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底開始,隨著景順長城、海富通、德邦等基金公司旗下量化對沖基金獲批,該類產品發展迎來小高潮。
與往年相比,今年不僅量化對沖基金首發規模明顯提升,存量產品中也出現了百億基金。
業內人士表示,在打破剛兌及全球低利率背景下,低風險中收益的絕對收益產品需求旺盛,對沖策略也非常適合作為“固收+”策略的底倉配置。未來量化對沖與傳統的“固收+”策略都有很大市場發展空間。
低風險+中收益
公募量化對沖產品受追捧
今年基金髮行市場不僅頻繁出現量化對沖產品的身影,且首發規模較往年明顯提升。比如,富國量化對沖策略三個月、景順長城量化對沖策略三個月、華夏安泰對沖策略3個月定開、申萬菱信量化對沖策略等多隻新產品發行規模均超過了10億元,前兩隻甚至逼近3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存量產品中,匯添富絕對收益策略和海富通阿爾法對沖的規模在二季度末一舉突破100億元,匯添富絕對收益策略更是突破了200億。
對此,海富通基金量化投資部總監杜曉海表示,對沖策略具有和股債市場都不直接相關的特性,是一種全天候的絕對收益策略。在打破剛兌以及全球低利率背景下,銀行理財子公司資產配置需求旺盛,對沖策略非常適合作為“固收+”策略的底倉配置。
“以前剛兌環境下,有很多風險貌似不高、收益卻很可觀的配置標的。投資人並不需要配置很多固收+策略。但隨著利率越來越低,剛兌打破後信用風險越來越大,投資人轉而選擇‘固收+’產品。”
杜曉海稱,在這樣的環境下,量化對沖以及傳統的“固收+”策略都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對沖策略跟股債都無關的獨特性質也很容易得到絕對收益投資人的青睞。
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量化基金經理表示,今年公募量化對沖基金獲得關注,主要源自對沖產品的低風險特徵,而且預期收益比債券資產和理財資產更好。在資產荒環境下,這類低風險中等收益預期的資產得到追捧,主要是投資人用來替代債券、貨幣和銀行理財產品。
中金基金量化基金經理魏孛表示,在當前環境下,低風險中收益的絕對收益產品,只要收益能做好,就能得到市場認可。
制約因素大幅降低
量化對沖產品生存環境改善
2013年12月嘉實絕對收益策略成立,是業內首隻量化對沖基金。在2015年A股大跌前,公募量化對沖基金發展穩健,股災發生後,股指期貨遭遇了史上最嚴格的管控,量化對沖產品發展停滯。
上述北京量化基金經理稱,前幾年量化對沖產品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是股指期貨長期深度貼水,導致對沖成本高企,大大降低了產品收益。2017年以來,隨著股指期貨市場交易限制減少以及貼水收斂,制約因素大幅度降低。
在魏孛看來,量化對沖基金的制約因素主要有兩點:第一,相對主動基金,量化對沖基金在數量和型別上都太少。“每年都有主動基金因為自身長期管理能力或押對市場beta成為爆款,量化對沖基金由於數量和多樣性的限制,從機率上就不容易出爆款。”
第二,由於國內市場有效性依然不及海外成熟市場,主動管理確實能帶來較強的alpha,而在量化相對擅長的指數化投資領域,吸引力便顯得沒有那麼強。
“所以,未來量化公募的發展前景一方面在於投資者教育,尤其開發機構投資者的配置需求,另一方面在於主動量化,而不拘泥於對某個指數的跟蹤和增強。” 魏孛表示。
此外,上述幾位基金經理普遍認為,量化對沖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已近十年,由於對沖基金策略比較複雜,早期此類產品持有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但隨著近幾年對沖產品良好的業績表現和風險收益比,除了機構,散戶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統計顯示,隨著量化對沖基金規模增長,基金份額持有人戶數也在明顯增加。以海富通阿爾法對沖為例,截至6月底,該基金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不足20%,但持有人戶數已突破20萬戶,達到21.81萬戶,為同類產品中最多。匯添富絕對收益策略的持有人戶數也超過了10萬戶,二季度末該基金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接近60%。
未來策略容量或擴大
中性對沖產品成長空間可期
相對而言,過往幾年,私募量化對沖得到了更快發展,如今市場上已出現多家管理規模過百億的量化對沖私募。
對此,杜曉海表示,私募對沖操作靈活,因此抓住了高頻策略的紅利期,發展迅速。但隨著規模的擴大,私募產品的表現也呈現出一定差異。“私募主要走高頻路線,對沖手段更為豐富,策略也更多樣化。公募產品則主要利用專業研究團隊方面的優勢,採用基本面策略為主的低頻對沖策略。”
魏孛認為,由於國內市場有效性不及海外成熟市場,理論上可以獲取較高alpha,量化對沖策略可以在較小風險下,獲得較大絕對收益,這是中國量化私募能夠大發展的主要原因。
“相比而言,公募量化對沖運作限制較多。首先,只能使用套保對沖,從而決定了選股範圍只能是指數成份股,而選股的寬度和超額收益直接相關,因此,公募超額收益的獲取比私募困難;第二,多頭暴露有限制,同時不能有空頭暴露,這就使得市場趨勢明顯時,不能透過暴露beta來獲取收益;第三,對於同一只股票,限制同一天內賣出昨日持倉買入今日新持倉的操作,使得日內t+0交易無法實現;第四,限制了融券和swap等交易,對沖方式單一,資金利用率不足。”
在魏孛看來,公募量化對沖主要還是以控制風險為主,這也意味著限制了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而私募相對更為靈活,限制較少,需要投資者對其有更深入的瞭解。
此外,對於量化對沖產品未來的成長空間,杜曉海稱,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上百億的私募和公募產品。隨著期權、融資融券,以及更多期貨品種的出現,對沖類策略的容量會進一步擴大。
“目前對沖產品相比而言,在公募基金中佔比很小,並且現在優質資產的估值也並不算低,股票市場的波動其實會維持在偏高的水平,同時銀行理財類資產收益正逐漸下降,對沖掉市場波動的中性對沖產品預期成長空間比較大。”上述北京量化基金經理表示。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