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投資者 警惕“殼”市場虛假回暖
本文轉自【zqrb.cn】;
逾30家ST公司年內股價累計上漲30%
本報記者 桂小筍
今年以來,ST類公司的股價漲勢明顯。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以3月23日收盤時的股價計算,今年以來,已有超過30家ST類公司的股票累計上漲幅度超過30%。對於這種現象,有投資者認為,IPO稽核趨嚴,倒推這對借殼上市或是一種“利好”。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專家普遍建議,投資者不應對借殼上市盲目樂觀。“借殼上市的難度並不低於IPO,投資者應審慎判斷ST股票的投資價值。”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
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在年內股價累計上漲明顯的ST公司中,有多家公司股價累計漲幅已經翻番。
其中,*ST眾泰在公告中提及,公司股票自今年1月12日至3月22日收盤價累計漲幅為252.63%,累計換手率為92.42%,在此期間,多次觸及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因近期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為維護投資者利益,公司將就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情況進行核查。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3月23日開市起停牌,自披露核查公告後復牌。此前,*ST眾泰還發布公告稱,2020年度由於公司缺乏流動資金,整車生產幾乎處於停滯狀態,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汽車配件的銷售。公司目前處於預重整的狀態,是否重整成功仍具有不確定性。
此外,*ST聯絡股價累計上漲幅度也超過了100%,公司在3月23日釋出的公告中提及,公司不存在違反資訊公平披露的情形。公告同時提及,目前公司母公司存在部分銀行債務逾期,部分銀行賬戶、固定資產和股權資產被查封凍結的情形。另外,公司此前曾收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今年以來,多家ST板塊公司股價累計上漲明顯,“是有投資者認為借殼的稽核標準與IPO等同,但是對於一些明顯不符合IPO的專案,借殼的可操作空間更靈活,這讓兩市的ST板塊感受到了利好。”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註冊制發行並不意味著放鬆監管,近期交易所對IPO事項頻頻問詢就已經向外界傳達了監管層的態度。現在看來,註冊發行制下IPO的門檻並不像預期那樣低。不過這並不能得出殼市場就此回暖的結論,借殼上市的難度並不低於IPO,投資者應審慎判斷ST股票的投資價值。
而且,從一些ST公司過往的資訊中可知,被立案調查、處罰的事項時有發生,對此,王智斌介紹,無論公司是否被借殼,均不影響該公司作為獨立法人對外繼續承擔法律責任。
公開資訊顯示,在過往的借殼上市案例中,投資機構的助力不容小覷。
對此,青桐資本副總裁陸雋皓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解釋,借殼上市是透過一種“曲線救國”方式,達成登陸二級市場的願景。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不管專案是直接IPO還是借殼上市,只要能順利登陸二級市場,都不失為好的退出渠道。
不過,陸雋皓也坦言,IPO趨嚴,有可能會使更多公司選擇借殼上市,並帶動ST股股價上漲。“另一方面,這也可能會推高借殼上市的成本,導致退出收益的下降。對於投資人來說,需要考慮的是投資收益和回報時間之間的平衡,因此不管是直接IPO還是借殼上市,哪種方式能更快地帶來更高的回報就會是重點考慮的退出渠道。”陸雋皓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