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國多地的電力短缺問題中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即新能源發電的不穩定性以及西電東送格局改變的問題,這使得中國電力市場出現結構性變化,可能會潛在影響能源安全。
長期以來,中國電力發展有兩個明顯規劃和趨勢,一個是堅持推進西電東送戰略,西部地區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和煤炭資源,而華北、華東、華南等沿海地區人口稠密、工業發達,但缺乏煤炭和水能資源。西電東輸就是把西部地區豐富的煤炭、水能資源轉化成電力資源,透過輸電線路輸送到東部地區,實現資源最佳化配置,東西部協調發展。另一個趨勢是大力發展光伏發電與風力發電等新能源,而西部恰恰也是太陽能與風能資源豐富地區。
西電東送分為南線、中線和北線,以水電為主的南線由雲南、貴州、廣西等地向華南輸電;中線將長江及金沙江的水電送往華中、華東地區;北線由陝西、內蒙古等地向華北輸送火電以及其他新能源。
以雲南為例。作為西南水電大省,雲南長期存在平水年與枯水年、汛期與枯期的矛盾,經常面臨幾百億千瓦時的棄水壓力,而且在送電價格方面博弈難度越來越大。為解決“棄水”“棄電”問題,充分利用廉價清潔電力,雲南在2018年後將水電鋁材、水電矽材等作為發展方向,引進中鋁集團、魏橋集團數百萬噸電解鋁生產線以及其他高耗電產業,導致本省用電驟增,高峰期電力缺口高達1500億千瓦時。
這無疑會影響其東送能力,今年1-5月,雲南全省用電量同比增長23.3%。但外送電量同比增長僅0.4%,而去年同期由於疫情影響,該省西電東送大比例欠送,說明今年在華南缺電狀況下,雲南電力由於少送而未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廣東三分之一電力依靠西電輸入,在需求增長以及本地火電發電能力下降的情況下,西電不能滿足彈性需求,也是造成電力不足的原因。
北線的輸電方內蒙古,2020年新增能耗總量約為8000萬噸,超過國家給下達指標約4000萬噸,主要超標地區集中在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兩市,內蒙古自年初以來已經三次大規模限電。烏蘭察布是著名風電之都,曾經風電和光伏發電總計近190億千瓦時,如果加上火電,該市有100億千瓦時的富餘,因此,該地大力發展高耗能產業,消化本地清潔電力。
但該市在關停大量燃煤機組並使用新能源時出現了電力緊缺。因為風能發電受制於自然條件,實際發電量很低也不穩定,併網消納更低,難以形成有效生產力,負責電力供應兜底的煤電廠因大幅減少而缺乏爬坡能力,令該市不得不大量拆除風力發電機,重新提高煤電比例,以確保供電系統的安全和有效。
透過觀察兩地可以發現,為了促進本地經濟發展,西部省份都想充分利用自己的綠色電力發展高耗能產業。202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西部地區以5.6%排第一,遠高於第二名中部地區的2.4%,雲南、四川、甘肅、內蒙古、西藏5個西部地區的省份用電量增速位於全國前5位。今年國家發改委公佈的《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預警名單就以西部省區為主。
但是,高耗能產業耗電巨大而綠色電力缺乏穩定性,導致當地出現電力短缺,制約了西部外送電力能力。而東部受電地區電力投資受到嚴格限制,在西部送電能力減弱後,如果電力需求增大,會導致整個電力系統不穩定性增強。如何解決西部用電增長與電力外送之間的衝突,以及與東部嚴格限制電力投資之間的結構性問題,是需要特別重視的。
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水、光、風等能源受制於自然條件,不穩定性較高。國家電網排程控制中心資料顯示,今年夏季高峰期時東北3500萬千瓦風電裝機一度總出力只有3.4萬千瓦。去年美國得州因極寒天氣大停電,一個重要原因是風電和光伏發電停擺,發電量佔比從42%驟降到8%。烏蘭察布的教訓也很深刻。
從各地“十四五”規劃看,大多都制定了大規模新能源投資,為碳達峰、碳中和做準備。比如南方電網計劃在南方五省區新能源裝機將從目前0.5億千瓦增加到2030年2.5億千瓦。但是,就目前而言,新能源很難做到雪中送炭而往往只能錦上添花,從當前電力短缺問題中新能源的表現看,各地在大規模發展綠色電力同時,還應同時考慮如何確保電力供應穩定性這一戰略性問題。無論如何,正處於工業轉型階段的中國,確保能源供給的穩定性是戰略性需要,我們應避免在能源結構調整、落實“雙碳”目標的過程中犧牲能源穩定性,影響發展的秩序與預期。