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保險公司2020年4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陸續進入尾聲,而在各保險公司的成績單中,華匯人壽的成績尤為值得關注。在保費收入連續4年下滑後,華匯人壽2020年全年保費收入再度縮減至981.5萬,跌破千萬,虧損也多年延續不止,全年淨虧7072.5萬元,增虧超兩成。
成立於2011年末的華匯人壽,僅在2012年披露年報資料,2013年,因股權糾紛收監管函而業務、投資受限後,華匯人壽業務經營逐漸停滯,儘管2019年4季度開始已不再有監管約束,但華匯人壽仍難重啟,藍鯨保險調查發現,華匯人壽目前已無產品公開在售,管理層也難以正常運作。業內建議,華匯人壽未來自救,還需在捋順股權架構的基礎上,明確戰略按部就班執行,同時重新搭建銷售渠道,通暢產品銷售通道。
2020年成績單:保費跌破千萬無產品在售,淨虧7072.5萬增虧超2成
具體來看華匯人壽2020年的業績表現,4個季度,華匯人壽分別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06.85萬、417萬、180.14萬、177.51萬,合計實現保費收入981.5萬元,相應的,2020年4個季度,華匯人壽也一直處於虧損趨勢,四個季度分別虧損1509萬、1240.4萬、2842.39萬、1480.67萬,合計淨虧損7072.5萬元。
保費收入“單薄”,虧損持續,對於華匯人壽而言並非突發現象,成立於2011年末的華匯人壽,僅在2012年第一個完整經營年度披露年報,隨後每年均以暫緩披露公告取代年報披露,而根據從2016年開始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來看,華匯人壽的業務,早已開始下行。
2016年,華匯人壽全年合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8.9億,而在次年,即出現斷崖式下跌,僅實現2.33億元,2018年,保費收入再度驟減,全年僅實現保費1996.94萬元,同比縮水幅度超過9成,2019年,華匯人壽保費規模縮減至1215.8萬元,直至2020年,跌破千萬,全年保費收入僅達到981.5萬元。
同期,虧損也一直延續,2016年至2019年,華匯人壽分別虧損7099.34萬、6438.08萬、7138.43萬、5824.92萬元,而2020年,虧損呈現加大趨勢,較上年增虧1247.58萬元,同比增虧超2成。
而與之呈現相反趨勢的,是華匯人壽始終高企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截止2020年末,華匯人壽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1454.58%,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處於較高水平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說明華匯人壽發展的業務有限,資本並未進行大量消耗和充分利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主任郭振華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
業績經營資料背後是華匯人壽業務停滯的窘境,藍鯨保險查詢華匯人壽官網發現,產品中心下空空如也,產品基本資訊中詳列的“經營的保險產品目錄及條款”中的產品,除“華匯人壽團體定期壽險”外,其餘產品條款後均註明“已停售”。
根據藍鯨保險早前報道,2017年至2019年,華匯人壽官網即僅有“樂享安泰重疾保障計劃”一款產品在售,而目前該款產品也已停售。華匯人壽官方客服向藍鯨保險表述,“根據監管部門的檔案要求,公司此前在售的產品已經全部下線,目前正在積極研發新的產品,並積極向監管報備”。
“常規保險產品設計研發、報備並不需要太長的週期”,郭振華向藍鯨保險提示,長期未有產品上線,也不可能是因產品設計週期長、等待審批所致。
“人身險產品並不是可以簡單出售的產品,渠道鋪設是產品推進的基礎,需要透過個險隊伍搭建、線下機構建設、網際網路渠道鋪設、銀保渠道合作等進行搭建和暢通”,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向藍鯨保險分析道,而對於業務停滯已久的華匯人壽而言,各個渠道打通幾乎要從零開始。
已無監管措施但管理運作仍難恢復,業內建議:首先落實戰略、暢通渠道
無論是年報緩期披露,還是產品停售,華匯人壽都將理由歸於監管要求。那麼,監管又為何對華匯人壽業務發展按下暫停鍵?因涉及股東代持問題,早在2013年5月到9月期間,華匯人壽曾因股權糾紛陷入多起訴訟案件,股東動盪之下,原保監會向華匯人壽下發監管函,要求華匯人壽嚴格控制業務規模,資金運用範圍僅限於銀行存款和債券,且不得開展債券回購,同時要求華匯人壽暫緩購置辦公樓等大額固定資產。
這封監管函的約束效力始終持續,然而華匯人壽整改卻並未獲監管認可,2017年,原保監會再度向其下發監管函,指出其在股東股權、“三會一層”運作、關聯交易、合規與內控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責令華匯人壽進行整改,並表示下一步將依法對華匯人壽違規股權進行處置,跟蹤整改結果,並使情況採取進一步監管措施。
華匯人壽也在此前多個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提示正在執行這兩封監管函的監管措施,直到2019年4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華匯人壽才在償付能力報告中表示,報告期間監管機構對公司沒有采取監管措施。
儘管監管措施已經取消,但顯然威力仍在,目前華匯人壽並未有新產品推出,而在近期的多封信披檔案中,華匯人壽也表述,按照監管函要求,公司目前正在開展公司治理整改工作,因此,部分內容無法報送。
業務停滯已久的影響,還在於目前華匯人壽管理層仍未進入經營常態,多位董監高人員處於擬任狀態,9名董事中8名為擬任狀態,監事會5名成員中,4名擬任,1名辭職。華匯人壽也表示,鑑於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暫時無法正常運轉,為保護公司治理機制和日常經營管理平穩運轉,自2016年3月起恢復公司經營管理委員會執行機制。
華匯人壽的痼疾,根源在於股權結構,一位人身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股東之間利益關係錯綜複雜,難以處理,在嚴監管趨勢之下,若公司股權問題長期無法自行解決,或會有監管介入。
而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華匯人壽目前的表現是業務停滯,並未出現資金風險或危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監管介入也難以處理,還需要華匯人壽自救。
如何自救?“華匯人壽需要首先捋順股東股權關係,保證出資方合法合規性,同時完善三層一會的治理架構,重新召開董事會,改選管理層”,一位保險業內人士提出建議。
徐昱琛則進一步建議指出,“使業務經營重新走入正軌,一在戰略,有明確的戰略方針,制定問題解決與業務佈局的詳細規劃,根據具體戰略方案一步步進行落地執行,戰略是具體實施動作的前提與指引;二在渠道,搭建好業務渠道,使產品能夠與消費者見面,順暢產品推廣渠道。(藍鯨保險 石雨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