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大宗(01733):淨利增6倍確認業績高彈性,後市或續演長牛行期
時至2022年一季度尾聲,回顧開年以來資本市場的表現,受地緣政治“黑天鵝”、美國緊縮預期加碼、國內外疫情反覆等負面因素擾動,全球各主要市場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承壓。
不過,也並非所有權益資產都受到了外部利空的衝擊。比如,在一片肅殺之中,能源類資產大有“風景這邊獨好”的意味。
智通財經APP認為,Q1大宗商品與能源類股票強勢的背後,既有市場擔憂地緣政治衝突會加劇實體經濟通脹的恐慌情緒影響;又反映了全球視角下資本開支的不足限制瞭如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中長期的產能擴張,在供需緊平衡的大背景裡商品價格易漲難跌。
結合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亦可以窺見相關行業的高景氣。資料顯示,今年1-2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7倍,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1.55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3.8%……
週期的魅力在於,你明知道它會有來臨的時候,可當它真的來臨時,你仍然會心潮澎湃。
“煤飛色舞”行情不期而至,在二級市場上又有哪些標的可供投資者重點跟蹤呢?
恰逢年報季,智通財經APP篩選後發現,港股市場上的易大宗(01733)或為週期股裡的“滄海遺珠”。儘管去年來便有聰明資金湧入並階段性推高股價,公司2021年初至今股價漲幅已超5倍,但風物長宜放眼量,相比於未來資源類股票潛在的年線級別的大行情,易大宗的“主升浪”或許仍未到來。
年報確認業績高彈性
作為綜合性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商,易大宗的業績與上游大宗商品市場的冷熱高度相關。通覽易大宗的此份財報,公司的業績可謂迎來了全方位的回暖。
核心財務資料來看,2021年易大宗實現收入411.84億元(港元,單位下同),同比增長87.4%;歸母淨利潤34.62億元,同比勁增649.35%。
分業務看,易大宗的收入來源於加工及買賣煤炭與其他產品,以及供應鏈綜合服務兩個板塊。其中,前者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報告年度內實現收入402.02億元,佔收入的比重約為97.6%。
而若按行業對易大宗主要產品或服務線進行分類,則期內公司的收入主要來源於煤炭、石油及化工、提供供應鏈綜合服務、鐵礦石、焦炭、有色金屬和其他共計7個類目。
其中,年內煤炭相關收入為361.07億元,佔比約為87.7%;石油及石化產品相關收入為30.08億元,佔比7.3%。除此以外,其餘各項產品的收入規模均相對較小。
縱向對比各細分產品歷史收入表現,可知2021年易大宗除有色金屬類產品外,其餘各類產品收入較上一年度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作為業務基本盤的煤炭類產品貢獻了公司業績的最大增量,同比漲幅達到97.9%;而焦炭類產品雖然基數小,年內收入僅為1.12億元,但增幅高達1843%。
回溯報告年度內易大宗收入大幅提升的緣由,主要可歸納為三點:其一,公司將澳大利亞焦煤銷售至此前未曾開發的日本、馬來西亞、德國等市場,並與美國、加拿大的供應商建立業務聯絡,為公司帶來可觀收入增量;其二,得益於其在中蒙跨境運輸方面多年的深耕,公司實現了新增口岸進口零的突破,搶佔了相關市場的份額;其三,煤炭尤其是焦煤價格的上漲,亦令身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焦煤進口商的易大宗大為受益。
伴隨收入規模的擴大,易大宗的各項盈利指標亦呈同向增長,其中歸母淨利潤增幅更是超過6倍,彈性之強可見一斑。
持續受益能源景氣格局
