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悲劇:39歲投行MD離世,在國金工作16年
3月1日,有業內人士稱,國金證券釋出訃告,公司投行一位39歲的員工在2月的最後一天突然辭世。
訃告稱,2021年2月28日,陳姓員工因呼吸心跳驟停離世。該名員工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於2005年入職國金證券,任職至投行執行總經理(MD),終年39歲。
從證券業協會登記資訊來看,該名陳姓員工於2007年入職國金證券。若以訃告公示的時間計,該名員工已在國金證券從業16年。
上述機構人士稱,據聞陳姓員工家裡有三個小孩,剛過完年,對一個家庭來說,挺悲劇的。
實際上,“金融民工”以外,今年年初,拼多多年僅23歲的98年員工猝死、餓了麼43歲的騎手猝死等案例,將人們從繁忙的工作中拉出來,都在提醒“打工人”們要注意身體。
此外,最近在股市中非常活躍的有色金屬行業,也於近日發生過員工猝死事件。2月3日,銀漫錫礦出現安全事故,一位工作人員猝死使得該礦被迫停產。
央視新聞曾報道稱,我國每年有60萬人猝死,其中43%的人在40歲以下。有更多的人最終不堪壓力離世,而人們並沒有關注到。
但越來越多的猝死案例成為網路話題,在給“打工人”敲警鐘。
早在2020年初,丁香醫生曾釋出《2020國民健康洞察報告》,根據報告中的資料,有大約53%的人曾擔心自己會猝死,而年輕的95後和00後中,就有7%和9%的人甚至每天都擔心自己猝死。
發力的國金,開年股權承銷收入躋身行業前5
據業內人士稱,這次事件中的國金證券,近年發展並不十分平穩,工作壓力不小。
2020年,屬於中等水平的國金證券研究所,離職16名分析師,離職人數在全行業研究所中排名第四;投行則共有6名保代離職,相對而言顯得“正常一些”。
但是,作為中小券商的國金投行,2021年開年卻給出了不錯的成績。
根據2月末的資料統計,國金證券2021年股權承銷保薦規模達65.77億元,排名行業第8;而其產生的收入為1.93億元,排名行業第4,一度超過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國泰君安等頭部公司。
但國金證券的部分專案,遭到市場詬病
只是,業績資料雖然精彩,國金證券經手的部分專案,卻遭到市場詬病。
2020年8月初,由國金證券承銷保薦的西域旅遊在創業板上市。上市後,西域旅遊的股價自9月到達過最高點後,隨後開啟一路下跌。
至2021年1月28日,西域旅遊上市不到半年的時間,即釋出《關於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提示性公告》。
該公告稱,預計公司2020年度扣非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985.00萬元至-6,185.00萬元,預計營業收入為4,900.00萬元至5,080.00萬元。而根據創業板上市規則,若公司2020年度經審計後的淨利潤(扣非前後孰低)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2020年年報披露後就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而另一隻2020年5月由國金證券保薦上市的科創板企業吉貝爾,則在上市半年後的2021年2月,一度跌破23.69元/每股的發行價。
這引得部分業內人士質疑,國金投行在追求業務規模與業績的同時,是否放棄了風控在“趕超”同行。
延伸:兩個月40名基金經理離任,發生了什麼?
