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券商三季報收官 九成實現營收淨利同比增長、7家計提減值超60億元

隨著10月結束,上市券商三季報的釋出也正式收官。在39家A股上市券商中,中信證券仍穩坐“一哥”位置,營收淨利均大幅領先其他券商。在市場火熱的背景下,也有九成以上券商實現營收淨利同比增長,但也有個別券商出現逆勢下滑的現象。此外,為了後續業績的穩定性,有7家券商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計提減值超60億元。而對於四季度上市券商的表現,業內人士則有不同的看法。

上市券商三季報收官 九成實現營收淨利同比增長、7家計提減值超60億元

券商業績分化

上市券商三季報正式收官。前三季度,在39家A股上市券商中,共有超九成以上的公司實現營收淨利同比增長。其中,頭部效應也依舊凸顯,作為“老大哥”的中信證券以前三季度419.95億元的營業收入、126.61億元的淨利潤穩居首位,遙遙領先其他券商。

在營業收入方面,共有13家上市券商收入超百億。包括中信證券在內,還有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廣發證券6家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均突破200億元大關,同時也有中國銀河、招商證券、東方證券等7家券商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上述公司均實現營收同比增長。

而在營收增幅方面則呈現出分化現象。紅塔證券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3.71億元,同比增長161.4%,是上市券商中唯一一家營收漲幅同比超100%的公司。長城證券則以83.24%的同比增幅排名第二;而浙商證券、華林證券也分別同比增長72.61%、70.78%,位列第三、第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券商大幅增長的同時也有3家券商營業收入同比減少。其中,太平洋證券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僅為7.98億元,是此次唯一營收未達10億元的券商,且同比減少43.22%;山西證券、東北證券則分別同比減少37.89%、18.72%。

淨利潤方面,頭部券商表現同樣突出。前三季度淨利潤超百億的僅中信證券一家;同時有4家券商前三季度淨利潤在80億以上,分別是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淨利潤分別為89.52億元、88.39億元、85.02億元、81.4億元。在39家上市券商中,共有25家公司淨利潤在10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券商收益翻倍,如天風證券、華林證券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62.34%、116.08%。但在前三季度市場火熱、大部分券商實現營收淨利同比增長的同時,也有部分券商出現逆勢下滑的情況。與營業收入一樣,太平洋證券的淨利潤也同樣居於跌幅榜首,同比下滑75.25%;中原證券、國聯證券的淨利潤則分別同比減少70.13%、3.92%。

面對淨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太平洋證券表示,“由於公司的經營狀況及各業務盈利情況與證券市場緊密聯絡,受到證券市場環境複雜多變的影響,報告期內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大幅減少,預計全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可能與上年相比將發生較大變化。”

對於營收淨利雙雙下滑的原因,太平洋證券則並未在季報中做出具體解釋。北京商報記者多次嘗試電話聯絡太平洋證券進行採訪,但電話未能接通。

對於券商利潤分化現象明顯的原因,深圳中金華創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濤分析,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與券商自身業務能力有關。大型券商隨著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的開啟,業績穩步增長,而沒有強大IPO保薦團隊的券商則難分一杯羹,導致業績不進則退。另一方面,網際網路證券開戶帶來的全面佣金普遍降低,嚴重擠壓了券商的收入水平。如位於河南的中原證券,研發成本和經營成本變相提高,所以導致整體利潤下降。

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經濟學家丁孟也認為,券商利潤的增長主要受到了三季度初期股市表現相對靚麗的提振,成交擴大、新股發行增多都會增加投行業務收入。但上述兩方面對於擁有豐富客戶資源的券商和客戶資源相對較少的券商之間的差距巨大,進一步導致兩極分化的現象出現。

計提資產減值侵蝕業績

在三季報釋出的同時,包括中信證券、中原證券、國元證券等在內的7家券商也宣佈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涉及專案包括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其他債券投資、應收款項等,合計計提減值達68.26億元。

對於券商選擇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用意,券商投行人士何南野表示,上述專案是前兩年風險比較突出的業務領域,也是資本市場防風險的重要方向,因此券商在業績較好的情況下,對上述專案進一步計提減值,有利於後續業績的穩定性,也有利於提前化解風險。

具體來看,營收淨利收穫頗豐的中信證券在公告中表示,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合計50.27億元,減少利潤總額50.27億元,減少淨利潤37.72億元。具體來看,中信證券此次計提資產減值共涉及4項內容,其中計提減值準備最多的為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共計35.18億元;其他債權投資、融出資金、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則分別計提減值準備6.23億元、5.43億元、3.43億元。

除中信證券外,國信證券、國元證券等此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涉及金額最多的專案也為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其中,東吳證券共計提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5.31億元,佔其此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九成以上的份額;國信證券共計提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4.52億元,佔其此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六成以上的份額;國信證券、國元證券此次分別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7.23億元、2.3億元,而計提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則分別高達4.52億元、2.14億元。

對於計提資產減值可能對投資者造成的影響,龔濤表示,計提資產減值主要原因是信用資產減值產生的風險,投資者需要分析計提減值準備規模和總體信用資產規模(或業務規模)的比例是否高,同時關注公司註冊資本和其他抗風險能力的水平。只要不是集中爆雷,風險能力可控就不會造成崩盤。

後市如何演繹?

那麼,對於四季度上市券商的表現,業內人士又是如何看待?

在申萬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看來,今年四季度,券商經營環境可能弱於前三季度,但不會出現大的回撥,另外在二級市場上的行情也可能不會很強。

同時丁孟也認為,“按目前的股市行情,四季度預計券商的表現會大打折扣。對於部分三季度表現並不亮眼的券商,四季度的表現堪憂”。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四季度券商表現持樂觀態度。某券商非銀分析師則表示看好四季度上市券商業績表現。“據目前情況來看,全年交易量可能在9000億左右。同時,四季度投行方面有大專案的出現,如螞蟻集團上市等,所以投行資料也不會太差。總體業績而言,至少能與三季度持平。”該分析師說道。

何南野也表示,四季度券商股的業績表現可能會進一步優異。主要原因是資本市場在四季度有望進一步進入上漲的通道當中,使得四季度各大券商的業績收入相比三季度出現較為明顯的好轉。從目前券商股的估值水平來看,處於適中水平,還有進一步投資的空間。

據同花順資料顯示,7月1日-9月30日,證券公司指數漲幅為18.64%。而在10月,證券公司指數月跌幅為4.69%。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25 字。

轉載請註明: 上市券商三季報收官 九成實現營收淨利同比增長、7家計提減值超60億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