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新能源賽道再度暴漲,鋰電池板塊領漲兩市。拉長時間看,鋰電池板塊指數此輪反彈已經近70%。
個股方面,億華通-U、南都電源實現“20CM”漲停,天能股份、鵬輝能源、星雲股份、野馬電池、聖陽股份等紛紛漲停或漲超10%,德賽電池、星源材質、億緯鋰能、蔚藍鋰芯、國軒高科、欣旺達等跟漲,寧德時代也漲超3%。
馬斯克:鋰電池就是新石油
提起鋰電池,必然繞不開新能源車的巨頭特斯拉。
作為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態度一向是十分堅定的看好,無論是公開場合還是個人社交中,始終是一有機會就唱多鋰電池。
7月14日,風投基金Craft Ventures普通合夥人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在推特上寫道,“如果今年還能證明什麼的話,那就是沒有能源的獨立,就沒有安全(可言)”。特斯拉CEO馬斯克在該條推文下回複稱,“絕對的。鋰電池就是新的石油。”
不過,也有熱心網友指出了馬斯克的“語法錯誤”,稱“鋰電池是油箱,電力才是石油,不要混亂”。
網友的評論,自然帶有一些吐槽的意味。但作為一種稀有的白色輕金屬資源,鋰確實一直都有著“白色石油”的美譽,被認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動力金屬。尤其是在新能源車迅速崛起後,鋰資源的地位可以說是僅次於石油,上游原材料也是一路暴漲。
據悉,2021年1月份的時候,碳酸鋰的價格為5萬元/噸,在經歷暴漲、小幅回落之後,現在依舊高達45萬元/噸,9倍的差距可見鋰資源的稀缺和重要性。雖然近年國際油價漲幅也十分巨大(漲幅一度超過50%),但對比鋰電資源還是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新能源車滲透率或迅速超50%
鋰電池會被拿來和石油作比較,歸根結底還是新能源車和傳統燃油車的對比。作為新能源車、燃油車的重要動力來源,鋰電池和石油分別承擔著重要的角色。“新舊交替”之時,互相比較總是難免的。
根據中汽協的資料,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六個月實現同比增長,即使是在中國車市整體下滑的3月至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依舊能夠實現114.1%、44.6%和105.2%的大幅度增長。
整個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66.1萬輛和260萬輛,銷量同比增長120%。雖然整體沒有超過燃油車的產銷量,但在部分細分市場新能源車已經擠進榜單前十或者更靠前的位置。
民生證券鄧永康預計,今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大機率會到600萬輛附近,而全球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可能會超過1000萬輛,這也代表著全球的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能達到10%以上。
不同於具有百年汽車工業的歐洲,中國作為全球電動車的大本營,對燃油車沒有很深的情結,國內市場確實是屬於全電動車發展最快的市場,中國的電動車的普及率一定會比海外的市場的普及率要高很多,未來可能會快速的上升到50% 甚至更高的一個水平。
鋰電產業增長可否持續?
鋰電行業在中國的發展是一個“漸入佳境”的過程,它從消費電池板塊切入,憑藉智慧手機為主的消費電子極大地拉動了出貨量,而後又向新能源車和儲能領域深入推廣。
目前,“有鋰即漲”似乎已經成了“真香”現場,但是行業內部還是面臨一定的難題,其中礦端資源是限制企業發展前景最重要的因素。
鋰的供給跟需求之間應該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目前碳酸鋰的價格大概在45萬左右的水平,並且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受到上游原材料的影響,整車廠商已經紛紛提價。
鋰資源本身也有一個非常明確的開發節奏,正常的開發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2021年超預期的銷量使得上游企業來不及做產能規劃,從時間角度來講,鋰電行業可能還需要承受近三年左右的高價位。
那麼,在成本壓力下,未來鋰電產業增長可否持續?答案是肯定的。
民生證券鄧永康指出,海外市場方面,以今年全球的滲透率大概在11%左右去估算,歐洲可能大概能達20%左右,美國可能能達到百分之十幾。剩下的很多地區,其實電動車還沒有開始普及,還會有個趨於擴散的過程。所以不論從整體來看,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處於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往上提升的一個過程。
隨著消費逐步走上正軌之後,汽車消費也可能會快速上去。所以即使今年有刺激政策,對於明後年的需求可能也沒有太大影響,反而汽車會因為經濟形勢好轉,需求還會逐步釋放出來。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指出,預計到202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鋰電池正極材料需求量將超過100萬噸。
此外,從長期趨勢上來看,核心的動力電池的成本還是會持續下降的,而這個成本下降不是靠規模生產完成的,而是靠技術迭代,所以下半年應該是可以看到非常多的一些技術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