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非標轉標前路漫漫
從投資領域來看,10月份金融類集合信託規模位列第一,為476.17億元,佔比高達44.54%;工商企業類集合信託次之,成立規模為216.07億元;房地產類集合信託成立規模為202.49億元;而基礎產業類集合信託成立規模僅為154.46億元。
時代週報特約記者 夏子軒 發自廣州
今年以來,信託業面臨頗多挑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產業鏈收縮調整,國內經濟轉型升級以及行業監管趨嚴等。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信託行業處在轉型關口,信託公司也在加大非標轉標力度。
非標資產持續萎縮
10月集合信託產品發行規模在經歷短暫回溫後又現大幅下滑。
用益信託網最新資料顯示,10月集合信託成立規模僅為1069.17億元,環比下降45.72%,同比下降11.57%。
與此同時,集合信託收益率進一步下降,10月份成立的集合信託平均收益率為6.42%。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降低預期,投資中長期專案,提前鎖定收益。
用益信託網最新資料顯示,10月共有52家信託公司成立1063只集合信託產品,成立規模為1069.17億元,環比下降45.72%,同比下降11.57%。業內人士認為,10月集合信託成立規模環比下降主要受“十一”假期因素影響。
不過,集合信託規模壓降已是事實。中國信登系統資料顯示,前三季度,信託行業規模持續壓降;與第二季度相比,新增辦理完成初始登記的涉及募集金額出現大幅度回落。
10月30日,用益物權信託研究員喻智分析稱:“強力監管帶來的行業轉型壓力成為影響近期集合信託市場的主要因素。發展投資業務已成為行業轉型的必由之路,其中標準信託成為信託公司業務轉型的重點之一。這類產品主要投資於公開市場發行交易的標準金融資產,屬於典型的投資業務。但這些產品多為淨值產品,投資者接受度不高,新產品募集規模也沒有明顯增加。”
10月26日,廣州某信託公司從業人員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集合信託發行規模驟減,一方面是投向非標準債權資產的信託產品大幅減少,且非標產品整體收益率呈下降趨勢,信託產品比較優勢下滑;另一方面是信託公司正著力佈局投向標準化金融資產的集合產品,但該類產品多為淨值化產品,投資者的接受程度不高,此類新產品的募集規模並未出現明顯上升。
處置存量非標業務壓力大
信託新規下,非標天花板為50%,公司壓降非標壓力大。
今年5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了《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資金信託投資非標準化債權比例作了明確限制:信託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投資於同一融資人及其關聯方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合計金額不得超過信託公司淨資產的30%:信託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向他人提供貸款或者投資於其他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合計金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全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合計實收信託的50%。
10月26日,北京某信託行業分析師表示,信託新規出臺以來,信託的融資業務不斷承壓。早些年信託業因為其牌照的獨特優勢,能做他人不能做,敢做他人不敢做,在金融領域裡獨樹一幟,承擔了類銀行職能,賺取了穩定的息差。但是,經濟下行風險暴露,過長的融資鏈條,複雜的通道設計,風險的高度藏匿,對金融系統性風險構成挑戰。
從投資領域來看,10月份金融類集合信託規模位列第一,為476.17億元,佔比高達44.54%;工商企業類集合信託次之,成立規模為216.07億元;房地產類集合信託成立規模為202.49億元;而基礎產業類集合信託成立規模僅為154.46億元。
中融信託認為,預計短時間內,房企透過信託渠道獲取融資的規模會持續收緊。
深圳某信託從業人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進行非標轉標操作,無可避免地需要信託投資人的同意與配合,包括修改信託合同,調整信託持有底層資產的方式等。在非標轉標不會給投資人帶來額外利益的情況下,投資人普遍很難溝通和配合信託機構非標轉標的操作。
“通常而言,非標產品的利率一般大於標準化產品,進行非標轉標後,投資人可能會面臨利潤降低的風險,從而影響其自身收益,這種情況下非標轉標專案欲取得投資人支援的難度非常大。”上述信託從業人員表示。
非標轉標需長期耕耘
目前,信託行業內已有不少先知先行的同行運用各種辦法進行非標轉標的轉型。
根據普益標準整理,截至2020年9月中旬,共有24家信託公司開展TOF產品業務,處於存續期或待設立的TOF產品共有253款。其中,中信信託、中航信託分別以64款和62款產品的管理數量分列行業第一、第二。
普益標準研究員唐春豔向記者解釋,儘管早在資管新規之前,信託公司就已發行相關TOF的產品,但那時信託行業的傳統業務以通道業務、非標投資為主,而以標品投資為主的TOF產品自然不受重視。這就導致資管新規以前發行的TOF產品數量較少,發展速度緩慢。而在資管新規及其配套細則出臺後,信託的通道業務和非標投資均受到監管的嚴格限制,在此背景下,信託公司開始大力發展標品信託。
在資產證券化的“非標轉標”方面,信託公司一直透過ABS、ABN等模式在做非標轉標,但進展緩慢。
一方面分業監管背景下,各類資管機構的標準化業務參與資格和監管尺度不一;另一方面,隨著非標認定趨嚴,再加上監管限制信託非標債權比例,非標轉標壓力增大,路徑變窄。
在交易發行ABS/ABN,優點就是相對於將要執行的新規要求,是效率最高的非標轉標的形式。缺點就是技術含量較高,底層分散度的要求造成了相當大的溝通難度。
11月10日,廣州某信託公司從業人員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不光是與發行人的溝通,不同型別的債權人也會有很大問題,畢竟第一產品和集合產品的組織形式有很大不同。而且現在交易所也有控量控節奏的要求,一個專案用兩三個月時間熬下來是較為常見的。”
上述信託行業分析師稱,落地實操性最強的非標轉標方式還是資產證券化,對融資人,原有非標授信額度以標品存續,且無額外費用支出;對信託公司,能達成監管指標,可新增非標業務額度,獲取新增額度對應信託報酬;對投資人,不會因非標轉標操作實質上影響投資收益,未來更看好資產證券化業務。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