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建議儘快實施較為寬鬆的宏觀經濟政策
財聯社(北京 記者 苗燕)訊,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尤其是疫情的反彈拖累了需求端復甦程序。
近日,上海財經大學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撰文指出,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疊加今年上半年較高的基數效應,明年上半年穩增長的壓力不小。因此,建議儘快實行較為寬鬆的宏觀經濟政策。
盛松成認為,從消費看,1-11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554億元,同比增長13.7%,兩年平均僅增長3.5%。疫情對居民收入產生了負面影響。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兩年平均增長5.1%,而同期我國GDP兩年平均增速為5.2%。收入增速低於GDP增速是近年來少見的。
央行調查問卷顯示,三季度居民收入感受指數為49.7%,比上季下降1.5個百分點;收入信心指數為49.5%,比上季下降1.4個百分點。消費復甦需要就業增長和居民收入的提升,為此經濟要保持一定的增速。從投資看,1-11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5.2%,較1-10月下降0.9個百分點。
盛松成判斷,明年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供應鏈恢復將是大機率事件,我國貿易順差可能不會像今年這麼大。今年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甚至超過了投資,這在我國曆史上幾乎沒有出現過。前三季度,淨出口貢獻了19.5%的經濟增長,而投資僅15.6%。同時,明年下半年美聯儲很可能加息,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宏觀政策的寬鬆。
為此,盛松成認為,現在依然是我國實行較為寬鬆的宏觀政策的有利時機。
從國內看,財政連續兩年大額結餘,有較大的發力空間。據有關測算,2020和2021兩年分別有2.5萬億元和3.3萬億元廣義赤字安排結餘,合計共有約5.8萬億元資金可透過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地方財政調入資金和結轉結餘資金等賬戶,預留到以後年份使用。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8月開始加速,為各地區各部門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責任提供了條件。而隨著能源保供等措施逐步落實,物價也將趨於平穩,不會成為邊際寬鬆政策的制約。
從外部看,一是外資對中國市場青睞有加,目前資金流入我國較多,國內外利差仍較大,人民幣匯率堅挺。二是美國這次高通脹主要是由於疫情衝擊引起供給短缺,出現了“垂直的供給曲線”下非典型意義上的高通脹,與以往通脹不同。供應鏈很難透過緊縮貨幣政策得到疏通,而加息可能使投資成本增加,進一步抑制供給。加息還可能影響資產價格,尤其是股票價格,這是美聯儲最擔心的。儘管美聯儲已加速縮減寬鬆(TAPER),但疫情反覆之下,供應鏈衝擊可能無法簡單地透過緊縮貨幣得到解決,美聯儲未必會如市場預期的那樣提前加息。在最近召開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明確表示,在縮減購債還在進行的時候,加息是不合適的。目前,美聯儲尚未實行事實上的緊縮,我國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實施較為寬鬆的宏觀經濟政策。
盛松成表示,中央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基建投資增速的提高需要適當寬鬆的宏觀政策。繼續做好“六穩”“六保”也需要宏觀政策適度發力,與微觀政策相配合,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
為此,盛松成建議,我國應抓住目前的有利時機,實行較為寬鬆的宏觀經濟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應加快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宜穩中趨松。貨幣政策要有效配合財政政策。不能簡單地透過長期改革的措施應對短期的經濟下行壓力。他認為,如果沒有短期的經濟穩定和發展,長期的結構性改革也將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