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具有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研發週期長三大基本特徵,投身汽車產業必須有基於以上三點的長期能力,任何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帶來的都是對整個行業的傷害
伴隨著產業格局的重塑,汽車產業由鏈式價值鏈競爭轉向網狀生態體系的競爭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尚前名
新能源將是汽車行業未來的主賽道,這一點已成為業界共識。
域外資本大舉進入、行業新貴異軍突起、競爭格局變幻莫測、優勢短板交織互現……種種背後,預示著已走過百年曆程的汽車行業,正在迎來一場新的大變局。
春江水暖鴨先知。對於洶湧襲來的新能源浪潮,對市場變化最為敏感的眾多車企會如何看待?在這場機遇與挑戰的博弈中,它們又將何去何從?是簡單的隨波逐流,還是勇敢地中流擊水,抑或是直接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
特別是對於中國車企而言,更需要回答的是,究竟能否承擔起在新賽道上實現“換道超車”的重任。為此,《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多位車企負責人,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
大浪淘沙始見金
《瞭望》:近年來,各路資本紛紛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不僅有網際網路大廠,甚至還包括房地產企業,如何看待這一現象?這會對整個產業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
馮擎峰:當下,汽車行業向新能源轉型已成為共識。在政策利好和資本看好的環境下,更多全球化品牌、造車新勢力和科技公司的加入,重構了汽車生態格局。
但在我們憧憬新汽車時代到來之時,更要認識到還有很多問題和挑戰。未來汽車行業將是生態的重構,是跨行業、跨技術門類、跨地域地區,需要長時間才能達到成熟的系統工程。
當前汽車行業面對的是百年變局。既然是變局,就一定有人入局,有人出局,甚至有人攪局。但汽車行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具有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研發週期長三大基本特徵,投身汽車產業必須有基於以上三點的長期能力,任何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帶來的都是對整個行業的傷害。
具體到新能源領域,看上去電動汽車的結構更簡單,門檻更低,但是離開傳統造車工藝的積澱,同樣會走很多彎路。當然,隨著軟體跟智慧化水平成為決定產品的關鍵因素,網際網路大廠和領軍科技企業在這些方面有其優勢,它們的進入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起到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張亮:各路資本的進入,讓整個行業在低碳化、電動化、智慧化的轉型中,呈現百舸爭流的局面。有多家車企都發布了各自降碳目標和計劃,並推出更多面向未來的電動化車型;還有車企提出了面向“零碳排放”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和氫能移動出行解決方案和未來戰略。這些動作都將影響未來的產業變化。此外,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在資本的效應下,也能不斷得到拓展和深化。
姜輝:多方勢力入局,會讓新能源汽車賽道競爭更加激烈,更會加速行業的轉型升級與市場繁榮。這其中肯定會有人被淘汰出局,但正如一位行業意見領袖所言,一些投資者拿出真金白銀參與試錯,分散試錯的風險和成本,應該歡迎。進入者可能很多會以失敗告終,但他們對最後的成功作出了貢獻。
董玉東:資本的青睞和市場的火爆,預示著新能源汽車作為行業賽道本身具有非凡的前景,受到更多目光的聚焦。
這必將給行業發展帶來一系列變化。比如,傳統汽車製造生產及服務的邊界正在逐漸模糊,“軟硬結合”的模式一定會成為未來主流。軟體定義汽車將佔據越來越重要的比例,隨之而來的高可自定義配置和高柔性交付,則是對現行汽車生產方式的一次徹底革命。
此外,隨著生產要素的加速流動,更多具有跨界視野的人才帶來的,一定是更具顛覆性和創新力的價值觀,這也為日新月異的汽車行業,提供了繼續向上生長蝶變的充分養料。
應該踐行長期主義理念
《瞭望》:新能源汽車的入局者越來越多,同時淘汰賽也在加劇,車企該如何保證競爭力,不被大浪淘沙?
張勇:順應時代,視轍而變,是企業要成功的關鍵所在。企業必須以科技創新、創造價值的理念為第一原則,匹配鼓勵創新變革、試錯容錯的團隊機制,建設重結果看過程的組織體系。
現在汽車行業正處於一個鉅變時代,電動化、智慧化、網聯化是大趨勢。汽車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軟體定義汽車,人才的頂層設計要先行一步,體系化建設新型高技能人才隊伍,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大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企業才能在激烈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
姜輝: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長期的持續性投入,應該踐行長期主義理念,為使用者提供覆蓋全生命週期的服務。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正成為融匯5G、AI、雲計算、大資料等前瞻技術的重要載體,需要車企擁抱新科技、新趨勢,不斷加強核心技術的自研攻堅,並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與頂級科技公司共建、共享、共贏。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作為耐用消費品,基礎的功能屬性仍然十分重要。車企需要具備包括智慧製造、供應鏈管理、質量保障、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的強大體系能力,才能持續打造安全可靠、質量穩定、體驗出色的汽車。
需要強調的是,隨著汽車產業的外延與邊界不斷拓展,與5G、AI、雲計算等前瞻技術的深度融合,汽車已經從一個硬體為主的工業產品,煥新成為一個自學習、自進化、自成長,軟硬兼備的智慧移動終端。
伴隨著產業格局的重塑,汽車產業由鏈式價值鏈競爭轉向網狀生態體系的競爭,新汽車科技公司應全力建設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產業鏈與開放融合的生態圈,形成獨有的有自研、有合作、優勢互補、網狀互通的生態化發展模式。
《瞭望》:在這一過程中,傳統車企和新勢力,誰更有優勢?
