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競速數字貨幣“做第一”還是“做對的”

12年前,當全球還在金融危機的餘波中喘息時,中本聰帶著那本比特幣白皮書,從被危機撕開的缺口悄然潛入;12年後,又是另一場驚動全球的危機,只不過,這次的缺口儼然成了一條正規化的小道,擠滿了躍躍欲試的各國央行、網際網路巨頭們。

在前所未有的變局中,在高懸頭頂的通脹風險下,在越滾越大的債務雪球前,所有人都在尋找貨幣的下一個可能。不過,欲速則不達,正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表態,“做對比做第一更重要”。

全球競速數字貨幣“做第一”還是“做對的”

入局者

一個多月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RBA,以下簡稱“澳聯儲”)就“打臉”了。當地時間11月2日,澳聯儲宣佈將啟動一個專案,以研究使用分散式賬本技術(DLT)批發形式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潛在用途和意義。

具體而言,該專案將涉及開發一個概念證明,以發行一種象徵性形式的CBDC,可供批發市場參與者在基於以太幣的DLT平臺上進行銀團貸款的放款、結算和償還。該專案預計將在2020年底左右完成,相關機構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釋出有關該專案及其主要發現的報告。

為此,將澳聯儲與澳大利亞聯邦銀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基金管理公司Perpetual以及區塊鏈技術公司ConsenSys Software在該專案上進行合作。

這與澳聯儲一直以來的表態相距甚遠。9月,澳聯儲曾明確表示,拒絕加入到開發和發行CBDC的潮流當中。在澳聯儲看來,目前在澳大利亞發行CBDC的政策理由不充分,該國高效、實時的新型支付平臺已經取得了成功。此外,儘管現金使用率普遍下降,但澳大利亞人並沒有像瑞典人那樣迅速放棄紙幣。

而在更早之前的1月,澳聯儲的評估是,“迄今見到的加密貨幣沒有提供貨幣的常規功能,這解釋了其在澳大利亞沒有被廣泛用作支付手段的原因”,至於CBDC,澳聯儲表示目前沒有必要。

轉變來得太快,澳聯儲如今也將研究CBDC提上了日程,畢竟,當時的“沒必要”已經變成了如今各國爭相入局的風口。

在中國深圳的大規模數字人民幣實驗之後,日本央行就感受到了危機,宣佈將數字貨幣實驗提前。10月9日,日本央行釋出了最新的數字貨幣報告,表示將在2021財年(即2021年4月起)進行數字貨幣的可行性研究。與日本一樣,韓國央行也表示,將會在2021年開始CBDC的相關測試。

幾天後,俄羅斯央行於10月13日在其官網釋出了名為《數字盧布》的報告,也表態稱,目前央行正在評估與研究“數字盧布”專案的可行性,最終使用者能將數字盧布儲存至其電子賬戶,同時能在線上和線下的終端上使用。

風口

從澳聯儲180度的態度轉變,到提倡現金的日本的謹慎試水,這場全球CBDC的賽道上,玩家已經越來越多。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一份統計資料,目前已經有至少48家央行機構正在進行央行數字貨幣相關的研究和概念證明。

這大概是12年前中本聰未曾料到的。2008年,在加密技術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之後,一個自稱為中本聰的人釋出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描繪了加密貨幣的雛形——只需透過線上支付而無需任何金融機構,就可以將款項從一方直接傳送到另一方。

此後,從0.2美元到2萬美元,比特幣的價值跌宕起伏。在巨大的波動性之下,華爾街對此嗤之以鼻。2017年9月,被稱為“華爾街之王”的摩根大通CEO戴蒙怒斥比特幣為“騙局”,並警告員工,誰要炒比特幣,直接開除。

“幾乎可以肯定數字貨幣最終將以悲劇告終,我自己永遠不會持有任何數字貨幣。但是悲劇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我並不清楚。”第二年1月,也就是比特幣誕生十年後,股市巴菲特這樣篤定地說道。

有人視其為洪水猛獸,也有人甘之如飴,如今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這一市場早已不侷限於比特幣,規模日益龐大。截至2020年9月6日,全球數字貨幣市場共有幣種6941種,總市值約為3297億美元。

2019年6月,Libra的橫空出世,更是一條攪動貨幣水池的鯰魚,為數字貨幣的法定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月18日,Facebook的加密貨幣網站calibra.com正式上線。錨定多種法定貨幣組成的一攬子貨幣,萬事達、Visa、PayPal等27家服務機構的支援,再加上坐擁20多億活躍使用者的Facebook,Libra的前景不容小覷。

