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北京,記者 郭輝)訊,日前,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天海纜”)科創板IPO獲受理。據招股書資訊,其擬發行不超過1.35億股,佔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10%,同時啟用32億的募集資金,用於海纜相關三個產業專案及流動資金補充。
中天海纜是一家主要從事海纜、陸纜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業務的企業。股東機構方面,中天科技為大股東,持股85.67%,持股5%以上股東僅有員工持股平臺之一的天津毓鴻,持股比例為5.96%,此外,中天金投(即“中天投資”)持股3.38%。
其中,中天科技早於2002年登陸A股市場,目前總市值317億,其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為持股65%的薛濟萍。
科創屬性幾何
中天海纜業務發展重點為海纜,這是其主要盈利來源之一。上年度僅海纜業務一項營收就超24億,佔主業營收比重的40.62%,毛利77.29%。
海纜這一業務的技術含量幾何?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海纜有光電傳輸領域金字塔塔尖產業之稱,由於我國海洋資源研究及開發起步較晚,國內包括海纜在內的核心海洋裝備市場曾有一段時間被國外廠商主導。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為此分別釋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將海纜相關產品列為高階裝備製造、新能源、新一代資訊科技等產業的重點產品。
中天海纜在交流、直流、特種海纜領域,以及陸纜方面,均有一定國產自研自產能力,不同程度地補齊了前述高技術領域的部分需求。
據招股書,中天海纜目前已累積授權專利239項,含國內發明專利49項、國外專利4項。據悉,中天海纜研製了首根國產長距離三芯110kV海底光電覆合纜、國內首條投用的三芯220kV海底光電覆合纜,併成為國內少數幾家具備500kV超高壓交流海底電纜生產能力的企業;特種海纜領域,公司研製了拖曳纜、動態海纜、臍帶纜、集束海纜等,曾為重大深海科考專案提供了通訊和能源傳輸支援。
市場佔有方面,據國聯證券分析,中天科技此前一直是海纜領域的龍頭企業,中天海纜作為其控股子公司,分拆之後市佔率仍將穩居第一。另外,中天海纜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下屬各省(自治區、直 轄市)電網公司(含電力三產公司)及海上風電投資建設企業等主要客戶。
據招股書,本次發行募集金將全部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相關專案及流動資金補充,這些專案包括: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陸豐)中天科技產業園新建專案、特種海纜研發及產業化專案和中天大豐海纜系統專案(一期)。上述專案共計劃投入近36億,擬使用募集資金32億,資金缺口部分將透過公司自籌解決。
不過,儘管中天海纜已經有了一定技術積累與市場佔有率,但科創屬性最終能否獲得科創板認可還有待觀望。
隨著4月16日“4+5”科創屬性評價指引新規的施行,科創板對IPO企業的“科創屬性”稽核趨嚴。據《科創板日報》此前報道,今年5月以來已有4起單獨針對企業“科創屬性”的問詢。為此,中天海纜在招股書中特單列一節,從研發投入、研發人員佔比、主營業務研發專利、營收等方面,強調公司科創屬性符合科創板定位和標準。
海上風電政策成最大風險
據招股書所列公司“科創屬性”,中天海纜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4.95萬,已取得的發明專利中有48項應用於形成營業務收入的產品、研發人員佔比10.9%……不過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中天海纜在2020年營收狂60億,主營業務佔比達99.34%。
2018年至2020年,中天海纜營收分別實現45.3億、53.2億、59.7億,報告期內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5億、4.76億、8.75億,公司近一年營收符合“金額達3億元”的科創屬性評價指標。
此外,2020年公司海纜、路纜業務分佔總營收的40.62%、58.72%,二者毛利率分別為77.29%、22.50%。由此參照可比公司的二級市場估值,中天海纜預計公司市值將不低於10億元,因而選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稽核規則》第二十二條規定的標準上市。
中天海纜上述營收、盈利成績的取得,與行業下游市場——海上風電在過去幾年的熱火發展不無關係。
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0年,海纜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比重逐步提升,由2018年佔23.98%上升為2020年的40.62%,僅去年一年為公司貢獻了24億的營收。不過,海上風電也正在迎來系列政策變動,或將影響中天海纜及其相關行業的業績資料,為此中天海纜在招股書中做出兩項相關風險提示。
首先,海上風電專案正面臨補貼退坡趨勢。2004年至2020年,國家有關部門分多次壓低了海上風電的上網指導電價,此前該行業收益一定程度上依賴政府補貼。中天海纜稱,若海上風電行業不能及時降本增效,將降低終端市場的投資收益和建設需求,對包括海纜在內的產業鏈各環節企業產生不利影響。
其次,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去年發文,2021年12月31日後新增海上風電專案不再享受政府補貼。中天海纜預計,2021年底前將迎來海上風電專案搶裝潮,行業部分需求提前實現的同時,也可能透支此後的市場。
國開基金IPO前“離場”
據披露,中天海纜最早由中天科技和中天投資於2004年10月共同成立,其前身名為海纜有限。2020年9月,公司股東會決議減資轉股,原股東持股比例不變,轉為股份制後公司註冊資本減至4.8億。
從成立至今,中天海纜除歷史股東國開基金2020年3月作價1億向中天科技轉讓其全部(佔6.51%)股權,以及2020年11月中天海纜以5項員工持股平臺貨幣方式認繳的形式,完成報告期內第三次增資,報告期內未見重大結構性股權變動。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國開基金在中天海纜科創板IPO申報前提前“離場”。
國開基金是國家開發銀行2015年註冊設立的政策性投資主體。據招股書,國開基金在2016年6月透過增資擴股成為海纜有限股東。2018年初,國開基金仍持有中天海纜6.78%的股份。在經歷一次來自中天科技的增資之後,2020年3月16日,海纜有限股東會決議,同意國開基金將其所持公司6.51%的股份轉讓予中天科技,其他股東放棄優先購買權。
據招股書披露,國開基金、中天科技和海纜有限三家早前簽訂的《國開發展基金投資合同》有約定:國開基金該筆投資的期限為15年,每年享受投資額1.2%的固定分紅外,投資期限內或投資到期後,國開基金可要求透過中天科技回購或海纜有限減資的方式收回本金,中天科技亦可選擇按規定提前回購國開基金持有的海纜有限的股權。
不過,15年的投資期限未到,國開基金卻在IPO大機率巨利前選擇了“離場”,這背後有何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