結合資本市場走勢來看,儘管不少能源、資源等週期類股票的強勢走勢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現階段市場對於本輪週期股行情持續性的分歧仍較大,同時抱有恐高情緒的投資者亦不在少數。
但誠如文章開篇所述,今年Q1週期股的行情或許並非僅是事件性因素刺激,當前資本市場或正處於新一輪週期股大行情的早中期階段。
也正是基於這一判斷,智通財經APP認為接下來投資者需重視如易大宗等標的的中長期配置價值,後市逢股價回撥梯度建倉有望成為跑贏大盤的可行策略。
目前,就供需關係而言,細分品種如石油、煤炭等均處於緊平衡狀態中,且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供需緊張形勢料將難有明顯改善。
先來看“大宗商品之母”石油,市場有觀點認為此輪原油價格上漲的核心原因是地緣政治衝突,但事實或許並非如此。
根據國泰君安證券的研報,當前全球油價中樞上行的根本原因在於行業長期資本開支投入不足導致供給端缺乏彈性。換言之,即便沒有地緣政治因素影響,油價走高也是必然事件。
上述研報選取了CHEVRON、SHELL、EXXON MOBIL、TOTAL、BP、ENI、EQUINOR和CONOCOPHILLIPS等8家最具代表性的國際石油公司,該8家企業合計佔全球原油產量的11%。資料顯示,該8家企業2022年的資本開支整體預計將較2021年增長16%-21%,但就絕對值而言遠低於2019年的水平。
智通財經APP認為,就當前形勢而言,頭部石油企業擴產意願不足並不令人意外。回溯歷史,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不少石油企業現金流及淨利潤大幅惡化;而隨著當前油價的抬升,相關企業經營業績大幅好轉,且普遍釋放了給予投資者更高回報的訊號。在此背景下,相比於時間週期更長的“積極擴產-業績好轉-股東回報增強”的邏輯鏈條,股東們或更樂於見到企業兌現高分紅及股票回購預期而非大幅擴產能。
“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伴隨油氣擴產大時代的落幕,供給缺乏彈性的硬性限制下,石油價格維持高位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相比於石油,與易大宗業績關聯度更高的煤炭行業的景氣狀況亦有望超出市場預期。
首先,需求側來看,根據IEA的資料,2021年全球煤炭總進口量約為13.71億噸,同比上升2%;前5大煤炭進口國或地區中,僅印度略有下降。而展望後市,根據IEA的觀點,全球煤炭需求在2021年強勁復甦後增速將放緩,並預期將於2024年創下歷史新高。
而供給側方面,支撐煤炭價格強勢的因素或不僅不會減弱,反而會進一步強化。根據IEA資料,2021年全球煤炭總產量為78.9億噸,同比上升5%,但仍未恢復至2019年生產水平。
更為關鍵的是,觀察海外主要煤企近10年的資本開支情況,整體也處於收縮排程中。處於相對低位的資本開支狀況,無疑將抑制煤炭的中長期產能擴張。
另據IEA對海外主要煤礦建設專案的梳理,預計2022年-2025年新建專案投產產能分別為0.61億噸、0.61億噸、0.36億噸和0.36億噸,增量較2021年的1.44億噸將明顯回落。
綜合供需兩端看,煤炭需求負增長的拐點遠未來臨,同時煤企資本開支的不足將限制中長期煤炭產能的擴張,全球視角看未來煤炭的價格易漲難跌。
而具體到與易大宗業績強相關的焦煤品種上,國內“穩增長”政策背景下基建行業料將持續發力,焦煤的需求側支撐力度較大;而供給方面,蒙煤和俄煤是我國主要的供應國,目前蒙煤進口受蒙古國疫情反覆影響較大,而俄煤進口則受限於貿易結算,疊加國內供給增量有限,未來焦煤供給偏緊格局料將延續。
綜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看,易大宗的核心產品價格均有望保持強勢執行。此外,在國內能耗管控趨嚴、雙碳目標的大趨勢下,我國對於進口優質焦煤的需求料將持續增強,作為領先貿易商的易大宗在其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疊加大宗商品牛市,公司業績與股價的反轉或才剛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