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基金經理丘棟榮管理的中庚小盤價值,以及前海開源新經濟、金鷹民族新興等業績搶眼產品,由於短期資金申購量大增,密集釋出公告實施限購,再現了市場火爆階段“閉門謝客”的操作。
隨著公募基金大發展,績優基金長期業績的釋放,以及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認可,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不論是業績的“長跑明星”,還是各個時點的“冠軍基金”,優秀業績所代表的優秀投資管理能力是市場的稀缺資源,都容易在短期獲得大量資金的淨買入。
在當前公募基金的商業模式中,管理規模是基金公司的生存和發展之本,在資金蜂擁而入時敢於說“不”,展現了基金公司著眼長期利益,引導理性投資,力爭實現規模與業績發展相平衡的努力。
首先,基金公司對績優產品“限購令”升級,涉及到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博弈。是在市場回暖、基金業績釋放、投資者情緒高漲時快速做大規模,還是選擇控制資金流入,維護存量持有人利益,耐心做好投資?很慶幸,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選擇了後者。
無論是在市場相對高點實施分紅,還是基金限購;無論是倡導基金長期評價,還是發行持有期基金;無論是投資者教育,還是基金投顧試點的推出,基金行業都堅定選擇了長遠利益,積累公司負責任的形象和口碑。
另外,投資上有句話“規模是業績的敵人”,抑制短期規模大增可能有利於做好長期業績。越來越大的基金規模,將導致基金由優秀的個人管理變為團隊管理,投資上從獲取個股的α變成細分行業的α,而大基金調倉換股的成本抬升,也將推動持股週期大大拉長……過大的基金規模將導致業績的平庸化,基金規模大至市場本身,就再也難以戰勝市場了。
最後,基金限購現象的增多,也在提醒投資者注意理性投資,避免盲目追逐熱門基金。
從歷史經驗來看,往往在投資熱情高漲,資金瘋狂買入基金時,常常也是資本市場階段性的高點,此時透過基金分紅、暫停申購等方式,投資者可以“落袋為安”或減少投資,將為投資帶來更好體驗;而在市場相對冷清或低點時,投資者可以透過定投等方式在底部積累籌碼,避免“追漲殺跌”帶來的大幅虧損風險。
從2015年至今,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從5萬億增至22萬億元,公募管理的社會總財富快速擴張;明星基金經理在管基金規模也從最高上百億到突破上千億,基金經理承擔的公眾信任和託付重達千鈞。
而管理規模短期的快速擴張,也將倒逼基金公司科學管理好基金規模,搭建基金規模與資產管理能力相匹配的投研能力和體系,才能更好承載資管大時代的責任和使命。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