今年年初,基金經理出現離職小高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Wind資料統計,截至2021年2月28日,今年前兩月已有40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34家基金管理人。
在離職的基金經理中,不乏市場上知名的基金經理,有的基金經理近年的業績收益排名前十分之一,但也有不少離職的基金經理業績墊底。
“年初基金經理離職比較多,一方面和年度考核有關,業績較差的基金經理可能就被考核掉了,也有一些基金經理可能有了更好的去處,奔私,或者是轉型了;另一方面,今年前兩個月市場波動比較大,1月份大漲,2月份又大跌,這也是導致人員流動的一個市場大環境。”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而對於不少基金公司而言,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如何留住優秀的基金經理,也成為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題。
40位基金經理離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Wind資料統計,截至2月28日,2021年以來已有40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34家基金公司,其中,博時、嘉實、華泰柏瑞、銀華、泰達宏利、泓德等基金公司均有2人離職。
年初離職的基金經理中不乏比較知名的基金經理。比如,博時基金研究總監王俊。
王俊之前管理的博時新興消費主題基金,截至2021年2月28日,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4%,最近一年的收益率為40%,最近兩年收益率95%,最近三年收益率105%。其近年基金業績排名一直在前50%,最近3年收益在同類基金中排名為395/2487。
記者發現,年初不少離職的基金經理的業績均表現不錯。比如招商基金研究部負責人李亞,其管理的招商中國機遇,近1年、近2年、近3年的收益排名皆是在同類基金的前1/10上下浮動。
業內估計,離職基金經理們的一大去處可能是同業。
而從各家基金公司在任基金經理來看,不少也是來自於同行。比如Wind資料顯示,銀華基金來自同行的基金經理有6位,此外也有來自私募、券商。這或意味著,同行流動是離職基金經理的一個常見的選擇。事實上,基金經理最常見的同行間跳槽是從中小基金公司到大基金公司。
而最近兩年A股市場的行情比較好,也出現一些基金經理奔私的現象,最著名的比如去年5月東方紅明星基金經理林鵬離職奔私。
此外,由於資管行業大發展,銀行理財子公司、券商等行業對基金經理的需求也在增加。
“基金經理離職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是為了更好的收入或者更好的職位。”格上理財首席策略師張婷說。
不過,也有部分基金經理是“被動離職”。
記者發現,有不少離職的基金經理的年度排名墊底,比如有兩位今年1月離職的債券型基金經理,他們管理的定開純債基金近1年來排在同類近3000只基金的最後30名,近2年來收益也排在最後20多名。
一位今年2月份離職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經理,其管理的基金近1年業績排在全市場後1/10。其基金經理在職時間僅為一年零兩個月。這可能意味著這家基金公司的考核週期為一年,而不理想的業績或是其離職原因。
考核機制之變
“如果考核週期為一年的話,基金經理的壓力很大,業績排名在同行50%以下會被警示,如果排名在後三分之一,就可能會被淘汰。此外,基金經理排名也與年終獎和基金經理的收入直接掛鉤。”有基金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據悉,目前基金公司的業績考核週期一般是1-3年。
多家公司向記者表示,考核週期已從一年改為三年,基金經理們都鬆了一口氣,到年底時壓力沒那麼大,不必為追求一年的業績而調倉衝業績。
“如何留住和吸引優秀的基金經理是各家基金公司一個重要課題。比方說採取股權激勵、獎金薪酬激勵等方式讓基金經理有成就感和獲得感。”楊德龍表示。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該公司對於基金經理的考核,已採取“輕排名重收益”的理念,採取兩個“532”考核體系。
一年考核優先考慮基金持有人的正回報,50%比例為業績正回報、30%為超越比較基準回報、20%為業績排名;三年考核鼓勵堅持長期投資理念、適度淡化短期排名壓力,50%考核當年業績、30%考核上一年度業績、20%考核前年業績。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這體現出公司對人才的考核要求,以為客戶創造絕對收益為目標,看重長期業績而不是短期排名。
不過,基民們是用腳投票,當看好的基金經理離職後,投資人應如何選擇?
對此,張婷表示:”基金經理對基金影響至關重要,尤其是主動管理型別的基金經理,每個人的操作風格以及能力圈都不一樣。一旦基金經理離職,基金可能會面臨投資風格的變化,因此,如果遇到基金經理更換,我們需要觀察新任基金經理能力如何,過往產品的業績如何,如果表現較弱,建議贖回,如果沒有歷史業績,也建議贖回進行觀察。”
楊德龍同樣建議:“對基民來說,如果看好的基金經理離職,可能要重新考慮是否繼續持有這個基金,要考察這個新換任的基金經理歷史業績如何,以及投資風格是不是價值投資,再決定是否繼續持有基金,因為經理離職對於基金業績的影響比較大。”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