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未設定“十四五”時期GDP指標

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引起國內外媒體的持續關注。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在新冠疫情危機、全球經濟急劇衰退的背景下,中國未來的經濟目標,備受矚目。

今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釋出。根據公報,全會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未設定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標。

27日,路透社發文總結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八大看點,首先就是GDP目標。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及全球經濟造成衝擊。2020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自2002年來首次未提經濟增速目標。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各國投資者正密切關注中國是否會在未來5年制定更寬鬆的增速目標,或者不制定具體數字,以便增加政策選項和靈活性。

不過,此前就有多位專家分析,“十四五”規劃將進一步淡化GDP增速目標。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對媒體表示,面對潛在經濟增速的持續下行,以及全球經濟在疫情衝擊下的高度不確定性,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中樞大機率將進一步下行,不確定或者進一步淡化GDP增長目標,有助於全社會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把工作重心轉向推動高質量發展、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等更為重要的方面。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也指出,預計GDP增速目標可能會下調,更關注經濟再平衡和發展質量。相比“十三五”規劃設定的“6.5%以上”的年均實際GDP增速目標,預計“十四五”規劃可能會明顯淡化經濟增長目標。

根據公報,“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如下: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最佳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階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公平競爭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最佳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邁出重大步伐。

不過,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包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2035年遠景目標為: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

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

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11 字。

轉載請註明: 五中全會未設定“十四五”時期GDP指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