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華大智造IPO申報獲上交所科創板正式受理,擬發行股份不超過4131.9475萬股,且不低於本次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10%,募集資金25.28億元。
募集資金將投向華大智造智慧製造及研發基地專案、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基因測序儀以及配套裝置試劑研發生產專案、華大智造研發中心專案、華大智造營銷業務中心建設專案、華大智造資訊化系統建設專案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華大智造此前被外界熟知的是其基因測序儀業務,排在國內基因測序裝置上游TOP3。此次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華大智造目前實際上已形成基因測序儀業務和實驗室自動化業務兩大板塊,同時圍繞全方位生命數字化還佈局瞭如遠端超聲機器人、細胞組學解決方案、BIT(一系列結合生物科技(Biological Technology)和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軟硬體產品組成)等新興領域產品。
華大智造實控人系汪建,而汪建是A股上市公司華大基因實控人,這也意味著汪建有望再添上市平臺。
據最新招股書透露,申報前一年內,華大智造透過增資或股權轉讓引入的股東多達40多名。從2020年6月最新增資的資料來看,華大智造投後估值為220.49億元。
掌握基因測序技術高點
華大智造主要產品及服務涵蓋基因測序儀業務、實驗室自動化業務、新業務三大板塊。基因測序儀業務板塊包括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裝置、測序配套試劑、資料處理系統、售後維保服務及產品技術支援服務等。實驗室自動化業務板塊包括自動化樣本處理系統、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和樣本處理試劑耗材等產品。新業務板塊主要包括細胞組學解決方案、遠端超聲機器人、BIT產品等。
目前中國僅有三家公司能夠自主研發並大規模生產高通量的基因測序儀,華大智造是其中之一。
2011年,美國提出了“精準醫療”的概念,即精確發現病因和治療靶點,實現個性化精準治療,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2015年,“精準醫療”出現在奧巴馬的國情諮文中,而在精準醫療當中,基因檢測則是離不開的一個核心技術。
在基因測序行業,上游是基因檢測儀器、試劑耗材、軟體和基因組資料庫的研發與生產,中游提供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的遺傳疾病檢測、腫瘤檢測服務,下游面向終端使用者與醫療機構的服務與諮詢、全基因組資料庫、基因治療。
對於基因檢測產業鏈,裝置、試劑是基礎,上游企業對產品的定價直接關乎中游企業的成本。
十年前的基因測序領域,Illumina和Complete Genomics(CG)是全球領先的有基因測序儀的企業。長期以來,我國中游企業的命運掌握在這些跨國大型上游廠商手中。
2010年,華大集團從Illumina手中購入了128臺高通量測序儀,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
但也因為過於依賴Illumina的裝置供應,導致華大在Illumina面前沒有議價權,被迫承受Illumina一輪又一輪的漲價阻撓了華大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也讓華大認識到在基因測序領域,掌握上游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為此,華大集團2013年以1.176億美元將美國CG公司收入囊中,以CG公司的技術為基礎,打造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因測序儀。華大從早期的技術服務商,成為全球僅有的三家能自主研發並量產臨床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的科技公司之一。
2016年,華大集團將核心技術研發部門分拆獨立,正式成立華大智造,卡位基因測序行業上游,並且可以與Illumina爭奪基因測序儀的未來技術高點。從華大智造的角度來說,誰掌握了未來技術高點,就等同於掌握了未來基因測序行業的定價權。
而給予華大智造信心的是,中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超出全球平均水平,這一市場在未來十年內必然會進入萬億級別。
2017年10月,在華大基因主辦的第十二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上,華大智造攜兩款新的高通量測序儀亮相,拉開了國產智造測序儀的大幕。
關聯交易惹爭議
華大智造與華大集團的關聯關係亦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招股書顯示,深圳華大智造控股有限公司(華大智造控股)為華大智造第一大股東,持股41.15%;華瞻創投與CPE投資分別持股11.15%、7.1%,為第二、第三大股東。
華大智造董事長汪建透過華大智造控股、華瞻創投合計持有華大智造52.3%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同時,汪健目前持有A股上市公司華大基因32.99%股權,為華大基因實控人。
隨著上市程序的推進,華大智造與華大基因的業務往來被擺到檯面上。
財務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1-9月,華大智造實現營收8.02億元、10.97億元、10.91億元和17.4億元;淨利潤-4674萬元、1.08億元、-2.39億元和1.62億元。
