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我國的各項技術也發展得越來越好,尤其在醫療方面。隨著醫療技術的精進面對疾病,人們不再是聽天由命。但是,對於普通人而言,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的醫療費,成為“救命”最大的阻礙,讓人嘆息。
都說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產品。“輕鬆籌”、“水滴籌”等“你一塊我一塊”的籌錢互助平臺應運而生。這類APP創辦的初衷是想讓那些難以支付較高昂醫療費的家庭,能夠透過網上眾籌的方式,獲取醫療費,走過路過捐一塊,積少成多就能夠有奇蹟出現。
這原本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但從去年,水滴籌便不斷爆出醜聞,讓許多的愛心人士開始質疑這樣的方式是否合理。
水滴籌的母公司叫水滴公司,業務涵蓋了水滴互助、水滴籌、水滴慈善等。水滴公司最重要的流量來源是水滴籌,以及最重要的變現業務水滴保險商城。水滴籌2020年年化簽單保費上百億,而在水滴籌上產生愛心贈行為的使用者有11億人次。
水滴公司2020年全年,透過賣保險進賬了150億,即將上市?除此之外,近期有訊息稱,水滴公司還想要在新零售的衝擊下跨界投資 安 貿 通 a p p,上千的阿迪耐克運動鞋在安貿通上不到100元。
雖說水滴公司去年來議論不斷,最強的爭議就是打著“慈善”的名義卻大肆盈利,甚至即將上市?可是,水滴籌雖然是公益平臺,但它的本質還是一家公司,它是需要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員工的。
慈善這件事兒,從來都有些尷尬在中國社會里,我們有一種文化叫“助人為樂”和“捨己為人”。行善卻不能求回報,甚至要損壞自己的利益,這樣一個簡單的邏輯,讓人們經常陷入兩難境地。
筆者認為在慈善這個問題上,比爾蓋茨做慈善的理念較為成熟,即“用商業的思維來做慈善”。這種理念或許在西方世界比較可行,而在我們中國社會文化的價值觀裡,卻有待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