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倪浩】據路透社10日援引訊息人士的話稱,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臺灣地區引發解放軍在臺島周邊海空域組織實施系列反制行動之後,拜登政府官員正重新考慮削減或調整對華加徵關稅的計劃,該計劃原本是為了緩解美國嚴重的通貨膨脹。
相關專家1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華關稅問題被賦予了更多的政治因素,從目前各種訊號來看,美國全面或部分取消對華加徵關稅的可能性已非常小。然而,貿易戰沒有贏家,如美國繼續保持對華加徵的關稅,其國內通脹等經濟問題只能更難解決,屆時美國只能“自咽苦果”。
據路透社報道,拜登團隊幾個月來一直在努力尋找各種方法,來減輕特朗普政府時期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帶來的成本,試圖遏制飆升的通貨膨脹。在11月美國國會中期選舉之前,降低通脹水平是拜登的一個主要目標。
拜登 資料圖
不過,在中方對佩洛西竄訪臺灣實施反制行動後,拜登政府官員重新考慮關稅問題,他們現在不想做出任何可能被中方視為升級局勢的事情,同時也在試圖避免被視為是在“退讓”。另據彭博社10日援引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的話稱,佩洛西竄訪臺灣導致的局勢緊張讓“減免部分中國輸美商品關稅”一事變得“尤其複雜”,且拜登政府希望“確保不會做任何可能傷害美國工人的事情”。
在過去一段時間,美國政府官員已就對華加徵關稅問題公開辯論很長一段時間,但始終未形成明確的一致性意見。而拜登本人態度也一直模稜兩可,未表露確切的傾向性。
為何拜登政府在取消對華加徵關稅問題上遲遲難以作出決定?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1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關稅問題在美國被賦予了更多政治因素,拜登政府認為,取消對華加徵關稅將會給其帶來巨大的政治壓力,且不完全符合他本人的對華經貿政策取向。
“拜登在延續特朗普對華貿易政策的同時,在一些領域採取了差別化的、更強硬的措施,這是拜登政府對華貿易政策的總體基調。”他表示,中美間的政治緊張局勢又使關稅問題承載了更多政治因素,進一步綁住了拜登政府的手腳。
據路透社分析,儘管諸如取消對華加徵關稅等選項被擱置,但拜登政府可能考慮透過關稅豁免等手段來解決國內一些行業要求降低關稅的呼聲。
公開報道顯示,特朗普政府2018年開始對華加徵額外關稅時,也啟動了豁免程式。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於2018年12月先後對2200項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採取關稅豁免。到期後,USTR又從中選擇了549項商品繼續豁免,該次豁免多數已於2020年12月31日到期。2021年10月,美國本屆政府迫於國內壓力,再次重啟豁免工作,並於今年3月23日最終決定繼續豁免,不過,原來的549項商品中只有352項被透過。
路透社稱,美國行業組織和140多名美國議員敦促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擴大對華產品豁免清單。
李永認為,從目前資訊來看,美國取消或部分取消對華加徵的額外關稅的可能性很小。由USTR出面以聽證會方式進行關稅豁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拜登政府試圖用這一方式避免所謂的政治敏感性,同時達到緩解通脹壓力的目的。
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儘管拜登曾多次表示降低通脹是優先事項,拜登和戴琪更傾向於把關稅問題作為處理中美關係的籌碼。
據美媒報道,美國今年7月的CPI為8.5%,較前值9.1%雖大幅回落,但仍處於40年來的高位,距離美聯儲2%的目標仍然相差遙遠。綜合彭博社和《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美國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租金上漲和服務業的通脹壓力仍在,美國核心通脹仍處於上行軌道。
“實際上,特朗普發起的對華貿易戰已經失敗”,李永對記者稱,美國不僅許多行業受到“反噬”,面臨嚴重的通脹問題,而且中美間四十多年形成的強有力的產業鏈並不是靠政治意志就能發生改變。在全球產業鏈條上,美國尋求的其他所謂替代國都表現出各種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只有中國持續保持穩定和可信賴性。
資料顯示,中美貿易額除2019年同比有下降外,其他年份均處於增長態勢。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美貿易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增長,2022年前7個月,中美貿易總額達到2.93萬億元,同比增長11.8%。
汪文斌 圖源外交部網站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1日在回應這一問題時表示,中方已多次指出,貿易戰沒有贏家,美方單邊加徵關稅不利於美國,不利於中國,不利於世界。儘早取消關稅有利於美國,有利於中國,有利於世界。他同時表示,當前臺海局勢緊張的前因後果一清二楚,美方是主動挑釁者和危機制造者,美方不要指望中方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而應當老老實實回到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