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麼打破外貿發展“天花板”

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推動量合理增長的基礎上,更加註重質的穩步提升,當是今後一段時期外貿發展的重要任務。我們要保持好宏觀政策的連續性與跨週期政策的有效銜接,解決好外貿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的平衡性問題,繼續保持外貿“穩”與“進”的總體態勢。

靠什麼打破外貿發展“天花板”

可能連業內人士也沒想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國外貿2021年“一騎絕塵”,進出口規模一年之內連跨5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達6.05萬億美元,創下了歷史新高,僅去年的外貿增量就達到了1.4萬億美元。

很多人對數字無感,殊不知,這1.4萬億美元的外貿增量,就已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GDP總量,接近韓國2020年1.63萬億美元的GDP總量。從已公佈的資料看,中國穩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已無懸念,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外貿在規模、增速雙雙創新高的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外貿正面臨著發展的“天花板”。在近期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更是公開發出預警,“今年外貿穩增長的困難和壓力將前所未有”。

這樣的判斷是有依據的。

從需求端看,今年外需增長面臨兩大不確定因素,一是疫情反覆導致全球經濟復甦程序受阻放緩,二是區域經濟復甦的不均衡性導致全球系統性風險加大。世界銀行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由2021年的5.5%放緩至今年的4.1%,世貿組織預計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也將由2021年的10.8%放緩至4.7%。此外,受“疫苗鴻溝”、部分國家刺激政策退出過快等影響,發達經濟體與其他地區在經濟復甦上的差距不斷拉大,由此引發的需求萎縮、價格波動等,將對我國外貿企業生產運營帶來影響。

從供給端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運行同樣“危機四伏”,一方面,國際供應鏈加速重構,部分發達經濟體追求製造業迴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源全球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紊亂及其傳導效應在短期內難以徹底緩解,諸如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航運“腸梗阻”、晶片等重要元器件短缺等問題,推高了外貿企業的綜合運營成本,“有單不敢接”“增收不增利”等現象可能會有所加劇。

不過,有利因素也在不斷積累,特別是中國經濟良好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對於中國外貿而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推動量的合理增長的基礎上,更加註重質的穩步提升,當是今後一段時期外貿發展的重要任務。從外貿自身規律看,今年外貿有望繼續保持一定的增長慣性,對此我們既要有信心也不能掉以輕心,既要未雨綢繆、提前部署,更要靠前發力、精準施策,在保訂單、穩市場的基礎上,推動外貿儘快突破發展的“天花板”。

基於對外貿發展形勢的科學研判,決策層目前已從多個維度對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進行了部署。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關於做好跨週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從穩規模、穩鏈條、穩動能、穩主體四個方面進行跨週期部署,強調從挖掘進出口潛力、加快“海外倉”等新型貿易設施建設、穩定暢通外貿供應鏈產業鏈、支援外貿企業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海關總署在啟動“2022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的基礎上,今年還將出臺新的外貿促穩提質行動舉措。商務部則把今年確定為“外貿鞏固提升年”,將透過一系列精準舉措來提升外貿綜合競爭力。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我國外貿政策工具箱“彈藥”充足,穩外貿跨週期調節的手段也較為豐富,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複雜多變,只要我們保持好宏觀政策的連續性與跨週期政策的有效銜接,解決好外貿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的平衡性問題,我國外貿就一定能夠打破“天花板”,繼續保持“穩”與“進”的總體態勢。(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顧陽)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76 字。

轉載請註明: 靠什麼打破外貿發展“天花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