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半導體晶片行業組 謝瑩潔
隨著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基金”)減持訊息的公佈,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688396.SH,下稱“華潤微”)股價進入陰跌狀態。
截至12月2日,華潤微報收70.88元/股,市值934億元,相比今年8月初100元/股的高點下滑25%,市值蒸發386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華潤微成立於1983年,其先後整合華科電子、中國華晶、上華科技、中航微電子等半導體企業,業務覆蓋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產品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慧感測器與智慧控制領域,2020年2月27日作為紅籌第一股在科創板上市交易。
近年來,華潤微盈利能力穩中有升。2018年至2020年,營收分別為62.71億元、57.43億元、69.77億元;歸母淨利潤為4.29億元、4億元、9.64億元。
對於短期利空因素擾動,有機構分析,減持符合大基金的規劃,有其合理性。也有觀點認為,第三代半導體處於爆發前夜,這也是決定華潤微長期發展的另一關鍵,公司能否透過加碼行業前沿實現彎道超車,還需時間檢驗。
股東減持擾動股價
華潤微最近的一次大跌出現在10月27日,彼時公司限售股份約1.04億股解禁並上市流通,佔總股本比例約為7.9%,當日股價下滑11.25%。
隨後在11月11日公司公告,持股5.92%的股東大基金擬減持不超過1%公司股份,本次減持計劃系股東根據業務經營發展需要自主決定。
中信建投對此分析稱:“大基金一期成立於2014年,至今已投資20多家半導體上市公司,按其規劃,2019-2023年進入回收期,因此減持或將為常態,有其合理性。”
大基金獲利了結無可厚非,而市場擔憂的因素還有高管離職。
9月14日公司公告,現任董事馬文傑、董事張寶民以及專家委員會主任暨核心技術人員王國平因工作調動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職務,辭職後將不再擔任公司的任何職務。
幾乎同期,華潤微宣佈對8英寸專案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時間進行調整,由2021年6月延長至2022年12月。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前也有部分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如在2020年10月與12月,華潤微核心技術人員鄧小社、何波湧辭職;2021年8月,核心技術人員計建新辭職,均因個人原因。
根據公告,2018年、2019年、2020年及今年9月14日前,公司核心技術人員數量分別為21人、20人、17人及14人,穩中有降;但研發人員數量增長較快,分別為643人、653人、697人及848人。
自今年8月初開始,華潤微股價從100元附近進入陰跌狀態。Wind資料根據機構研報統計顯示,公司一致目標價為96.32元/股,較目前股價高出36%。
“基於華潤微的經營模式,短期內難免遭遇利空擾動,但公司長期價值受此影響不大。”一名研究半導體行業的分析師表示:“國際上成熟工藝的半導體巨頭均是IDM模式,這種公司具有重資本、投資週期長、盈利兌現慢的特徵,投資週期前高後低。龐大的管理體系難免帶來一些問題。”
所謂IDM,即設計製造一體化,至廠商範圍涵蓋了晶片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整個流程。IDM對技術、研發、資金和市場影響力等方面的要求較高,其受上下游廠商的制約小,各環節具有較強的協同效應。
市場需求景氣推高業績
從基本面情況來看,華潤微發展依然穩健。今年前三季度營收 69.28億元,同比增長41.7%;歸母淨利潤 16.84億元,同比增長145%。
華潤微表示:“由於市場景氣度較高,公司接受的訂單比較飽滿,整體產能利用率較高,公司各事業群營業收入均有所增長。同時整體毛利率同比增長7.51個百分點,帶動了淨利潤的增長。”
業績高增長與“晶片荒”不無關係。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半導體及晶片的價格一直處於上揚階段。全球半導體各細分子產品均保持較高速度增長。
由於IDM不易受產能緊缺的影響,產品下游需求旺盛,華潤微充分享受了這一波國產替代和行業景氣的利好。
財報顯示,華潤微IDM業務板塊中絕大部分為功率半導體產品,MOSFET即金氧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其下游應用廣泛,囊括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佔據了其功率半導體產品的最大比重。
根據Omdia的統計,2020年以銷售額計,公司在中國MOSFET市場中排名第三,僅次於英飛凌和安森美,是中國本土最大的MOSFET廠商。
國內MOSFET市場當下正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在供給端,海外嚴峻的疫情對海外廠商的限制,為國內廠商優化了競爭格局。
需求端,消費電子、共享電單車、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等因素,推動了MOSFET 用量的大幅增長;同時指紋識別晶片以及手機鏡頭晶片需求的增加佔用了大量8英寸晶片代工產能,導致了國內 MOSFET 器件整體供應緊張。
機構普遍認為,市場需求景氣和價格整體上行趨勢將會維持較長時間。如國聯證券表示:“預計四季度業績仍將呈現出良好的增長趨勢。功率器件本身是電子系統中電能轉換和開關控制的核心,隨著技術的演進,華潤微有望在全球‘碳中和’程序中充當節能增效的重要一環。”
如何搭上第三代半導體順風車
隨著行業缺芯潮延續,華潤微將繼續受益於行業高景氣。海通證券預計,公司2021年至2023年營收分別為93.7億元、109.87億元和128.9億元,歸母淨利潤21.8億元、24.7億元和27.5億元。
第三代半導體正處於爆發前夜,能否成功實現產業前沿佈局,是決定華潤微長期發展的另一關鍵。方正證券統計,在電動汽車、光伏逆變器等需求的推動下,未來十年,第三代半導體將保持兩位數的年均複合增長率。
華安證券指出,第三代半導體具有明顯的效能優勢,特別適用於5G射頻器件和高電壓功率器件;國內外差距相對小,且不要求龐大的資本開支和先進製程;下游領域所包括的新能源車、光伏、工控、資料中心等領域,是內迴圈的重要突破口以及未來政策支援的重點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華潤微部分專案已落地或實現技術突破。
據公司公告,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一代650V、1200VSiCJBS產品實現量產和銷售;新一代650VSiCJBS產品綜合性能達到業界先進水平;平面型1200VSiCMOSFET產出工程樣品,靜態技術引數達到國外對標樣品水平,正進行可靠性最佳化;第一代650V矽基氮化鎵Cascode器件樣品靜態引數達到國外對標水平;自主研發的第一代650V矽基氮化鎵E-mode器件實現器件功能。
有機構認為,未來隨著第三代半導體襯底工藝水平和製造良率的提升,華潤微產品成本有望持續下降,市場規模有望快速擴大。
而根據集微諮詢最新資料,近五年,國內落地第三代半導體專案超70個,投資總規模超2000億元。儘管碳化矽、氮化鎵等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已站上風口,但近5年所有專案中,實現通線與投產的第三代半導體專案還不到30%。
儘管華潤微具備產品技術優勢,能否順利實現通線與投產,在與國際巨頭的比拼中彎道超車,還需時間檢驗。(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