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企頻遭惡意做空,旭輝回懟瑞銀唱衰:不切實際的假設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童潔

內房企頻遭惡意做空,旭輝回懟瑞銀唱衰:不切實際的假設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市場未能得到明顯改善的當下,國際評級機構繼續看空內資房企。3月14日,瑞銀髮布報告,宣佈將旭輝的股票“買入”評級降至“中性”。

上週開始,地產股遭受著猛烈的衝擊,市場一片哀聲,如今,這份報告再為旭輝澆上一盆冷水。瑞銀髮出評級報告後,旭輝股價下挫明顯,3月14日和3月15日兩個交易日,旭輝的股價分別跌去19.95%和23.35%,直到3月16日地產股集體反彈才得以翻紅。

瑞銀看空旭輝的原因在於其合作專案較多。瑞銀對旭輝2021年半年報中披露的400多個專案進行了股權分析,發現旭輝有80%的專案(按未售建築面積)是非全資擁有。瑞銀認為,若這些合作伙伴的財務狀況出現危機,將波及旭輝,例如需要動用鉅額資金收購合作專案股權等。

針對瑞銀的看空,旭輝在3月16日晚正式作出回應。旭輝稱,自去年已啟動風險合作方分類管理,會積極溝通化解專案風險,負債情況亦相對合理,不存在瑞銀所預期的風險。

實際上,這些年來,“合作”一直是旭輝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詞。2015年,規模不足300億的旭輝定下500億目標,為了實現“彎道超車”,旭輝決定全面開啟合作模式,以此完成快速擴張。

東原、華宇、碧桂園、恆基、萬科、金地……無論對方規模大小,只要有合適的專案,旭輝就願意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進去,因此,旭輝也有著“合作之王”的稱號。也是藉著合作模式,旭輝如願實現“彎道超車”,2017年銷售規模突破千億,2019年跨過2000億。

然而,合作模式是一把雙刃劍,規模數字增長的背後是權益佔比的下滑。瑞銀認為,這龐大的“朋友圈”已然成為懸在旭輝頭上的一把利劍,隨時可能為其帶來難題。

瑞銀在報告裡提到,旭輝旗下非全資專案中,旭輝、民營開發商、國企+香港開發商、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4%、38%、12%、6%,在民營開發商38%的股份中,有5%的比例由違約和風險開發商持有,18%由有未償還債券的民營開發商持有,另外15%由無債券的民營開發商持有。

其認為,除非像2014-2015年那樣的翻盤行情再次重現樓市,否則,隨著到期債務數量集中增加,各方對房企失去信心,會有更多開發商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將會惡化。如此一來,會對旭輝旗下合作專案的銷售和開發產生負面影響。

令瑞銀感到擔憂的是,一旦預期的危機成為事實,旭輝或將面臨不得不自掏腰包購買民企合作伙伴和金融機構的股份,這部分現金負擔預計可能高達570億,相當於旭輝2022年合同銷售額的25%。

不過,按照旭輝的回應,狀況或許沒有瑞銀想象中那樣惡劣。去年以來,旭輝對專案層面的現金流管控和股權層面的歸邊,對出險公司專案已基本完成談判,如北京花樣年專案,及時退出規避風險,盤活資金。

但風險確實存在,根據旭輝內部統計,目前有21個合作專案的合作方發生債務展期,這部分專案佔旭輝總專案的比例不到5%,佔旭輝的平均股比約30%。

其中,已交付、無融資的尾盤專案14個,其餘7個專案的銷售和回款工作均正常有序展開。至於個別出現危機的專案,旭輝表示正與合作方積極溝通,不排除未來採用併購形式化解專案風險。

但旭輝認為,瑞銀報告中預計旭輝化解合作方風險需要支付100-570億進行收購的說法是不切實際的假設。按照去年中期報告,旭輝對合作專案公司(聯合營公司)按照股權比例提供的擔保金額是170.1億,與570億存在巨大差距。

“合作方主體出現債券展期或違約,並不等於專案公司出現經營風險,實際操作中,合作專案都有嚴格的預售資金監管機制,監管資金足以支付未來開發支出,保障建設推進。旭輝並沒有義務去收購合作方的股權。”

除了合作方“爆雷”帶來的風險之外,瑞銀還提到,旭輝可能有630-880億的表外債務。並指出,雖然年初至今旭輝的股價表現明顯優於非國企同行,表明市場對旭輝的財務狀況仍有信心,只是市場對旭輝表外專案的風險水平缺乏明確認識。

對此,旭輝稱,在手專案的並表比例實際約56%。對於合作專案,旭輝只需要承擔對應自身股比的負債,而非所有負債,600-900億負債是基於所有專案負債推導得出,與現實情況不符。旭輝公告披露,旭輝非並表專案權益後負債為251.3億,且無超股比擔保。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09 字。

轉載請註明: 內房企頻遭惡意做空,旭輝回懟瑞銀唱衰:不切實際的假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