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市場表現,瘋狂擾亂了基民的心態。
基金開年即大爆,投資者跟隨公募冠軍張坤為其打call應援,甚至打榜。
截至1月28日,新發規模高達4614.77億元,同比增長近兩倍,熱浪一波接著一波。
然而,無法忽略的是,同一月基金也遭遇大額贖回的苗頭,出現了接近“1天1只”的高頻率。
![年輕人,別再盲目贖回了!](http://p1.nanmuxuan.com/images/9d/1eadd14509966803.jpg)
漲的時候耐不住躁動看漲,跌的時候抵不住崩潰看跌,這就是人性的浮躁。
所以,基金君還是要說一句,投資隨大流並非明智之舉,尤其是針對新進場的90後基民們,與其教基金經理做事,不如好好分析一下這波行情。
為什麼都選擇贖回?
1.1流動性收緊引發恐慌
今日A股表現還是較為頹靡,高開後便馬上走低,期間多次紅綠交替,最後還是集體收跌。
顯然,這一波利空情緒還沒完全釋放完。
![年輕人,別再盲目贖回了!](http://p1.nanmuxuan.com/images/b9/a8239cd6773e344c.jpg)
利空來自於兩方面,一是美聯儲最新的利率決議和政策宣告符合預期,但並未出現更多的邊際寬鬆政策和訊號,且經濟預期顯示悲觀,外圍股市出現暴跌,華爾街空頭和散戶的一場遊戲battle更是加劇行情震盪。
另一方面,則是令人惴惴不安的貨幣政策收緊訊號。
可以發現,央行已經發聲,貨幣政策不會急轉彎,但總歸是會進行調整。
央行連續四天淨回籠資金累計5685億元,潛在使得資金面受到波動影響,收緊訊號顯著,進而使得股票市場這一貨幣政策的晴雨表跟著反應,飄綠重挫,估值溢價縮水風險顯現,該抑制一下瘋狂的資產泡沫了。
畢竟在疫情期間,股市從底部反彈走牛上漲是基於全球央行擰開水龍頭之上的,缺少一定的流動性,投資者的心態就容易不穩了,股票下跌使得持有的基金淨值表現不佳,便開始拋售贖回,好好過年。
![年輕人,別再盲目贖回了!](http://p1.nanmuxuan.com/images/1e/20398c72a9f5bb8a.jpg)
只能說,too young too simple,還是太浮躁了。
沒有什麼行情只漲不跌,只跌不漲。要知道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工具,這意味著承受不住波動而頻繁短炒則是下下策,就如同巴菲特所說——“不要緊盯著市場的風吹草動,跌一點就心神不寧,漲了就賣,那他永遠賺不到什麼錢。”
今日,央行再度恢復淨投放(對沖到期的20億元逆回購後,淨投放980億元)。
市場情緒或許會有所緩和,畢竟春節前市場有大量流動性需求,央行也看在眼裡,下週則是觀察央行節前操作的關鍵時期。
![年輕人,別再盲目贖回了!](http://p1.nanmuxuan.com/images/32/f2111b809fce5d0c.jpg)
1.2失望於業績不及預期
這種浮躁不僅體現在無法以平常心對待行情波動,還體現在對爆款基金的業績預期上。
近期,不少明星基金遭大額淨贖回。2020年前三個季度成立、開放式的20只主動權益類基金(A/C類合併計算)中,有18只百億級新基金在四季度出現淨贖回,佔比高達90%。
2020年四季度淨贖回份額最高的是南方成長先鋒(基金經理茅煒,王博),淨贖回85.66億元,其中A類份額淨贖回11.24億元,C類份額淨贖回74.32億元。
其次是華安聚優精選(基金經理饒曉鵬),去年四季度淨贖回84.42億元;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基金經理胡昕煒),其A/C類淨贖回63.48億元;易方達均衡成長股票(基金經理陳皓),去年四季度被淨贖回60.14億。
事實上,這一大額贖回的原因直接明瞭,那便是基民認為業績沒有達到預期。
但這一預期的程度其實很微妙,是沒有達到投資者的心理預期,還是沒有達到基金的正常業績區間,想必短期內多數受投資者心理驅動。
現在的基民結構越發年輕化,而年輕人總是有種無所畏懼的衝勁,他們追求絕對收益,想要快準狠的落袋為安。
於是,追捧明星基金經理不夠,甚至還想線上下場指導,而這種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顯然是不可取的。
人們對爆款基金的入市熱情很膨脹,但基金經理很理性,開始為行情降降溫。
易方達、中歐、前海開源等釋出限購通知,又或是基金經理普遍倡導基民降低對今年權益市場的投資預期。
這一切都在告訴基民們,不要去盲目追爆款,沉澱一下會更好。
上面都分析了,隨著國內疫情在大方向上好轉,政策迴歸中性機率較大,階段性流動性收縮訊號已有所顯現,賺錢效應或會淡化,持穩很重要,今日北向資金開始進場抄底,整體流向從淨流出轉為淨流入。
![年輕人,別再盲目贖回了!](http://p1.nanmuxuan.com/images/22/254db132b42b494b.jpg)
熱錢該湧入哪裡?
那麼,基金投資該去向何方呢?
首先得明確的是,選擇優秀頭部基金經理的明星產品,但切忌不要被新基金的火爆而迷惑了視野,畢竟比起新基金,陪伴那些老基共同成長更為可取,這才是堅持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
新一年來看,資本市場目前還是會延續結構性行情,這便要求投資者正視高估值的泡沫風險,以及需要尋找低估值的補漲機會。
短期來看,抱團股分歧依舊,但新能源、光伏、白酒等高景氣度行業值得以長期眼光去關注,尤其是針對龍頭標的。
除此之外,低估值疊加盈利持續改善的板塊有望獲得補漲機遇。
例如,軍工,在“十四五”期間,行業有望迎來中長期基本面表現上升所帶來的行情,而如今基金對其持倉佔比還處於低點;以及銀行這類低估值藍籌,跟隨宏觀經濟復甦,PB修復行情有積極預期。
結語
權益類基金的甜頭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為之停駐,而隨著機構化程序不斷加快,跟著頭部機構“炒基”已成趨勢。
比起一知半解的認知和過度的欲心,還是更應對專業的基金經理抱有多點信心。
對於短期的淨值表現看輕點會更好,好事多妨,耐心成就長期投資,非理性的博弈心態免不了懊悔出局。
正所謂,眾人恐慌我瘋狂,眾人瘋狂我恐慌。在這一風雲變幻的投資江湖裡,放下浮躁學會做時間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