局之道。獲得WTO的成員資格,意味著建立符合國際規範的市場經濟體制已不單是中國自己的事情,而是一個對國際社會的莊重承諾。
對外開放時承諾的時間表,就是國內改革的時間表。
經過多輪談判協商,中國最終入世了。時任世貿組織總幹事穆爾說,在中國入世談判過程中,有關各方均作出了很多妥協。談判的好處就是各談判方都能夠了解對方的需要,“只要一切都在規則框架下進行,沒有誰會受到傷害”。
後來,經濟學家往往用“共贏”這個詞來形容中國入世的影響。
入世20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資吸收國。目前,我國關稅總水平已由入世前的15.3%降至目前的7.5%以下,接近發達國家對外開放水平。貨物進口額年均增長率超過兩位數,在華設立的外資企業超過100萬家,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
同時,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接近30%,特別是去年,中國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復甦增長的最重要引擎。
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全國企業合規委員會副主席王志樂指出,加入WTO之後,中國透過降低關稅、修改法律法規等諸多手段為在華外資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而中國良好的市場環境和資源也成為跨國公司在全球崛起的巨大助力。
這位長期跟蹤研究在華外資企業的學者說,迅速增長的中國市場和其提供的高性價比的勞動力大大增強了跨國公司的全球競爭力。“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後,中國市場成了全球亮點。”
3月9日,中國美國商會發布《2021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華外企看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前景,75%受訪企業對今後兩年中國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81%的企業認為2021年本行業的中國市場將實現正增長。
世貿組織前總幹事穆爾盛讚了中國的發展,他說,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如此多的人脫離貧困,新的中產階級正在發展。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中國沒有加入世貿組織,如果中國停止消費和購買,那麼這個世界將變得多麼危險,多麼不穩定、多麼不可預測,“這是一個偉大的故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