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靠賣雞享譽全世界的老字號要上市了
又一老字號品牌向資本市場發起了衝擊!
據證監會官網7月6日資訊披露,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已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書,擬在滬市主機板上市。
招股說明書資料顯示,德州扒雞本次擬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不超過3000萬股股票,計劃募集資金7.58億元,其中,4.5億元用於德州扒雞(蘇州)有限責任公司新建食品加工專案;7094.04萬元用於速凍扒雞生產線建設專案;此外,2.37億元用於營銷網路及品牌升級建設專案,也就是說此次募資總額的31%被用於營銷和品牌升級。
壹
中國的飲食行業從古至今向來博大精深,為我國流傳下了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
比如說,北京的烤鴨、天津的包子、德州的扒雞…可以說每一個地方都有其獨有的飲食文化和飲食傳承。
而說到德州扒雞,大家都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享譽全國。德州扒雞又稱德州五香脫骨扒雞,源於明代,創於清朝,傳於民國,是享譽中外的歷史名吃,也是魯菜的經典。
德州扒雞的起源說法多樣,如:“德州的西瓜是武城的秧,德州的扒雞是禹城的湯”,意指德州扒雞起源於禹城(縣級市);也有說傳言認為德州扒雞是德州歷代燒雞商戶不斷提煉總結的結果。並且每種說法都有一段典故。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德州扒雞就被列為山東貢品送入宮中供帝后及皇族們享用。五十年代,宋慶齡從上海返京途中,曾多次在德州停車選購德州扒雞送給毛主席以示敬意。德州扒雞因而聞名全國,遠銷海外,被譽為"天下第一雞"。
進入新時代後,德州扒雞也經歷了由作坊式向產業化的轉變。根據相關資料顯示,1984年初,德州成立德州扒雞聯合企業公司,1992年更名為山東德州扒雞總公司,1996年兼併德州地區食品公司、德州地區飲食服務有限公司,1998年組建山東德州扒雞集團有限公司。
現在的德州扒雞公司主要從事以扒雞產品為主,其他肉熟食為輔的滷製食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及山東省德州市內的食品超市經營業務。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底,德州扒雞共有直營門店85家,加盟店463家。主要分佈在北京、山東、河北三地。
在公司的股權結構上招股書顯示,德州扒雞董事長崔貴海、陳曉靜夫婦持有德州扒雞股權比例分別為25.06%、2.22%,兒子崔宸持有22.22%的股權,三人為德州扒雞的共同實際控制人。此外,從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德州扒雞共進行了4次分紅,崔貴海家族共計套現約1.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產品單一也成為了掣肘德州扒雞發展的最大風險。從整個行業來看,目前德州扒雞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門店數量都處在下風,相當於業內對手的零頭。
為了適應市場激烈的競爭,近年來德州扒雞也在嘗試更多渠道和消費場景。為此,近年來德州扒雞就提出了要做中國版肯德基的願景,並推出了類似肯德基“宅急送”的“雞急送”外送服務,產品以真空裝和保鮮裝的扒雞為主。
在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崔貴海也表示:“我們準備嘗試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就像西方的肯德基,現場加工、現場製作,配送半成品,最大限度地保證扒雞的鮮度,真正迴歸老字號傳統。”
但即便如此,從財務資料上來看,近幾年德州扒雞的發展也並不算樂觀。資料顯示,2019年-2021年,德州扒雞分別實現營收6.87億元、6.82億元和7.20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1.22億元、9455.92萬元和1.20億元。
對於德州扒雞在新時代面臨的轉型新挑戰,業內專業人士並不看好,認為德州扒雞想要從零售門店轉為餐飲門店,對管理、標準流程、產品食材的挑戰非常大。
貳
新時代下,老字號們為什麼沒有了昔日的榮光?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讓人感到遺憾的是,以北京全聚德和天津狗不理包子為首的很多曾經讓本地人們引以為傲的“老字號”品牌卻逐漸掉隊,並未能適應新時代的市場競爭。
根據中國品牌研究院的調查資料,我國的老字號企業從建國初期的 16000餘家到現在的1600 餘家,存活的不足10%。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這些為數不多的老字號倖存企業中,其中 20%僅能維持生計,剩下的70%舉步維艱,能夠盈利的僅有 10%左右。
那麼,這些老字號們,究竟是怎麼了呢?
綜觀這些中華老字號們,最大的優勢就在於“老”,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厚的積澱,在消費者們已樹立起鮮明的品牌形象,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認知。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老字號們最大的問題,也在於“老”。跳不出傳統的固化思維,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節奏。
一方面是由於“老”帶來的傲慢。以為憑著響亮的“金字招牌”,就可以任意加價,而品質又未能提升。除了狗不理包子,還有全聚德烤鴨,一隻鴨子漲到了298元,而且還要收取服務費,關鍵是高昂的價格並沒有換來高品的服務。
一方面是由於“老”帶來的刻板。雖然“老”味道的確是經典中的經典,但是隨著時代變化,也總要根據消費者的改變調整自己的產品策略、轉變自己的發展方式。在當今品類多元化的當下,一隻鴨子、幾個包子還不能激發起消費者去嚐鮮的動力。
一方面是由於“老”帶來的僵化。以為“網際網路+”僅僅就是“+網際網路”而已,並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實際情況。
例如全聚德也曾經試水外賣業務,推出外賣平臺“小鴨哥”,目標客戶定位年輕消費者。但是,投入運營之後消費者給到的反饋卻是“烤鴨送到都涼了”,這種策略真真是“病急亂投醫”、盲目地為網際網路而網際網路。
在以前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國人逢年過節,或者宴待賓客,都有“下館子”的習慣,這些響噹噹的中華老字號,自然就是絕佳的去所。
但如今隨著我們收入的提升、商業的發展,餐飲早已變成了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常態化的消費情境下,如果不在產品服務上下功夫,只憑名氣自然無法贏得大家的信賴。
所以,還是那句話,創新才是第一動力!對於老字號而言,曾經的輝煌都已經成為往日雲煙,只有因時而變、革故鼎新,才不會被時代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