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論起當前市場的熱點品種,可轉債不可缺席。一同帶來不菲收益的,還有可轉債基金。包含可轉債的一眾固定收益增強型產品也成為搶手貨,不僅成為基民“固收+”理財的重要工具,也成為不少基金公司所看好的一大賽道。
資料顯示,2021年11月基金持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可轉債市值分別達到1041.85億元、806.77億元,較2020年末分別增加396.1億元、344.67億元;持有市值佔比分別為26.35%、25.84%,較2020年末分別增加6.28個百分點和0.48個百分點。
事實上,今年中證轉債指數跑贏了不少股票指數。但目前轉債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也處於近幾年來的最高位置。不過,也仍有結構性機會可以尋找。整體而言,轉債市場自2017年以後持續擴容,轉債數量規模達到空前的400只,有足夠空間挖掘個券和行業輪動的超額收益,這是轉債產品業績差異擴大的基礎。
進一步來看,可轉債的配置應根據A股風格變化而調整,後續股市風格將向基本面改善方向轉變,基建、消費、金融、家電建材等方向景氣度有望提升。而今年的高景氣賽道如新能源板塊的後續表現,取決於其能否獲得增量資金。
可轉債表現亮眼
可轉債近來行情火熱,昔日乏人問津的“小品種”,已成今日炙手可熱的“大明星”。
今年中證轉債指數跑贏了不少股票指數。資料顯示,截至12月30日收盤,中證轉債指數漲幅近18%。不僅遙遙領先於主要的純債指數,也大大超過了上證指數、深證成指、滬深300等A股常用基準指數。
與此同時,個券表現同樣亮點紛呈。例如,英科轉債於1月25日最高漲至3618.188元,創造了可轉債價格的新高度。Choice資料顯示,最貴的三隻可轉債恩捷轉債、晶瑞轉債和中礦轉債已經超過460元。在404只可轉債中,200元以上的可轉債多達42只,低於100元的只有2只。
不僅價格步步高,可轉債成交規模也是年年漲。Wind資料顯示,截至12月22日,2021年可轉債市場(公募品種)總成交15.26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2019年,可轉債成交額才首次突破1萬億元,2020年便逼近10萬億元,2021年進一步放量超五成,近三年市場成交規模上演三級跳。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轉債指數漲幅較好,主要是因為可轉債對應的正股指數跑贏部分股票指數,同時轉股溢價率處在高位。海通證券也表示,得益於權益市場風格,可轉債走出了獨立行情,乘勢而上。9月中旬至10月初市場調整,之後指數再度走高,市場中的低價券逐步被“消滅”。今年是可轉債大年,估值抬升、中小市值風格佔優帶動轉債指數向好。
成“固收+”重要配置方向
可轉債的亮眼表現也激發了公募基金的投資熱情。
有資料顯示,2021年11月基金持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可轉債市值分別達到1041.85億元、806.77億元,較2020年末分別增加396.1億元、344.67億元;持有市值佔比分別為26.35%、25.84%,較2020年末分別增加6.28個百分點和0.48個百分點。
而作為可轉債投資的主力軍之一,可轉債基金的表現同樣堪稱強勢,今年債基收益榜前30中可轉債基金就超過三成。
事實上,今年以來,在投資風格極度搖擺背景下,股債市場也是跌宕起伏,而兼具股債投資之長的固收增強型策略基金即“固收+”基金成為基金髮行市場上的一大重要品類,受到了投資者的廣泛青睞。而從機構配置“+”的方向來看,可轉債無疑是最熱門標的,特別是2021年以來,中證轉債指數跑贏偏股基金指數,不少可轉債基金更是跑贏主動權益基金。
浙商證券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可轉債持倉市值再創新高,達2187億元,較二季度末環比提升19.38%。其中,“固收+”基金自2019年一季度以來增配可轉債規模已接近1500億元,單是2021年三季度末可轉債持倉環比增速就達到23.3%,基金增配可轉債的趨勢已確立。
資料顯示,截至12月22日,今年新成立“固收+”基金超700只,相比去年全年增幅超39%,募集總規模突破1萬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超越了過去三年的發行規模的總和,成為了市場上的“當紅炸子雞”。
景順長城基金表示,“固收+”實質上是一種投資策略,即大部分資產投資於固收類資產,在力爭獲取穩健收益基礎上,透過“+”多種策略,力求提高組合整體收益。目前,“固收+”公募產品主要包括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型基金、偏債FOF等。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景順長城基金指出,單一領域投資難以滿足投資者收益預期,“固收+”可充分利用資產配置的優勢,把握股債投資機會,較好兼顧收益及波動要求。
從投資體驗上看,《中國居民穩健理財發展報告》統計,從歷年的資料來看,採用“固收+”策略的產品給予基民參與投資的體驗感較佳。在收益表現方面,2015年以來,在絕大多數年份“固收+”產品可實現正收益。最近3年(2018~2020年),“固收+”基金年化收益均值為7%,最近5年(2016~2020年)為4.1%;最大回撤均值分別為6.3%和8%。
波動料將加大
工銀瑞信基金表示,可轉債具備“攻守兼備”的獨特優勢,相對普通債券其票面收益率通常較低,但可從正股上漲中受益,相對普通股票,可轉債具有基本的票息,防禦性更強。光大證券表示,在再融資制度不斷完善及需求端為導向的背景下,可轉債正處於紅利階段。
展望2022年,得益於部分債券在2021年的出色表現,尤其從債券型基金的業績排名來看,頭部產品多與可轉債基金有關,如前海開源可轉債、廣發可轉債、天弘弘豐增強回報等。有機構分析指出,轉債市場將繼續發揮其權益+固收的投資優勢,並有可能延續2021年強勢。
景順長城基金指出,目前轉債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處於近幾年來的最高位置,但仍有一定的結構性分化,溢價率大幅壓縮的可能性也較低,市場仍有結構性機會可以尋找。
廣發可轉債債券基金經理吳敵表示,基於對權益市場的中期判斷,轉債市場仍有望存在較多結構性機會,且轉債市場擴容後投資價值有長期的系統性提升。不過,吳敵認為,高估值基礎上難免波動加劇,且年底可能面臨風格切換的契機,切換過程中產品淨值可能經歷不小的波動。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投資期限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進取型轉債基金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投資者。
吳敵進一步分析稱,2007年、2014年兩輪行情中存量轉債僅不到30只,期間轉債投資者持倉品種較一致;但轉債市場自2017年以後持續擴容,轉債數量規模達到空前的400只,有足夠空間挖掘個券和行業輪動的超額收益,這是轉債產品業績差異擴大的基礎。
對於今後一個時期的配置策略,吳敵認為,轉債的估值或許並不是核心矛盾,關鍵在於正股。“從下半年起,市場環境中流動性相對充裕,高景氣成長行業相對稀缺,這也支撐了例如電動車等少數高景氣成長賽道的高估值。近期此類熱門成長板塊出現調整,如果調整還會持續,或許會是比較好的建倉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