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6天3次發文 年內已有27家企業IPO被按“終止鍵”

監管部門6天3次發文 年內已有27家企業IPO被按“終止鍵”

本報記者 昌校宇

2月1日,4家申請創業板IPO的企業同日終止審查,與此同時,截至2月3日《證券日報》記者發稿前,A股IPO市場今年已出現27起排隊企業終止審查或終止註冊的情況,其中,創業板終止稽核13家、終止註冊1家,科創板終止稽核10家;證監會最新資料顯示,截至1月28日,今年共有3家公司(主機板2家、中小板1家)IPO申請終止審查。

據Wind資料整理,2020年全年A股IPO“終止審查”或“終止註冊”的企業共77家,2019年這一資料僅為57家。從月均水平比較,今年年初IPO終止審查或終止註冊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多。

“以上資料表明,今年IPO被按‘終止鍵’的企業數量將有所上升。”北京利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常春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是市場化稽核的結果,也是監管部門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壓嚴壓實發行人資訊披露主體責任和中介機構核查把關責任,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具體體現。

就上述27家IPO被按“終止鍵”的企業被監管問詢的問題來看,常春林認為,三方面的問題比較普遍:一是實際控制人認定理由不充分、披露不完整;二是報表科目異常,或報告期業績大幅變動,且不能合理說明原因;三是關於公司業務的獨立性和關聯交易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公司不符合《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稽核規則》相關規定。

“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保薦人撤銷保薦,是27家IPO排隊企業終止審查或終止註冊的主要原因之一。”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看似主動行為的背後,實則是監管的稽核問詢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董忠雲進一步分析稱,從監管問詢內容來看,申請IPO企業的生產與銷售情況、持續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內部控制、會計處理、關聯交易等都是監管重點關注的內容。選擇主動撤回上市申請的公司中,不乏在交易所問詢和公司回覆中,暴露出諸多問題的公司,部分公司甚至存在財務資料造假的嫌疑,相信上述這些問題的暴露與公司最終選擇申請撤回申請檔案不無關係,這些均充分體現了監管嚴把IPO入口關。

例如,1月29日,證監會發布了《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對首發企業現場檢查的基本要求、標準、流程以及後續處理工作進行了規範,著力加大首發企業現場檢查力度,壓實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責任。2月1日,上交所釋出《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發行上市稽核業務指南第2號——常見問題的資訊披露和核查要求自查表》,主要包括了科創板發行上市條件的相關問題以及常見資訊披露和核查問題,其目的也是在於進一步壓嚴壓實“兩個責任”,把好上市企業入口關。2月3日,上交所釋出《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發行上市稽核規則適用指引第1號——保薦業務現場督導》,督促保薦機構、證券服務機構勤勉盡責,切實發揮資本市場的“看門人”職責。

常春林補充道,《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的釋出,指出試點註冊制背景下開展首發企業現場檢查的必要性。現場檢查、現場督導等方式形成監管協同聯動,讓有問題的企業“知難而退”,對未切實擔責的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及時亮明監管態度並形成監管威懾。

華財新三板研究院副院長、首席行業分析師謝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基於科創板以及創業板的成功經驗,我國資本市場將全面推進實施註冊制。註冊制下的資本市場以“市場化”為導向,前提仍然是“法治化”,各項法律法規以及政策規章制度的綜合協調監管為註冊制保駕護航,做好市場的事前、事中、事後各階段監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30 字。

轉載請註明: 監管部門6天3次發文 年內已有27家企業IPO被按“終止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