Facebook不是第一個看中數字貨幣法定化的巨頭。在其之前,亞馬遜已經開始測試AFcoin落地應用接入;之後,日本的樂天也宣佈,啟動期待已久的加密數字貨幣交易應用程式和交換服務。

“向數字形式的貨幣轉變是不可避免的,數字貨幣在金融普惠和支付效率、速度和彈性以及政府迅速向公民支付資金的能力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PayPal總裁兼CEO Dan Schulman曾這樣說道。就在上個月,PayPal已經從紐約州金融服務部獲得了第一個有條件的加密貨幣許可證,允許使用者持有、買賣數字貨幣,同時也將允許使用者使用數字貨幣在平臺2600萬商戶處進行購物結算。

即便是曾經最反感比特幣的摩根大通,也“真香”了。上月,摩根大通全球支付業務負責人證實,將首次對摩根大通數字貨幣JPM Coin用於全球範圍內進行付款,已有大型技術客戶開始使用JPM Coin。

匿名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跨境流動、總量控制……諸多優勢,讓數字貨幣越來越受到網路交易的青睞。這種優勢之於拉美國家更甚。在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失業率及通脹率高居不下的經濟困境之下,作為法定貨幣替代品,加密數字貨幣開始受追捧。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73.4%受訪阿根廷民眾表示,當前經濟形勢下,數字貨幣是最有效的儲蓄方式。2019年的調查顯示,全球使用數字貨幣最普遍的前七個國家中,拉美國家佔據五席,分別為巴西、哥倫比亞、阿根廷、墨西哥和智利。

“第一個”還是“對的”

繞過中央銀行支付的點對點傳輸方式,意味著交易更便捷更快速,而如果這一交易方式由坐擁數億使用者的網際網路巨頭推出,各國中央銀行的危機感也由此而生。

Libra在誕生之後不久便被扼殺在了搖籃中。去年7月,鮑威爾坦言,Facebook的Libra計劃無法向前發展,除非它消除了對隱私、洗錢、消費者保護和金融穩定的擔憂。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是直言,Libra幾乎沒有可靠性,“在美國,只有唯一的貨幣美元,它空前強大,既可靠又可信賴”。

直到現在,Libra仍然毫無進展,但各國央行們的容忍度似乎提高了,甚至開始親自趟這一趟“渾水”。

不過,相較於Libra以及PayPal,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指出,央行數字貨幣是貨幣數字化,背後有國家信用支撐,這是最大區別。“央行數字貨幣出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央行試水數字貨幣是為了最佳化金融基礎設施,提高交易效率和宏觀調控政策效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樊明太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現在多個國家央行啟動數字貨幣專案,可能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數字經濟領域的相關發展,需要數字貨幣的支援,方便數字交易,這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央行數字貨幣還可以具有監管的功能,相較之下,比特幣等普通加密貨幣則無法實現這樣的功能。

試探總是小心翼翼的。即便8月已經宣佈擴大數字貨幣技術的試驗規模,但在上個月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上,鮑威爾仍然強調,鑑於美元的重要性,在任何跨境數字貨幣的發展過程中,對美國來說,“做對比做第一更重要。要做對意味著我們不僅要看CBDC的潛在好處,還要看到其潛在的風險,還要認識到必須仔細考慮的重要權衡之處”。

根據鮑威爾的說法,國際交易更快、手續費更便宜、助推無現金社會、使支付基礎設施更加現代化,這些是使用數字貨幣的好處;但美聯儲也須考慮網路攻擊、製假和詐騙的風險,以及其對現有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的影響。

對於數字貨幣的擔憂,樊明太提到,目前發展還處於初期階段,最主要的是數字貨幣能不能脫離傳統貨幣而存在;同時,由於處於發展初期,一些數字性風險還沒有暴露出來,監管方面的法規也還沒有完善。此外,在數字交易方面,涉及到總量交易和淨量交易的概念,將來究竟採取總量還是淨量來結算,也是個問題。而且,當前去中心化可能無法完全實現,最多實現現實中的去中心化,但無法擺脫網路實現去中心化。

婁飛鵬也提到,央行數字貨幣一般都是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充分考慮了潛在風險,推出也相對謹慎,需要做好公眾引導,讓公眾對此有正確的認識。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湯藝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37 字。

轉載請註明: 全球競速數字貨幣“做第一”還是“做對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