馮擎峰:傳統車企在造車經驗、市場認知、經銷網路、供應鏈佈局和資金實力上相對更加完備,造車基本功更為紮實。而在軟體研發、使用者體驗設計、創新迭代速度等方面面臨著挑戰和考驗。
新能源汽車屬於資金密集加技術密集的行業,需要大量持續性的資金投入和強大的技術做支撐,更繞不開團隊、生產能力、行業資源等體系能力的沉澱。因此,無論是新造車企業還是傳統車企業,都必須將掌握核心技術作為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斷思考和觀察全球汽車行業變化,在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基礎之上,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完整產品設計重塑,共同推進汽車工業更好地發展。
樊京濤:相比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有很多理念非常超前,特別是在網際網路造車領域,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迅速調整車型或者戰略,比傳統造車企業產品更新換代要快得多,並且一些新勢力企業的維修、售後理念比較創新、人性化。
但同時,傳統造車企業的很多優勢也是造車新勢力短期內無法比擬的。畢竟汽車是大宗機械類商品,對汽車工學、技術、品質等方面都有極高要求。對於傳統車企來說,優勢在於更成熟的技術實力,技術研發、造車平臺的一致性,以及產品品質、產品安全性等方面的保障。
“正按照自己的節奏與方向前進”
《瞭望》:如何看待一些人提出的“中國已經位列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第一集團”的觀點?
馮擎峰: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連續多年,同時在新能源相關技術的專利方面,中國也是全球第一。可以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無論從核心技術創新、產業鏈生態,還是品牌塑造和全球範圍的市場表現,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階段性成果。另外在與新能源汽車緊密相關的智慧化方向上,中國同樣屬於全球領先的第一集團,尤其在場景的多樣性和政策支援力度上中國具有後發優勢,也是未來智慧化的最佳實踐和發展平臺。
不過由於新能源汽車仍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未來產業格局仍然存在巨大的變化和機遇,因此我們需要時刻保持創新活力和危機意識。
趙昱輝: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援鼓勵,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活力空前。各車企在技術與產品上不斷推陳出新,相關服務配套體系持續完善,消費者對新能源產品的接受度與認可也在持續提升。因此有理由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正按照自己的節奏與方向前進,我們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有較強競爭力。
董玉東:我很認同這一觀點。從市場滲透率來看,截至6月,歐洲十國的資料為19.3%,而國內同期資料也達到了12.7%。可以說,目前國內的新能源市場,正處於政策導向+自發購買相互交疊的一個週期。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國在新能源市場的可發展深度,是遠大於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的。
從技術來看,與燃油車型不同的是,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技術儲備上與歐美日發達國家基本處於同一水準,部分細分領域可能還略有超出。即便是像晶片這樣的硬骨頭,我相信中國人一定能啃下來。
《瞭望》: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面臨哪些問題?
張勇:我認為有兩方面挑戰最突出,一個是安全挑戰及“卡脖子”技術問題,另一個是高品質智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仍然較低的問題。
特別是在軟體定義世界的時代,資料安全是企業和使用者共同關注的話題。當前,電動車向智慧電動車進化的趨勢越發明顯,L2級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超35%。新能源汽車在為使用者帶來高品質出行體驗的同時,自然也衍生出使用者隱私安全、網路連線安全、電子電氣架構安全、作業系統安全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
趙昱輝: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持續進步,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產業及自身的短板所在。比如在產品上存在續航焦慮以及安全問題,在服務上存在擁車、補能體系不完善、使用者溝通通達度等問題。
與此同時,智慧電動時代,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升級,正在向跨行業、多領域的生態共創轉變,打破了行業的界限。在我看來,從使用者端到產業鏈,從原材料到網際網路,都應該打破原有限制,大家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的構建。
董玉東:基礎設施發展與市場需求結構匹配不一。除一線城市外,大多數城市的公共充電設施主要還是圍繞出租及網約車需求進行佈局,個人使用者高頻目的地佈局略顯不足。同時,由於新能源補能時長遠高於燃油車,高峰時段高峰地點的排隊擁塞比較影響使用者體驗,比如今年國慶假期就出現了排隊充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