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中國消費者協會主辦、人民網承辦的“2021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主題活動舉行。今年,中消協確定2021年消費維權年主題為“守護安全 暢通消費”。活動上,中消協釋出了2021年消費維權年主題調查結果和2020年消費安全熱點問題,
資料表明,消費者對於消費環境整體安全感評價得分為7.3分(總分10分),總體表現良好。但從不同消費領域和問題表現來看,“保健品”和“中介服務”分別位列消費者最不滿意的商品和服務消費類別之首,主要原因在於個人資訊被洩露、遭遇虛假宣傳等。
消費環境整體安全感總體表現良好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中國消費者協會自2016年起已經連續5年圍繞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策劃實施主題調查工作。今年1月26日,中消協確定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為“守護安全 暢通消費”。
調查結果表明,過去一年來,線上消費持續發力,近七成受訪者表示線上消費超線下消費;消費者對於企業和平臺發放優惠券、消費券的行為總體較為認可。“售後保障”、“質量”和“綠色環保”是消費者日常最為關注的三個方面,約三成消費者表示最關注的是企業/經營者“售後有保障”(29.6%);相比之下,企業是否“明碼標價”,或者是不是“成立時間久”,並不是大多數消費者首要重點關注的方面。
總分為10分的情況下,消費者對於消費環境整體安全感評價得分為7.3分。其中,線下消費的安全感評價要優於線上消費。儘管得分表現不錯,但線下、線上消費都還有可提升的空間。
保健品位列消費者最不滿意的商品
從不同消費領域和問題表現來看,“保健品”和“中介服務”分別位列消費者最不滿意的商品和服務消費類別之首,主要原因在於個人資訊被洩露、遭遇虛假宣傳等。
此外,預付式消費行為較為普遍,但後續服務問題多發值得關注;信用消費產品受到認可,信用逾期問題不容忽視。網路評價成為消費決策重要參考,消費者參與情況表現不一,各類APP獲取許可權的要求容易引發不滿。48.9%的消費者表示遭遇過與經營者的糾紛,最主要問題表現是售後服務保障不到位。出現消費糾紛後,與網購平臺和經營者直接協商解決仍是首要選擇。在有過維權行為的消費者群體中,約62.5%表示對於最終維權結果感到滿意。
疫情發生以來,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消費行為和消費信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次調查對相關問題也進行關注。資料顯示,51.0%的消費者表示疫情期間外出就餐頻率減少,消費者普遍對於節儉用餐、減少浪費的觀念有著較好的認同和實踐。消費者使用手機的時長有所增加,16歲及以下消費者使用手機時長在4小時以上的比例達83.3%,時長在8小時及以上的有22.1%,青少年使用手機時長和用眼健康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預付費等成消費安全熱點
當天,中消協釋出2020年消費安全熱點問題,涉及餐飲浪費、預付費商家跑路、虛假宣傳和個人資訊洩露等與消費者利益密切相關的行為和事件。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針對餐飲浪費問題,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要求廣大餐飲企業,透過張貼宣傳標語、點餐時提醒顧客理性消費、餐後主動提供打包服務等方式,積極營造文明用餐、節儉消費的良好氛圍。
針對預付式商家跑路頻發問題,中消協律師團成員葛友山律師認為,應當從經營者准入、合同條款、履約擔保、資金監管、信用資訊披露等方面進行立法規制,並建立起責任明確的預付式行政監管機制,從根源上減少和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
關注
對179家拒不整改APP下架處理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在兩大發布中,個人資訊被洩露引發的消費安全擔憂值得關注。在15項消費者不滿意的原因中,個人資訊被洩露佔比達到28.6%,位居第一位。
工業和資訊化部通訊管理局服務監督處副處長趙陽表示,APP使用者權益保護關乎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工業和資訊化部連續兩年開展了專項行動,重點整治APP違規收集、處理個人資訊,設定障礙,頻繁騷擾使用者等4個方面10類問題,目前,已累計完成73萬款的APP技術檢測工作,連續釋出了12批次的對外通報,責令3046家企業進行整改,並且對179家拒不整改的APP進行了下架處理。
趙陽表示,工業和資訊化部還在推動標準的制定,出臺了APP保護測評規範和APP收集使用個人資訊最小必要評估規範,總共27項團體標準。強化了技術壟斷建設,運用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技術新手段,持續最佳化高效推進全國APP技術檢測平臺的建設。下一步,工業和資訊化部將堅持依法治理、規範治理、科技治理和源頭治理,為廣大使用者營造更為安全、健康,更為乾淨的APP應用環境。
文/本報記者 王薇 張鑫 本版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