同期,華大控股及下屬公司華大基因、華大研究院等為華大智造第一大客戶,各期銷售金額分別為7.95億元、10.14億元、7.63億元和4.03億元,營收佔比達到99.15%、92.38%、69.96%和23.19%。
其中,華大智造對華大基因歷年銷售金額佔營收的比例分別達到37.14%、53.44%、55.92%和21.81%。
華大智造在招股書中稱,公司與華大系的關聯交易具備必要性及合理性,公司客戶華大基因以及其他華大體系的關聯方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基因檢測服務及研發服務提供商,華大智造與華大基因為業務上下游關係,可為其提供測序儀及配套產品,二者業務需求的匹配度較高,各方從業務契合度、行業戰略安全等方面考慮,進行業務合作。
並解釋道,華大智造在華大集團中承擔著工具支撐的作用,定位於高階裝備製造業,華大基因深耕於基因測序服務領域,二者業務定位、產品型別存在明顯差異,不構成同業競爭,華大智造是上市公司華大基因的上游裝置和試劑供應商。
對此,華大智造對融中財經表示,除了為華大集團生態提供高效的工具支撐和服務以外,華大智造在海內外擁有一大批客戶,涵蓋企業、醫院、高校、科研院所及機構。隨著越來越多產品的上市和使用者數量的遞增,目前,華大智造業務佈局遍佈六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服務累計超過1000個使用者。
為確保公司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處於領先地位。從創立之初開始,華大智造始終鼓勵創新,重視研發工作,其核心技術主要系自主研發及持續改進的結果。2017年至2020年1-9月,公司研發費用為24,505.49萬元、25,356.83萬元、34,329.40萬元、48,640.68萬元,佔營業收入的30.54%、23.11%、31.46%、27.96%,高於同行業水平。
技術和研發,最核心的是人才。華大智造重視人才隊伍的擴充套件、培養和建設,不斷引進來自國內外行業高階人才,報告期末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約為34%,其中公司51%以上的研發人員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
截至目前,華大智造已取得境內外有效專利364項,涉及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裝置、高密度測序晶片耗材、自動化樣本處理系統和遠端超聲機器人等幾大類。未來,華大智造的產品將觸及生命數字化資訊獲取的更多維度,如質譜,分子診斷等。
估值220億,40+機構入場
頭頂“國內基因測序裝置第一股”的光環,華大智造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熱捧。
近兩年,華大智造在一級市場曾先後完成兩輪共12億美元的融資。2019年5月,華大智造完成超過2億美元的首輪募資,中信金石、松禾資本和東證資本參與投資。
2020年5月28日,華大智造官宣完成總額超10億美金B輪融資,由IDG資本、CPE領投,華興新經濟基金、國方資本、華泰紫金、鈦信資本、上海賽領、基石資本、上海鼎峰、國泰君安創投等跟投,老股東中信證券/金石投資、松禾資本等追加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該輪股權融資也是我國基因測序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股權融資。
除此之外,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1-6月,華大智造透過持股平臺及外部投資共進行過4次增資擴股:
2020年1月6日,華大智造以投後估值25.12美元(摺合約168.91億元人民幣)獲得中信併購、金石智娛、金石金汭、金石翊康、共贏一號、共贏成長、鍥鏤投資、松禾成長、松禾一號、東證騰驄、東證騰騤、松禾四號、Green Pine等股權投資。
2020年3月25日,華大智造以投後估值199.15億元計算,獲得共贏一號、Ascent Cheer、鼎鋒華禪、中洲鐵城、上海賽薈、上海賽領、平陽鈦瑞、鈦信一期、鎮江威詢、華蓋信誠、國君共欣、領譽基石、領匯基石、馬鞍山宏峰、廣發信德、青島西海岸、青島海控金控、紅華一號等股權投資。
2020年5月25日,華大智造以轉讓及增資價格按照投後估值213.50億元獲得上海國方、華泰戰新、蘇州華興、CPE、平陽鈦瑞、鈦信一期、豐盈六號、中信證券投資、金石智娛、金石金汭、三峽金石等股權投資
2020年6月24日,華大智造同意公司股本數由36,000萬股增加至37,179.05萬股,新增股本1,179.05萬股由天津鯤鵬、豐盈七號認購,認購價格按照投後估值220.49億元確定。
半年時間,透過4次增資擴股,華大智造估值從168.91億元提升至220.49億元,新增機構投資者超過40位。
有市場人士表示,如果華大智造不是很缺錢的話,是不會融資的,短期也不可能上市,但有資本的介入後,上市會是其必然的結果。早先,曾傳出過華大智造前往港股上市的訊息,不過最終還是選擇了科創板,可能考慮國內市場估值更高,而且測序儀板塊受到的關注最大。
參照華大基因上市前的融資情況,在華大基因準備上市前,有超過50家投資人(含中途退出者)透過關聯、非關聯的方式,為入股華大旗下的華大科技、華大醫學共計投資高達72.15億元,其中包含紅杉、軟銀、雲鋒基金、光大控股、深創投等知名機構。從A輪到上市,華大基因也經歷了5年時間,同為兩家公司基石投資者的松禾資本,2008年參與了華大基因的天使輪投資,2012年投華大基因的這些公司,成本在37元左右、後面2015年那波在55元左右。其實各路資本在華大基因這個專案上是沒賺什麼錢的。
本次上市融資,華大智造主要的目的是為未來一系列的研發設施建設籌備資金,包括在武漢的研發基地、測序儀相關的生產專案、研發中心等。其餘部分資金也用於營銷中心和公司資訊化系統的建設。因此預計未來幾年華大智造在研發和營銷上的支出可能還會繼續增長。
“目前的華大智造依然是行業的新生力量,依然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成技術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