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

由 酒書端 釋出於 財經

  近日,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資料顯示,美國2023年一季度GDP年化環比增長1.1%,大幅低於市場預期的2%,較去年四季度2.6%的增幅有所回落,已連續兩個季度放緩。《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稱,在通貨膨脹仍然高企、利率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下滑,增加了人們對今年晚些時候可能出現經濟衰退的擔憂。

  “美國經濟正在走向衰退。”華爾街經濟學家的擔憂似乎正成為現實。

  “危險訊號”頻出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近日釋出最新“全美經濟調查”顯示,69%的美國成年人對美國當下以及未來的經濟形勢持負面看法,創這項調查17年曆史中的最高紀錄。CNBC評論稱,在持續的通貨膨脹、加息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中,美國人對本國經濟的看法從未如此消極。

  當前,美國多項經濟資料釋放“危險訊號”。美國勞工部最新資料顯示,今年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遠高於美聯儲2%的長期通脹目標,通脹水平仍處高位。其中,食品價格上漲8.5%,住所價格上漲8.2%。高物價讓數百萬個美國家庭“不堪重負”。

  金融領域,銀行業危機仍在發酵。今年3月以來,美國矽谷銀行、簽名銀行和第一共和銀行等3家銀行機構先後“爆雷”,因出現流動性危機而被關閉或被接管。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站報道,有研究顯示,美國至少有186家銀行面臨與矽谷銀行等機構類似的情況,這些銀行一旦遭遇擠兌就可能陷入危機。

  銀行業風險正在向商業地產行業傳導。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報道,超過1萬億美元的商業房地產貸款將在2025年底前到期,隨著銀行收緊貸款條件,許多借款人可能難以為債務再融資。專門研究房地產金融的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托馬斯·皮斯科爾斯基說,如果商業房地產違約率大幅攀升,數百家銀行可能陷入資不抵債的境地。

  此外,美國建築行業和製造業明顯降溫,個人消費顯著放緩,加息對經濟增長的抑制作用正在顯現。據美聯社報道,美國2月和3月消費者支出持平,表明許多消費者在面對物價和借貸成本上漲時變得謹慎。即使就業市場表現出令人驚訝的韌性,但也出現裂縫。招聘已經減速,招聘的工作崗位已經減少,越來越少人辭職去尋找其他通常收入較高的職位。

  “高通脹難以按美聯儲所預期的那樣有效回落,銀行業頻繁出現流動性危機,固定收益市場和外匯市場的表現,反映出金融市場對美國經濟可能面臨明顯衰退的預測。”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胡志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風險不斷傳導

  據美聯社報道,美聯儲近日加大力度對抗高通脹,宣佈再次加息25個基點。這是美聯儲自2022年3月以來第十次加息,累計加息幅度已達500個基點,升至16年來的最高水平。這一決定是在陰雲密佈的經濟背景下做出的。“經濟似乎正在降溫”。

  “經濟學家對美聯儲持續10次加息表示擔憂,認為此舉可能導致美國經濟過度放緩甚至引發衰退。”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稱,美聯儲自2022年3月開始加息以來,信用卡、抵押貸款和汽車貸款的利率一直在飆升。美聯儲近日宣佈再次加息以抑制通脹,將使得上述利率繼續上升,會給消費者與企業帶來沉重的貸款成本,將令借錢購買大件商品的消費者備受打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孫立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新冠疫情發生後,美國聯邦政府擴張資產負債表,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同時出臺系列法案,加大政府支出,推行“債務貨幣化”,以擴大政府債務為代價推出大規模刺激經濟舉措,最終導致通脹高企和資產泡沫。為遏制通脹,美聯儲不得不持續加息,貨幣政策進入緊縮週期,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型給中小銀行帶來持續的流動性衝擊。在此背景下,中小銀行整體營收能力下降,流動性較差銀行甚至面臨存款“擠兌”風險,銀行業危機不斷髮酵。

  “當前,美國銀行業危機有向商業地產行業蔓延的趨勢,加劇金融體系脆弱性。”胡志浩分析,中小銀行負債端壓力增加,商業地產貸款信貸條件緊縮,將信貸風險傳導至商業地產市場。隨著商業地產資產價格下降、商業投資下滑,美國商業地產空置率大幅上升,這將對美國商業貸款產生較大打擊。商業地產信貸作為金融體系的底層資產之一,一旦爆發危機,就可能將風險擴散至整個金融市場,美國經濟可能因此面臨更大風險。

  “美國金融市場悲觀情緒蔓延,股票、債券市場動盪,企業直接融資能力下降,金融行業對實體經濟的輸血能力減弱,連帶消費、投資形勢趨緊。在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美國經濟承受較大風險,衰退預期顯著加強。”孫立鵬說。

  進入艱難時期

  “美聯儲加息政策正在挫傷美國整體經濟。”美國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經濟學副教授林伍德·陶希德警告,美聯儲試圖透過加息抑制通脹,或導致美國經濟危機進一步惡化。

  《紐約時報》報道稱,隨著美聯儲進一步激進加息,3家銀行的倒閉只是一個開始,美國金融體系的其他部分也可能承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近日也預測,美國銀行業將會暴露更多的脆弱性,“痛苦可能還沒有結束”。

  “當前,美聯儲貨幣政策似乎已‘騎虎難下’。美聯儲手裡能發揮作用的工具已非常有限。美聯儲希望在控制通脹和避免銀行業危機之間保持平衡,現實則存在較大技術難度,未來美聯儲利率如何調整還需密切觀察。在美聯儲貨幣政策仍處於加息週期或持續高利率的情況下,中小銀行面臨的風險將持續存在,類似第一共和銀行‘爆雷’的情況還可能出現。”胡志浩表示。

  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學家德斯蒙德·拉赫曼表示,美聯儲的行動似乎忽視了銀行業危機引發的信貸緊縮以及迫在眉睫的債務上限危機可能給金融市場帶來的衝擊。美國面臨經濟硬著陸的風險。

  孫立鵬認為,美國聯邦政府面臨的債務上限問題也將對美國經濟造成較大影響。目前,民主、共和兩黨能否在激烈博弈過程中就債務上限問題達成一致,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在債務危機影響下,美國政府在應對經濟問題方面的財政政策空間更加有限。如今,美國金融市場風險累積,實體經濟增長乏力,宏觀調控手段受限,疊加當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全球經濟復甦遲滯等國際因素影響,美國經濟可能進入一段艱難時期。

  “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和全球最大市場,美國經濟困境將對全球帶來明顯溢位效應。”胡志浩分析,一方面,美國經濟增速下降,對新興經濟體而言意味著外部需求下降,新興經濟體對外出口將受較大影響,經濟增長承受更大壓力。另一方面,美國資金價格變化對全球流動性影響巨大,新興市場為防止資金大量外流,不得不跟隨保持高利率,加劇全球流動性緊縮情況。此外,美國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的溢位效應,將加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融資難度,加重新興市場的債務負擔,加劇全球經濟減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